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原因
不當的治療是引起肥厚性疤痕常見的原因之一。不當的治療包括:1.在傷口上塗抹不明藥物,2.過度的清創。在傷口上塗抹不明藥物,可能會導致傷口感染或接觸性皮膚炎,延長癒合時間。真皮層是不會再生,肥厚性疤痕和殘存的真皮厚度有關。殘存的真皮越薄,越容易產生肥厚性疤痕。由於手術刀的厚度,在實施清創手術時,不但會把壞死的組織切除,往往也會犧牲部份的真皮。因此,不當的清創手術會導致疤痕肥厚,尤其是在清創手術後,沒有立即給予傷口縫合或皮膚移植。肥厚性疤痕常發生細菌性膿包或反覆破皮導致新的傷口。我們不一定要使用抗生素藥膏在傷口上殺菌,因為,實驗證明大部份塗抹在傷口上的殺菌藥膏,都會延緩表皮細胞增生,直接影響傷口癒合,間接造成肥厚性疤痕。
治療方式
(1)傷口重新處理縫合(2)疤痕內注射法(3)新四聯療法 (4)外用藥品或矽膠片(5)壓力治療法6)雷射治療
區別
肥厚性疤痕是表皮受傷後,過度修補的纖維組織所形成突出的疤痕。當突出的纖維組織局限於原受傷的部位時稱為肥厚性疤痕,如果超越了原受傷的部位,形成像螃蟹腳一樣的足狀伸出物,則稱為蟹足腫。肥厚性疤痕及蟹足腫通常是紅色或是暗紅的顏色。
這兩種疤痕,很少在老人及嬰兒身上出現,最常出現青春期至三十歲左右,男女發生率相同。依據國外研究顯示,血型為A型的人較易產生這種疤痕;在人種上,黑人也有較高的發生率。
此病的真正原因不明,只能解釋為一種特殊體質。有這種體質的人,如果皮膚有燙傷、燒傷、割傷、撕裂傷、擦傷、施打疫苗後、皮膚感染、毛囊炎或是長痘痘後、手術後的傷口,在癒合後都可能變成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尤其受傷在皮膚張力較大的區域,例如胸口、肩膀及手臂、頸部、耳垂、下巴、兩顎、上背部等,這些部位也是蟹足腫的好發部位。尤其受傷較嚴重時,或是沒有適當、實時的醫療時,特別容易有肥厚性疤痕及蟹足腫的形成。
一般而言,肥厚性疤痕在六個月內可能會自然消褪(變平)的現象,但是蟹足腫通常不會自然消褪,還可能隨時間而逐漸增大。
肥厚性疤痕及蟹足腫除了美觀上的問題外,還常常會合併有瘙癢或是疼痛的症狀。
在治療方面,最常使用的治療方法是局部注射類固醇,此發可以有效的改善瘙癢或是疼痛的症狀,並可抑制疤痕長大。每個月注射一次,在數次的治療後,可以有效的使病灶變平,但是病灶的面積不會縮小,對於疤痕合併的紅色或是暗紅色的顏色,也沒有療效。
其它的治療方式包括有,矽膠貼片、塗抹矽膠凝膠、冷凍治療、局部注射干擾素、局部塗抹A酸藥膏、染料雷射治療及穿著彈性衣等。其中矽膠貼片及塗抹矽膠凝膠治療,因為不痛及非侵襲性,所以特別適合小孩或是害怕注射疼痛的成人。如果想以手術切除治療,必須配合術後的局部類固醇注射治療,否則通常只會讓蟹足腫「腫」得更大。所以對於大多數的蟹足腫而言,都不建議採用手術治療。染料雷射治療,對於蟹足腫紅色的消退效果很好,對於減少蟹足腫的體積(使得蟹足腫變平),減輕瘙癢的症狀也有幫助。
預防勝於治療,所以如果自己有易形成疤痕的體質,最好避免穿耳洞,積極的治療容易形成蟹足腫部位(例如胸口、上背部、肩膀、下巴、下顎等)的青春痘,或是毛囊炎等皮膚感染,及避免在上述部位進行手術。如果有手術的必須性,可考慮在切口處注射類固醇,可以減少疤痕發生的機率。
檢測
肥厚性疤痕增厚期、成熟期成纖維細胞以及血管內皮細胞凋亡陽性細胞指數分別為6.60±4.43和8.90±6.01,成熟期分別為25.60±5.70和26.60±6.02,兩期同種細胞間相比,凋亡陽性細胞指數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增厚期ICE陽性表達率較成熟期顯著降低(P<0.01),而Bcl—2陽性率卻顯著高於成熟期組(P<0.01)。結論 細胞凋亡減少可能與肥厚性疤痕的形成有關,ICE和Bcl—2可能參與了肥厚性疤痕成纖維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凋亡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