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平[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胡德平[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胡德平[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胡德平,男,漢族,1942年11月,湖南瀏陽人,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之子。北京大學歷史系黨史專業畢業,大學學歷。曾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十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第一副主席、黨組書記。 現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基本信息

人生經歷

童年時代

胡德平 胡德平

胡德平出生於烽火連天的延安,他雖然出身在高幹家庭,卻也是歷經滄桑。

日本投降後,中共中央決定加快建設鞏固的根據地,要向各戰略區派遣大批幹部,號召中央機關的幹部們自願報名,胡耀邦馬上向葉劍英表明了自己的願望:想到前線去。

胡耀邦的請求被批准了,妻子李昭對他說,我下了決心,要和你一起上前線。胡耀邦也有這個想法,但難題也冒出來了。原來李昭又懷孕了,已經臨產。不能帶著剛出生的孩子去前線,於是胡耀邦作出一個決定,把即將出身的孩子交給延安當地的老百姓代養。剛生下來的孩子送人了,身邊惟一的孩子胡德平怎么辦?胡耀邦和夫人李昭商量,把胡德平交給警衛員林漢成照料。他們的想法是,只要孩子活下來,有一個單位管著就行了。

雖然為了革命,他們作出了這樣的決定,但畢竟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臨走前李昭再三囑咐林漢成耀照顧好胡德平。10月里,陝北天氣轉涼,胡耀邦就要率隊出發了,他突然對已經生活了十年的陝北和延安分外留戀起來,更掛念的是自己的一對兒女。臨走的時候,一位戰友帶著照相機趕來,給李昭和兒子胡德平拍了一張合影。這張照片被保留至今。拍完照後,胡耀邦把胡德平留給了忠心耿耿的警衛員林漢成,踏上了東進的征程。而這一別竟使胡德平這個剛滿三歲的孩子與父母分開了近五年之久。

青年時代

建國後胡耀邦被安排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與父母分別了多年之久的胡德平終於能與親人重新團聚。在父母身邊的胡德平能夠接受比較良好的教育;

1963年胡德平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學習,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又一次改變了他的命運。1967年,胡耀邦被打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代表人物,受到排擠和迫害,而胡德平也成了黑幫子女。他在北大成了受專政的對象,聶元梓等造反派把持的北大革命委員會勒令他接受審查,要他反對自己所敬仰和信賴的父母,使他遭受了肉體和心靈的極大創傷。1968年至1970年,四六二七部隊農場勞動鍛鍊、1971年至1972年分配到北京工廠“接受再教育”;

中年時代

1972年至1975年,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保管員、國家文物局黨委委員

1975年至1984年,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副主任、館負責人

1984年至1986年,中央整黨指導工作委員會湖北巡視組巡視員、華北聯絡組副組長、西北聯絡組組長

1986年至1993年,中央統戰部秘書長、五局局長

1993年至1998年,全國工商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

1996年至今,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

1998年2003年 ,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2003年至2006年12月,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黨組書記

2003年至2008年,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第一副主席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訪日之旅

2014年4月8日,胡德平訪問日本,在東京先後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與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會面。其中,菅義偉表示,希望修復因釣魚島問題而陷入僵局的中日關係,傳達了積極修復日中關係的願望。胡德平也表示,中日兩國關係是無法割斷的關係,應該加深相互交流,促進對話。就改善兩國關係問題,菅義偉陳述了日本政府的意見,胡德平還表示將向國內轉達談話內容。

學術生涯

歷史學

胡德平 胡德平

胡德平是一個十分好學的人。雖然文革剝奪了他學習的機會,但“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他馬上撿起了歷史學專業,考取了北大中國思想史研究大家侯外廬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在學術文化界發展。

胡德平畢業初期,並沒有馬上涉足政壇,而是被分配到中國歷史博物館搞研究工作。他為了能在歷史博物館設立考古部而多方奔走,終於感動了上級主管部門。歷史博物館的考古工作人員為胡德平的工作精神所感動,深深感覺到胡德平與胡耀邦一樣,是位辦好事的人。考古部成立後,胡德平出任部長,不久,胡德平又擔任了歷史博物館的副館長。

紅學研究

胡德平還致力於“紅學”研究。

1979年夏季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工作的胡德平與幾位北大的同學遠道上香山,遇到鄭新潮,經介紹並拜訪抗風軒老屋子的主人舒成勛先生。舒先生向他們講述了題壁詩文發現的經過和曹雪芹在香山的種種軼事傳說,以及香山地區的風土人情、八旗掌故、舒家的歷史。舒先生的話,使胡德平耳目為之一亮,從此開始了有關曹雪芹在西山生活的研究。

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胡德平有時頭戴草帽,騎著一輛半舊的腳踏車深入山村向旗下老人採風,有時步踏香山古道,看破廟殘碑,有時還在櫻桃溝中的石檜書巢小住數日,深山著文,得一時隱者之樂,有時居城不出,到雍和宮之側的柏林寺查閱古典文獻,並走訪周汝昌、王崑崙、馮牧等文彥碩儒。德平的大部分業餘時間,都用在了這裡。

在解決一系列認識問題的過程中,他與其他熱心於紅學事業的人們奔走呼號,積極地倡導籌備紅學研究會,終於紅學研究會於1983年12月18日在香山腳下成立,而胡德平理所應當地被推舉為會長。從此,北京有了一個紀念曹公的地方,一個團結聚集曹學隊伍的地方,一個開展紅學研究、保護相關文物的地方。而對於這一切,胡德平又謙虛地笑著說:“我所做的這一切,都不過是為了歷史做嫁衣裳,為了文化做點兒事而已。”

2015年正值曹雪芹誕辰300周年。為紀念和緬懷這位偉大的文學家,也為更好地擴大曹雪芹紅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推廣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曹雪芹文化藝術節組委會將於4月至12月,舉辦文藝演出、曹紅文化展、學術論壇等,形成北京主場、國內大運河之旅、國際文化交流之旅的跨區域、跨年度系列紀念活動。

北京曹雪芹學會會長鬍德平出席了1日的發布會。由他作詞的歌曲《紅樓風箏》也被現場傳唱:“大地春回花木鮮,紅樓鳳箏飛九天。借力好風百花洲,恰似清江入粉流……”

胡德平說,《紅樓夢》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政府支持、引導、搭台,社會組織和民眾廣泛參與,是紀念曹雪芹、傳承中華文化的最佳方式。

個人生活

胡德平自參加工作以來,因和父母住在一起,從未向所在單位申請過住房。1998年在全國工商聯任職時,全國政協曾按標準分配過他一套住房,其前妻住那裡。胡德平仍住在母親家裡。

胡耀邦共有4個子女,長子胡德平、次子劉湖、三子胡德華,小女李恆。

人物事跡

平衡義利

讓義與利統一於一項事業之中:

胡德平是從事統戰、民營企業和光彩事業工作的。其中,統戰、光彩事業的核心是義善之舉,美德之舉,屬“義”範疇,而其中的民營企業則是市場之舉,利益之舉,屬“利”範疇。而胡德平業餘從事的《紅樓夢》及《廢藝齋集稿》的研究,是一種學術上的工作。胡德平卻將統戰工作、民營企業、光彩事業、《紅樓夢》和《廢藝齋集稿》的研究這些看起來自相矛盾、相互衝突的“義”“利”之爭巧妙地聚合起來,合理地統一於自己的言與行、正業與副業之中。

胡德平說,曹雪芹的《廢藝齋集稿》中第八冊《南鷂北鳶考工志》是專門為那些求助的朋友、窮苦人、盲人、殘廢人“謀之以技藝”的自養之道。曹對弱勢群體的女性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對男尊女卑的宗法制度和貧富對立的社會現實給予了明確的是非辨別,這些都是曹的人生態度。而曹的態度,不能不影響這位研究紅學的專家,也成為他工作為人的一種精神。

胡德平在全國工商聯工作時,曾於1995年10月接待日本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稻盛和夫先生,在歡迎宴會上致詞時他說,中國的墨子曾說過“兼相愛,交相利”的話,這句話既是同義語,又可以互為引申,互相補充,二者共生共榮,共同發展。胡德平的義利觀,既是中國墨子思想的繼承,更是現階段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國特色。

尋根之旅

尋根緣由

1989年4月15日,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京病逝,按其臨終遺囑,他的骨灰安葬在江西省共青墾殖場——這是他生前傾注了不少心血和充滿感情的地方。 這年5月胡德平,在萬眾悲悼的氣氛中,離京南下,到共青城落實父親的骨灰安葬事宜。以遂父親臨終遺願。

1989年5月23日,胡德平在省委接待處張處長的陪同下,從南昌來到高安縣統戰部。他翻閱了星子華林胡姓家譜,得知星子華林胡氏最早是從高安華林遷去的。於是轉道來到高安。他翻閱了《高安縣誌》,詢問華林鄉有哪些地方姓胡。1989年5月24日,胡德平與陪同人員一行5人,擠在一部小車裡,胡德平透過車窗看著和風麗日下的田園風光,不時向同行人員詢問一些有關當地的風土民情、經濟物產問題。

胡德平的樸實隨和、開朗健談、好學不倦,在陪同人員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據易錦榮介紹,胡德平在高安的2天時間裡,除了吃飯、休息,手裡一直沒離過書、沒離過筆,儘可能了解當地的歷史和現狀。

創作歌曲

2013年12月28日下午,“思想中國” 2014 迎新聯歡會在北京西苑飯店舉行。這次活動由胡耀邦史料信息網、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主辦,北京錦都藝術中心、遠見傳播、北京建研律師事務所協辦。 胡德平現場演唱親自作詞的歌曲《紅樓風箏》,“大地春回花木鮮,紅樓鳳箏飛九天,借力好風百花洲,恰似清江入粉流”,將聯歡環節推向最高潮,並開啟了隨後的思想交流活動。

主要作品

胡德平[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胡德平[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說不盡的紅樓夢:曹雪芹在香山》

《百家講壇:紅樓夢六家談》

《中國為什麼要改革———思憶父親胡耀邦》

《改革放言錄》

作詞的歌曲《紅樓風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