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胡瓊琪(1937~1958) 福建安溪蓬萊龍居人。生於民國26年(1937),一代良師,為拯救落水學生而獻出自己年僅22歲寶貴生命的烈士。生前為德化縣實驗國小教師。有同胞兄弟5人,他居幼。從小過繼於姑母胡靜卿為嗣子,從養母姓(養父姓蔡,福州人,醫生),隨養父母生活於福建順昌,由養父母撫育長成。
人物生平
胡瓊琪從小聰明好學,秉性剛毅果敢,學業成績優秀。1953年國中畢業後即走上保衛祖國最前列,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過戰士、文化教員。1956年轉業來德化,是年秋分配於縣實驗國小,擔任高年級數學課程,兼任少先隊中隊輔導員。他到德化縣實小後,工作大膽積極,保持部隊優良傳統,不怕苦不怕累,重活髒活搶著乾,主動參加社會的各種中心工作。對教學工作認真,有鑽研精神。他沒有受過專業教育,平時總是虛心向老教師求教,不恥下問,勇於當“小學生”,邊教邊學。尤其與青年教師陳其乾(本縣高陽人,畢業於南安師範,後歷任縣教育局副局長,縣委辦主任、宣傳部長,縣人大副主任等)友善,兩人同教一個班級,同食同床,經常互相切磋。平時治學嚴謹,備課認真,講課語言簡練,重點難點突出,特別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課堂教學效果良好,又勤於對後進生的課外督促輔導。因此,他雖只有國中學歷,因在部隊經文化教員工作的鍛鍊,加上他“業精於勤”,肯乾肯鑽,教學成績列學校前茅。他平時非常愛護學生,關心下一代成長,常與學生促膝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生活、學習等情況。課外輔導如拖過吃飯時間,就將自己食堂里的那份飯菜讓給學生食用,自己才去市場用餐;學生捨不得吃,他總是動員學生一定要吃下才回家,怕學生餓壞身體;人數較多時,就掏錢給學生或自己帶學生到市場去吃。個別學生經濟有困難,有時還給予支持資助。所以,他每月38元的工資,全都花光。因此,學生對他既敬畏又愛戴,師生問建立非常深厚的感情。
1958年秋,在當時毛澤東提出的“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全民大煉鋼鐵”與“15年趕超英國、20年趕超美國”等方針路線口號指引感召下,德化全縣與全國各地一樣,從縣城機關、部隊、工廠、學校到廣大農村,都投入聲勢浩大的“全民大煉鋼鐵運動”。縣、公社和部分機關、學校都建立“鋼鐵基地”,大建煉鐵“土高爐”。當時,作為縣實驗國小的全體師生,毫無例外地也積極投入這一運動。10月上旬初連日下雨,氣候轉冷。5日下午13時許,學校勞動課,全校教師分別帶領學生各自完成學校所分配的各種任務。胡瓊琪與陳其乾老師帶領他所授課的五年級乙班學生帶上鋤頭、土箕、槓子,到學校東側塔尖山腳挖掘紅粘土,準備作建煉鐵爐原料用。他們倆帶著全班四五十位學生散開勞動,其地點正緊挨於一蓄水山塘旁,當大夥正掄著鋤頭猛挖、拿著土箕搶裝,挖著唱著嚷著搶著裝著,爭先恐後幹得正歡時,忽然,羅再旺同學的土箕不慎掉進水塘里。他忙用鋤頭伸向水塘去鉤,想將土箕耙鉤上來,可人小力微,用力過猛,人連鋤頭一併掉進水塘。水塘面積有一畝多,三四米深,小再旺一下淹沒水中。胡瓊琪與部分小同學發現後,萬分心急,他來不及考慮一切,來不及脫去衣服鞋襪,縱身一躍跳入水塘。因水塘底呈鍋形斜滑,足部無從著力;又滿是濘泥漿,極富吮吸力,衣褲鞋襪被粘吮,水底活動困難,精疲力盡才將小再旺救上水面岸旁,並得到一位在水塘邊附近挖木薯的農民用鋤頭伸向小再旺,幫著將小再旺鉤撈上岸。羅再旺同學得救了!但胡瓊琪老師在施救羅再旺時用力過猛,精疲力竭,自己滑人深深凹陷的鍋形塘底濘泥漿中不能自拔。同時,濘泥漿經一再翻滾攪動,塘水混濁,在奮力掙扎過程中,混濁漿水嗆入其呼吸道而咽氣。這時,在另一邊與學生一起挖土勞動的陳其乾老師,聽到學生的喊叫聲趕到出事地點,根據學生所指的方位,來不及脫去衣服鞋襪跳入塘中,經一再搜尋探摸均未找到胡老師。後來經人提醒是否滑人塘底?陳老師鏇又潛入水塘鍋形底部搜尋,發現胡老師頭臉向下趴臥於塘底濘泥漿中。陳其乾老師一人無法將其救上水面,這時剛好從學校趕來了體育老師陳秀濃(學生回去報訊的),陳潛入水中後,兩人才一起將其拖撈上岸,施行人工呼吸等緊急搶救;二位陳老師還口對口給他吸氣,終因泥漿水嗆人呼吸道而氣絕,搶救無效,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頓時,在場師生悲痛哀號,哭聲震盪山野!第二天追悼會上與出殯時,全校數百師生放聲痛哭不已!
胡瓊琪老師悲壯光榮犧牲,英年僅22歲。他犧牲後,福建省人民委員會授予“革命烈士”稱號,並頒發烈士證書。該證書現存於其嗣子胡癸賢處。
胡瓊琪的悲壯犧牲,德化縣實小師生與城關部分知情家長、民眾,心上久久存在難以抹去的沉痛。但在這同時,又演繹了一出傳奇的人間之愛。
胡瓊琪的養父母一生未生育,只收養一男,以中國的傳統觀念,他是這家的獨苗。夫妻倆得知其子犧牲的噩耗後,悲痛萬分。他的養母迅即從順昌趕到德化時,其遺體已入殮下葬。她看到兒子的衣服遺物,看過墳地,觸景生情,痛不欲生,飲食未進,學校領導、老師及部分同學再三撫慰無效。為了照顧她的身體與情緒,學校特地安排胡瓊琪生前授課班級較年長的女同學蘇秀齊等陪伴她,日夜與她生活在一起。後來又帶她到城關及郊外散心,逐步使其心情放鬆、平靜。蘇秀齊當年16歲,較為成熟,聰靈活潑,善解人意,對胡媽媽至為關懷體貼。而胡媽媽溫和善良,具有慈母心腸與風範。在短暫共同生活過程中,她倆建立了親切的感情。在這些日子裡,胡媽媽不知不覺竟萌生了一個大膽、天真的幻想:這孩子要是能長期陪伴著自己——作為自己的女兒,那該多好!有了這么一位聰明懂事的女兒,也就不至於一時沒了瓊琪兒感到失落、空虛。但她憋在心裡久久未敢表露。後來,她終於按奈不住,大膽地、試探性地向小秀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並表示一定要像親閨女一樣疼愛她,培養她繼續上中學、大學。小秀齊想起胡老師生前對她學習上的關懷、教導,又同情胡媽媽的悽慘處境,以及胡媽媽的慈愛、善良,她思想上似乎愛上了胡媽媽,同情胡媽媽的想法。但家裡的母親、哥們的想法又如何呢?能否想到一處?幾經考慮,下了決心,終於大膽告訴家人,徵得母親、哥哥的同意、支持,答應了胡媽媽的要求。後來,蘇秀齊毅然到順昌縣醫院,與胡媽媽夫婦生活在一起,侍候其左右,送兩老終老。
蘇秀齊,德化城關寶美人。生父蘇文龍,早逝;生母鄭墜,德化三班人。有同胞兄弟3人,姐妹3人。後來她畢業於順昌縣衛校,一生於順昌縣醫院任護士。育有一子一女,其女胡昌繡,中專畢業;其子胡昌錦,廣西桂林醫學院本科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