胡美蘭

胡美蘭,衡陽市中心醫院副主任醫師。

基本信息

胡美蘭,女,漢族,祖籍中國文成,1963年8月出生。

主要職務

歐洲僑愛基金會主席
荷蘭華人總會高級顧問
湖北黃岡市僑辦海外顧問
中國文成名媛會常務副會長
荷蘭瑞安教育基金會高級顧問

其任內理事會主要捐資項目

2011年9月22日,為湖北黃岡蘄春聾啞特殊學校捐資55萬人民幣建樓。
2012年8月8日,為雲南省麻栗坡捐資17000歐元建水窖。
2012年10月16日,為湖北黃岡蘄春聾啞特殊學校捐資10萬人民幣用於購買學生生活用品。
2012年10月27日,為貴州關愛黔籍抗戰老人(兵)慈善機構捐資3萬人民幣。

母系教育模式下的憂歡童年

胡美蘭1963年出生於浙江溫州市文成縣,後遷居瑞安。她是家裡最小的女兒,上頭有五兄一姐,因為家裡人口甚多,其父在她出生後不久在一位親戚的幫助下,遠渡重洋來了荷蘭務工,而教養子女、操持家務的事便很自然地落在了胡美蘭母親和奶奶兩人的身上。
胡美蘭的母親是一位非常能幹且熱心的女性,她是當地的婦女主任,還是一位老黨員,在鄉親鄰裡間頗得人緣,就是這么一位出色的母親,用自己的雙手給了子女無憂的童年,當然在胡美蘭的眼裡母親亦是辛勞的無以復加:她不僅要教養七名子女,還要下農田勞作,又要乾好她的婦女主任。
而她的奶奶亦得見了媳婦的種種艱難,總是體諒她、幫助她,這倆位內心堅強的女性用她們身體力行的方式教會了胡美蘭:女人也能撐起半邊天。
當然那時候胡家還是比較清貧的,胡美蘭沒有充分享受到充裕的物質生活,可是在精神上她與她的哥哥姐姐都是異常富有的。
童年的性格養成也漸漸讓胡美蘭有了母親的影子:熱心、正直、堅毅。

愛家媽媽的教育模式

1978年胡美蘭被父母接來了荷蘭定居,在21歲那年覓得了佳婿,二人共組了家庭,夫妻舉案齊眉,二人所持有的餐館也經營的有聲有色,二人共育有三子一女,現而今的四人或大學畢業或大學在讀,二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並自己開設了公司。大兒子和三兒子都已經拿到碩士畢業,小女兒也考上了名校,這些對胡美蘭來說是極其安慰的。而如何能讓四個孩子在學業的競技里脫穎而出,胡美蘭有她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那就是為孩子們充分提供教育資源,務必監督、跟蹤孩子的教育進度。在孩子還幼小的時候,她和丈夫雖然忙於餐館的經營,卻絕對不疏忽對孩子生活的照顧與學習上的鞭策,她花了不少錢請家教或送孩子學校的課外補習班,不管再累再疲倦都會檢查孩子們的作業,問詢他們在學校的諸事,同時她亦是一位嚴母,儘管家境富足,她還是讓孩子們在具備勞動能力的年歲在自家的餐廳打工,據聞她的幾個兒子當年都是炒飯面的高手,如此教育的法式讓她的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同時又兼具了吃苦耐勞自力更生的良好品質。
當然胡美蘭在子女身上傾注的時間和心血亦受到而來回報,筆者此番採訪亦得見了她的漂亮女兒,其待人接物得體謙和,乃有大家閨秀的風範。

熱衷公益來自樸實的願望

持家有道,讓胡美蘭在朋友圈裡顯出了最樸實的一種“成功”,她也從來安於現狀,有幾位固定交往的朋友,以照顧子女為己任,一次偶爾的機會她和朋友在中國旅遊對一批殘障兒童做了捐款,隨後她們又前往看望了那些可憐孩子,內心最始的母愛被瞬間激發了,她想起了自己的母親,體會了自己是個母親,她更心疼於那些可憐孩童的母親,她感到自己要為他們做些什麼,從此她便開始從自己的“小家”里走了出來,和她們的姐妹一起加入到了“愛心媽媽”的隊伍之中,當時她剛剛接觸社團,她總是以家庭婦女自居,顯盡虛心和謙和。她與多位婦女一起,協助荷蘭著名女僑領楊秀容成立了“歐洲僑愛基金會”,第一屆理事會裡,胡美蘭以新人的姿態出任了財務長,她認真負責的態度,對每一筆帳目都謹小慎微,贏得了廣大理事的信任和支持,加之本著對公益事務的熱忱,她漸漸展露自己對社團事務的操作能力,於2011年當選了歐洲僑愛基金會第二屆理事會主席。任內帶領該會會員在荷蘭及中國大陸舉辦了多次愛心活動或捐款,被人譽為“愛心媽媽”,並兩年受到駐荷蘭大使館表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