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膽汁淤積性黃疸
膽汁淤積性黃疸是指因膽汁淤積而使血中膽汁酸和膽紅素均高於正常值。所謂膽汁淤積系由於各種有害因素致使肝細胞排泄膽汁功能障礙、膽汁分泌的抑制或肝內、外膽道梗...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檢查 診斷 -
膽汁淤積性肝病
第三十九章 膿毒症和膽汁淤積 第四十章 妊娠性肝內膽汁淤積... 第四十七章 全胃腸外營養和膽汁淤積 第四十八章 肝移植術後肝內...家族性肝內膽汁淤積 第五十一章 Gilbert綜合徵 第五十二章...
版權資訊 內容簡介 目錄 -
膽汁淤積
膽汁淤積是由膽汁生成障礙或/和膽汁流動障礙所致的一組疾病共同的臨床症狀,又名膽汁淤積綜合徵。膽流障礙可發生在從肝細胞,膽小管到Vater壺腹整個通路中的...
簡介 病因學 發生的分子機制 診斷 治療 -
新生兒遷延性膽汁淤積性黃疸
嬰兒膽汁淤積性肝病是指l歲以內嬰兒(包括新生兒)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和(或)毛細膽管分泌功能障礙,或膽管病變導致膽汁排泄減少或缺乏。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結...
病因 臨床表現 檢查 診斷 鑑別診斷 -
新生兒遷延性膽汁淤積
新生兒延性膽汁淤積(膽汁排泄減少)可產生於肝內或肝外原因。儘管已經發現很多肝內膽汁淤積的特殊原因但只占該病例的25%肝外膽汁淤積一般是由於解剖上的缺陷,...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併發症 -
膽汁淤積型肝炎
又稱淤膽型肝炎或膽小管型肝炎,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膽汁形成、分泌和(或)膽汁排泄異常而導致的肝臟病變。占黃疸型肝炎的2%~8%[1],急性淤膽型肝炎雖較重,...
一、發病機制: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 四、治療原則: -
膽汁淤積性黃疽
膽汁分泌是肝臟的重要功能,由於各種有害因素致使膽汁分泌和排泄發生障礙,形成膽汁郁滯,病變在肝內者稱為肝內膽汁郁滯,在肝外者稱為肝外性膽郁。
-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併發症,臨床上以皮膚瘙癢和膽汁酸升高為特徵,主要危害胎兒,使圍生兒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該病對妊娠最大的...
概述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病理變化 -
膽汁酸
膽汁酸是膽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 膽汁酸主要存在於腸肝循環系統並通過再循環起一定的保護作用。只有一少部分膽汁酸進入外圍循環。 促進膽汁...
定義介紹 代謝作用 臨床意義 疾病診斷作用 相關研究 -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
在64例ICP中,發生胎兒窘迫合5例。 ICP的孕期為38.2周,1984年Laatikain Reid報告ICP陰道分娩的50例中,出血>500ml者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