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背哥的主要道具是一個輕巧堅固的鐵架。鐵架固定在成年表演者的身上,根據背者力量,可背一到三個小演員,小演員按劇情規定的人物化妝,綁著固定在鐵架上。小演員上身穿彩褂,下身穿長裙,把所有秘密盡遮裙內,裙下還露出一雙假肢,穿一雙漂亮的小鞋。妝扮好後,遠遠望去,象有少年腳踩在老者的肩上歌舞。鐵架上裝有轉機,背者扭動轉機,小演員便在肩上旋轉作戲。背哥隊伍人數視節目情節而定,可多可少。表演內容多是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故事和戲曲,傳統曲目有《孫悟空巧借芭蕉扇》、《七仙女下凡))、《八仙過海》、《打漁殺家》、《水漫金山》、《三英戰呂布》、《岳家八大錘》等20多個。
背哥的伴奏主要是大鼓、小鼓結合,配鈸5至10副。演唱以二胡、笛子、笙、瑣吶伴奏。戲劇選場主要以群舞、武打為主,伴奏有板鼓、水鑔、大鑼、小鑼等。背哥既可以踩街遊行、撂地獻藝,也可以舞台演出,靈活瀟灑,粗擴奔放,滑稽浪漫,具有特殊的藝術魁力。
歷史發展
背哥藝術在辛集市經過了曲折的發展歷史。清末和民國期間,南部村莊幾乎都有背哥會,北部村莊也有少量背哥會。1950年代中期,南部尚有西曹莊、孟家莊、棗營、三間房、東謝村、南李家莊、孟觀、耿虔寺、漫河頭等30多個村莊有背哥會。1950年代末,背哥會逐漸銷聲匿跡。改革開放以後,經過文化部門的深入挖掘和整理,背哥會出現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