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情志抑鬱不暢,郁怒傷肝,肝失疏泄,氣機郁滯。肝氣橫逆犯胃,導致胃氣失於和降。
病機
胃痛的病變部位在胃,但與肝、脾的關係極為密切。肝與胃是木土乘克的關係。若憂思惱怒,氣鬱傷肝,肝氣橫逆,勢必克脾犯胃,致氣機阻滯,胃失和降而為痛。肝氣久郁,既可出現化火傷陰,又能導致瘀血內結,病情至此,則胃痛加重,每每纏綿難愈。
臨床表現
胃脘痞脹疼痛或攻竄脅背,噯氣頻作,遇煩惱復發或加重,胸悶食少,噯腐吞酸,大便成形、排便不暢。舌苔薄白,脈弦。
治法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方劑
柴胡疏肝散加減。
常用中藥
柴胡、芍藥、川芎、鬱金、香附、陳皮、枳殼、佛手、甘草。
常用腧穴
內關,中脘,足三里、公孫、期門、太沖。
針灸療法
毫針瀉法,期門不可直刺、深刺。
預防調護
本病在預防上要重視精神與飲食的調攝。患者要注意有規律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忌暴飲暴食、饑飽不勻;胃痛持續不已者,應在一定時期內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宜;忌粗糙多纖維飲食,儘量避免食用濃茶、咖啡、菸酒和辛辣等,進食宜細嚼慢咽,慎用水楊酸、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西藥。同時保持樂觀的情緒,避免過度勞累與緊張,也是預防本病復發的關鍵。
轉歸預後
胃痛可衍生變證,如胃熱熾盛,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滯,血不循經;或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均可致便血、嘔血。大量出血,可致氣隨血脫,危及生命。
若脾胃運化失職,濕濁內生,郁而化熱,火熱內結,導致腑氣不通,可見腹痛劇烈,拒按,大汗淋漓,四肢厥逆的厥脫危證;或日久成瘀,氣機壅塞,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致嘔吐反胃。若胃痛日久,由氣分深入血分,久痛入絡致瘀,瘀結胃脘,可形成噎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