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症
用於術前準備
腹部手術,特別是胃腸手術,術前、術中持續胃腸減壓,可防止胃腸膨脹,有利於視野的顯露和手術操作;預防全身麻醉時並發吸入性肺炎;也可用於胃十二指腸潰瘍瘢痕性幽門梗阻的治療,術前留置較粗的鼻胃管,每天以溫生理鹽水洗胃,連續3天,直到洗出液澄清,以減輕胃黏膜水腫;術後套用有利於腹部手術切口及胃腸吻合口的癒合。
治療作用
有效的胃腸減壓對單純性腸梗阻和麻痹性腸梗阻可達到解除梗阻的目的,通過胃腸減壓吸出胃腸道內的氣體和液體,從而減輕腹脹、降低腸腔壓力,減少腸腔內的細菌和毒素,改善腸壁血運;也用於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非手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時經胃腸減壓管灌注去甲腎上腺素的冰生理鹽水,使血管收縮達到止血的目的;禁食和胃腸減壓是治療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措施,一般為2~3周,通過胃腸減壓可減少胰泌素和膽囊收縮素-促胰酶素的分泌,減少胰腺外分泌,並減輕胃瀦留和腹脹;胃腸減壓也是治療急腹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減少胃腸液積聚,減少消化液自穿孔部位漏出,減輕腹脹,改善胃腸道供血,有利於胃腸蠕動的恢復,亦有利於麻醉和手術的安全;胃腸減壓還可用於急性胃擴張、胃出血、急性瀰漫性腹膜炎及腹部大、中型手術,尤其是作消化道吻合術者,可減輕胃腸道的張力,防止胃過度膨脹,減輕吻合口張力,促進吻合口的癒合。
作為給藥方式
在許多急腹症的非手術治療或觀察過程中,可通過胃腸減壓管向胃腸道灌注中藥;同時在腹脹嚴重頻繁嘔吐時,胃腸減壓可促進胃腸排空,有利於內服藥物的輸注吸收。
注意事項
套用前應了解病人有無上消化道出血史、嚴重的食道靜脈曲張、食管梗阻、鼻腔出血,以防發生損傷。
2.1 插管時應注意胃管插入的長度是否適宜,插入過長胃管在胃內盤曲,過短不能接觸胃內液體,均會影響減壓效果。據臨床觀察,傳統法插入深度為45~55 cm,術後胃腸減壓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有腹脹不適感。胃腸減壓管插入深度為55~68 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內的深度為55~60 cm。要使導管側孔完全達到胃內,起到良好的減壓效果,插管深度必須在55 cm以上。對以往插管回顧,插入胃管後,只能抽出少量胃液,有時僅抽出少量粘液而無胃液抽出,聽診胃中有氣過水聲,雖證明胃管在胃內,但術後減壓效果不佳,患者出現腹脹,胃蠕動恢復慢,使置管時間延長。將胃腸減壓管插入深度增加10~13 cm,達到55~68 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患者腹脹明顯減輕,其效果明顯。測量方法可由傳統法從耳垂至鼻尖再至劍突的長度加上從鼻尖至髮際的長度為55~68 cm,術中觀察胃管頂端正好在胃竇部,側孔全部在胃內,有利於引流。作腸內減壓時,若估計長度已達腸腔,但未抽出腸液時,可將減壓管插至胃的長度再細心緩慢插入,動作輕柔,直至成功。食道癌手術日晨常規置胃管時,通過梗阻部位困難時不能強行插入,以免食管穿孔。可將胃管置於梗阻部位上端,待手術中直視下再置於胃中。
2.2 胃腸減壓期間,病人應停止飲食和口服藥物,若需從胃管內注入藥物,應夾管1~2h,以免注入藥物被吸出。中藥應濃煎,每次100ml左右,防止量過多引起嘔吐、誤吸。
2.3 要隨時保持胃管的通暢和持續有效的負壓,經常擠壓胃管,勿使管腔堵塞,胃管不通暢時,可用少量生理鹽水低壓沖洗並及時回抽,避免胃擴張增加吻合張力而並發吻合瘺。胃管脫出後應嚴密觀察病情,不應再盲目插入,以免戳穿吻合口。
2.4 妥善固定胃腸減壓管,避免受壓、扭曲,留有一定的長管,以免翻身或活動時胃管脫出。負壓引流器應低於頭部。
2.5 觀察引流液的色澤、性質和引流量,並正確記錄,如引流出胃腸液過多應注意有無體液不足和電解質的平衡,結合血清電解質和血氣分析合理安排輸液種類和調節輸液量。一般胃腸術後6~12h內可由胃管引流出少量血液或咖啡樣液體,以後引流液顏色將逐漸變淺。若引流出大量鮮血,病人出現煩躁、血壓下降、脈搏增快、尿量減少等,應警惕有吻合口出血。對腸梗阻病人,密切觀察腹脹等症狀有無好轉,若引流出血性液體,應考慮有絞窄性腸梗阻的可能。對有消化道出血史的病人,出現有鮮血引出時,應立即停止吸引並積極處理出血。胃腸減壓的同時,還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2.6 每日給予霧化吸入和插管鼻腔滴石臘油,以幫助痰液咳出和減少胃管對鼻黏膜的刺激,減輕病人咽喉部疼痛。鼓勵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預防肺部併發症。
2.7 做好口腔護理,防止口腔炎、腮腺炎。口腔不潔可能成為術後吻合口感染的危險因素;術後因禁食等因素,細菌容易在口腔內滋生繁殖,易引起吻合口感染,所以做好口腔護理至關重要。
2.8 當病情好轉,無明顯腹脹,腸蠕動恢復和肛門排氣後應及時停止胃腸減壓。拔管時,應先將吸引裝置與減壓管分離,鉗閉減壓管,囑病人屏氣,迅速拔除減壓管。若為腸內減壓,使用雙腔管者,腹脹消除後,將雙腔氣囊內空氣抽盡,雙腔管仍留在腸內1~2d,待腸梗阻解除後再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