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解讀
過去廣州的住家幷無衛生間,更遑論什麼坐廁了。都是“屎塔”(馬桶),有錢人家則置漆木馬桶,一家人出恭(大便)方便,全靠它了。那時天還未亮,就有農民撐著屎艇進城“倒塔”了(掏糞),挑著屎桶挨家挨戶去為人家清洗“廁所”。因為那時幷無化肥,耕田用的肥料全靠進城拉人糞便。為了答謝城裡人支援農業,每年收成,屎艇總要捎搭上一些蕃薯贈與城裡人。於是也有熟稔了的,“肥水不流別人田”,總認得經常上門的農人,連小孩屙尿也屙在那認得的屎桶里。
現代人種地多用化肥農藥,菜是靚了,青青綠綠,無蟲口,祗是多了毒性,什麼金屬含量超標,影響健康云云。於是人們又重新找有蟲咬過的菜吃。祗是不會再尋屎尿作肥淋菜了,在人小孩皆“肥水不流別人田”了,因為家家都有衛生間,出恭或揸水(小便)大都在家中搞掂。座座大樓均有化糞池,直通某管道去支援農業,不須勞農業科技人員大駕,撐著屎艇進城積肥了。
國語解讀
中國的老鄉關係是很特殊的,也是一種很重要的人際關係。既然是同鄉,當涉及某種實際利益的時候,“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能讓“圈子”內人“近水樓台先得月”。也就是說,必須按照“資源共享”的原則,給予適當的“照顧”。如此看來,如何搞好老鄉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多幾個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獲得許多有用的東西,也許一輩子都會受益無窮。
講老鄉,就必須講地域,老鄉的判斷標準就是從地域來分的,一個村、一個鄉、一個鎮,大到一個縣、一個市、一個省,都可以稱之為“老鄉”。就是到了外國,碰到同一國籍的人,也可以稱為“老鄉”。 既然是老鄉,就必然有共同的特點存在於雙方之間,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鄉音”。
中國的語言豐富多彩,歷史悠長,由於受到不同地域文化及民風的影響,到今天來說,中國大致可分為八大方言區。雖然八個方言區都是源自漢語,但在表達方式上,會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發音上,同一個詞語或句子從不同方言區的人嘴裡說出來,你會發現許多不同之處,那差別有時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令你感到有些匪夷所思,你也會感嘆中華語言的魅力所在。正是有了這些方言,才會使中華語言多姿多彩;也正是有了這些方言,對於後人研究先人的地域文化及歷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為了一點,鄉音是很特殊但又普通的一種聲音,而它在處理老鄉關係上卻起著異常重要的作用。
清朝末代的大太監李蓮英的發跡可以說正是運用了此種技巧。在封建社會,很多貧苦人家的子弟,為生活所迫,只好到宮裡當太監,過著屈辱的生活。但李蓮英卻是與眾不同,他進宮當太監是為了追求榮華富貴,出人頭地,畢竟,在過去的歷史中,太監專權、富可敵國的例子不在少數。可在當時,有這種目的的並不只有李蓮英一個人,若沒有一點關係的還真進不去。 李蓮英出身貧苦,個子瘦小,若以當時清朝宮廷太監的標準來衡量,他是根本不夠資格的。可一次偶然的機會,李蓮英聽說在宮廷中有一個太監是他老鄉,且是同一村的。於是,李蓮英大膽地去找了這個老鄉。
李蓮英當時很窮,沒有錢買東西去送禮。他知道這位老鄉很重鄉情,但怎樣做才能引起老鄉的注意卻一直在困擾著他。
終於,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一天他瞅準了正是這位老鄉出來當值時,他才去報名,然後用一口地道的家鄉話說出了自己的姓名與籍貫。李蓮英的這位老鄉聽了這聲音,身體不由抖了一下,遂抬頭看了看眼前的這位小老鄉,心裡暗暗記了下來。
後來,在這位老鄉的幫助下,李蓮英做了慈禧太后梳頭屋裡的太監,以梳得一頭好髮型深得慈禧寵愛,最後成了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紅人。
李蓮英只說了幾句話,就博取了對方的注意與好感,但要注意的是,這幾句話是家鄉話,是鄉音,而對方也恰巧是同鄉人,且又同處異鄉,在這種情況下,李蓮英輕而易舉地爭到了一個名額就不足為奇了。
用家鄉話做見面禮,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它不需要物質上的東西。在這裡,有一點是相當重要的,那就是運用這種方法的場合,最好是在異鄉,因為在異鄉才會有戀鄉情緒,才會“愛鄉及人”,這時再來個“他鄉遇老鄉”,哪有不欣喜之理。對方離鄉愈久,離鄉愈遠,心中的那份情就愈沉、愈深,因此,越是這種情況,越要運用“鄉音”這種技巧,你就會得到老鄉所給你的種種好處。另外,還有一種場合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在一定的公共場合與交際場合上。在這些場合中,一般是較為正式的,都有正式的社交禮儀與社交技巧,這時就儘量少用“鄉音”去找老鄉,希望對方引起共鳴。其實,這樣經常會弄巧成拙,正式場合中滿口方言,不是你老鄉的會詫異地看著你,從心底產生一種不自主的排斥感;而就是你的老鄉,也會在心裡認為你缺乏教養、舉止不文明或“丟面子”,更別說老鄉在這個時候附和你,從心裡感到欣喜異常了。
總之,在老鄉關係中,“鄉音”會引起對方的思鄉之情、戀鄉之緒,各地的方言是各地的語言特色,猶如“山東一般是大漢”的俗語,只要你一張口,從你的口音與言語上就能分辨出你是哪個“鄉”的。因此,恰當運用“鄉音”這個技巧,在處理起老鄉關係上,你就會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