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乳頭瘤

肛門乳頭瘤

肛乳頭瘤是指肛乳頭因糞便和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增大變硬,是肛門直腸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本病起病隱匿,病情進展緩慢,為良性腫瘤,治癒後效果好。

基本信息

概念

肛門瓣下方的三角形黃白色乳頭突起叫肛乳頭,呈圓錐體或三角形,是胚胎的殘餘,3~8個,平常很小,如有肛竇炎、肛瘺、肛裂、痔、便秘和肛門瘙癢症時,可引起乳頭增生性變大,脫出肛門外,形成乳頭炎或乳頭肥大,有的可呈乳頭瘤狀。肛乳頭的表面覆蓋光滑的乳白色或淡紅色皮膚,沿齒線排列。多數人沒有肛乳頭,乳頭多為1~4個,數目、形態和大小因人而異,存在著個體差異。若肛管處有感染、損傷及長期慢性刺激,譬如肛裂,肛乳頭可增生變大,脫出肛門外,形成肛乳頭炎或肛乳頭肥大。有的可呈乳頭瘤狀,該乳頭瘤為纖維性息肉。

診斷

肛門乳頭瘤的病因與肛竇炎有著密切的關係,二者互為因果,由於長期的慢性炎症刺激逐漸增大,往往因症狀較輕,病情進展緩縵,易被病人所忽視,隨著瘤體逐漸增大,脫出肛門後才被重視。 一、診斷要點:1、病史:有肛竇炎病史,因症狀輕易被忽視。2、臨床表現:(1)排便不盡感:肛管中有豐富的神經纖維,形成一附屬感覺器官,肛乳頭炎症期的炎症刺激,病人往往有排便不盡感,或伴有異物嵌入肛內的感覺和下墜感等。急性炎症期,還伴有里急後重感。女患者在月經期症狀加重,是由於月經期盆腔充血所致。(2)肛門瘙癢:由於乳頭瘤長期反覆脫出,致使炎性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膚,引起肛周濕疹所致。(3)肛門腫痛:部分乳頭瘤脫出後,嵌頓不能還納,致使淋巴回流受阻,引起肛門腫痛。3、輔助檢查:窺鏡檢查:窺鏡下乳頭瘤基底部為紅色,尖灰白色,呈珊瑚狀突入窺器。 二、診斷標準:1、病理診斷:組織學證實為炎性組織或纖維瘤。2、臨床診斷:(1)臨床表現:便後肛門有物脫出,伴有排便不盡感,里急後重。肛門瘙癢,或肛門腫痛。(2)指診:在齒線處可觸及活動性硬節。(3)窺鏡檢查:鏡下可見灰白色,呈珊瑚狀有蒂腫物。 三、鑑別診斷:1.直腸息肉:直腸息肉位於直腸壁上,表面呈肉紅色,圓球形,表面組織為黏膜,故易出多見於小兒。2.乳頭狀纖維瘤,早期症狀不明顯,有少數病人可出現排便不盡感,不影響正常的工作與生活,常被忽視,或誤認為是痔瘡。3.指診與窺鏡檢查,是診斷乳頭瘤的重要手段,大部份病人是通過指診和窺鏡檢查時才發現。

臨床表現

(1)排便不盡感:肛管中有豐富的神經纖維,形成一附屬感覺器官,肛乳頭炎症期的炎症刺激,病人往往有排便不盡感,或伴有異物嵌入肛內的感覺和下墜感等。急性炎症期,還伴有里急後重感。女患者在月經期症狀加重,是由於月經期盆腔充血所致。
(2)肛門瘙癢:由於乳頭瘤長期反覆脫出,致使炎性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膚,引起肛周濕疹所致。
(3)肛門腫痛:部分乳頭瘤脫出後,嵌頓不能還納,致使淋巴回流受阻,引起肛門腫痛。

典型症狀

①肛門不適:初起,肛門有墜脹的感覺,有時肛門瘙癢不適,如有炎症,不僅墜脹感明顯,還可因刺激而頻欲排便。
②肛乳頭脫出:肛乳頭長到一定程度,大便時能脫出肛外。開始大便後能自行回縮於肛內,逐漸需用手推方能縮回肛內,甚至長期脫出肛外。
③出血和疼痛:遇乾硬大便擦傷肛門,可帶血、滴血及疼痛。
④嵌頓:肥大肛乳頭脫出肛門外後,若未及時推回肛內,則會發生嵌頓,嵌頓後,水腫、疼痛均劇烈,行動不便,坐臥不寧,甚至大小便均困難。

治療方法

以手術為主,可以達到根治的目的。具體治療方法有:
1、非手術治療:非手術療法目前對一些症狀比較輕的患者,仍然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1)坐浴法:熱水坐浴每日1-2次,局部熱敷,改善血液循環促使炎症的吸收。(2)硝酸銀溶液,或龍膽紫溶液,塗以乳頭上,可以治癒。
2、手術療法:(1)肛乳頭瘤切除結紮術:側臥位,肛鏡下用彎鉗夾住乳頭瘤根部,沿血管鉗基部,剪開少許乳頭根部皮膚,乳頭瘤較小可以行單純結紮術,乳頭瘤較大基底較寬可用4號或7號絲線貫穿乳頭瘤根部,做“8”字結紮,剪去血管鉗上的乳頭瘤。(2)電灼法:肛門部常規麻醉,在肛門鏡下暴露出肛乳頭瘤,用高頻電灼探頭按壓在瘤體根部,開通電源,將乳頭瘤徹底燒灼之。此法適合瘤體較小的患者,優點是操作方便,療效可靠,一次可治療幾個乳頭瘤。術後每日用痔瘡膏或痔瘡栓納入肛門內,七天可愈。(3)冷凍療法:在肛內鏡下,顯露肛門乳頭瘤,將冷凍探頭對準瘤體表面,將其冷凍成一結晶球。術後每日局部常規用藥(如痔瘡栓及抗生素軟膏)預防感染。瘤體因冷凍後組織變性,液化壞死脫落,最後組織修復,達到治癒目的。在治療中應控制冷凍的範圍,過大則損傷正常肛管組織,術後產生水腫和疼痛,過小則瘤體脫落不全,極易再生。
治療提示1.早期治療是預防肛腸疾患的關鍵:肛乳頭瘤雖為良性腫瘤,但其發生主要與肛竇炎有著密切的關係,二者互為因果。據統計85%的肛腸疾患,都是由肛竇炎所引起。目前也有人認為直腸、肛管癌的發生,與其慢性炎症刺激有關。所以早期採用積極有效的治療,對預防肛腸疾患的發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2.加強綜合治療:雖然手術治療對肛乳頭瘤是根治性的,但要嚴格掌握其手術時機。要根據其病情不同時期的發展,採用相應的綜合治療方法,對早期的採用一些預防性的治療,對不能手術的病人,在治療的同時,配合中藥灌腸治療,以提高療效。在手術當中要注意保護肛管皮膚,儘量減少對肛管皮膚的損傷,避免後遺症的發生。
3.術中及術後併發症的處理:手術中對較大的乳頭瘤,結紮時應貫穿做“8”字縫扎,以防結紮線滑脫並發大出血,肛乳頭瘤位於齒線處,須將其齒線以下部分切開後再行結紮,以免引起術後疼痛、水腫。若出現大出血和疼痛,水腫,應及時給予局麻在窺鏡下結紮止血,中藥坐浴以止痛消腫。

手術步驟

肥大性肛乳頭結紮術,術後一般不再復發。根據蒂部的粗細可採用結紮術或切除術。
[適應證]肛乳頭肥大,蒂部粗大者。
[原理]阻斷血液供應,使其自然壞死脫落。
[特點]肛乳頭肥大結紮術操作簡便,療效可靠。
[操作步驟]取截石位或左側臥位,肛管常規消毒,不需麻醉,拉開肛門,用蚊式止血鉗夾住肛乳頭根部,以10號絲線於鉗下打結紮緊。術後按肛門開放傷口換藥。

術後護理

在做完肛乳頭瘤手術以後,術後的護理工作變的特別的重要,因為這個時候也關係著手術效果的好壞。所以肛乳頭瘤患者應遵從醫囑,注意飲食,忌食辛辣刺激醇酒之品,多食瓜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暢。同時,便後堅持肛門坐浴,可用高錳酸鉀液或生理鹽水,或用中藥煎熬坐浴熏洗肛門,每次10-15分鐘。還要忌食生冷之物及油膩之品,以防發生腹瀉或糞渣堵塞肛竇。注意創面有無滲血,如敷料己被染濕應及時更換。按醫囑補充液體或抗生素,或口服各類藥物。飲食以高蛋白、低脂肪為主,多喝湯湯水水,促進營養吸收。換藥時肉芽以新鮮紅活著為佳,如遇肉芽組織生長高出表皮,應作修剪;遇有創口橋形癒合或縫合創口有感染者,則應剝離敞開創口,或拆除縫線敞開創口。有掛線者,如術後7-9天掛線末脫落,做換線再掛處理,縫合創口以5-7天拆線為佳,還要注意保持創面的引流通暢,填塞凡士林紗條或藥條,應緊貼創面,內口應到位,以創面肉芽從下朝上、從內至外生長力最佳,這樣就能避免橋形癒合,獲得最佳的手術效果。
併發症的處理方法:1.如有發熱、寒戰等症狀,須及時加用清熱涼血藥,亦可使用抗生素治療。2.並發肛裂則一併切除。3.如伴有多個肛乳頭肥大者,需分次手術。專家提醒,治療肛乳頭瘤最好到專業的肛腸醫院,這樣才能更好的治癒肛乳頭瘤,為患者及早的清楚病痛。
注意事項①早期積極治療肛竇炎症是預防肛乳頭瘤的關鍵。②對較大的肛乳頭瘤,若有脫出,應及時送回肛內,以免發生水腫及嵌頓、壞死、出血等。③肛乳頭瘤為良性腫瘤,本病一般認為有惡變趨向,主張早期手術治療。

區別

肛門乳頭瘤是指肛乳頭因糞便和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增大變硬,是肛門直腸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本病起病隱匿,病性進展緩慢,為良性腫瘤,治療愈後效果好。多見於青壯年,女性大於男性。臨床上除肛乳頭瘤脫出外,時有便後出血,排便不淨的感覺,肛門瘙癢,為主要表現。
直腸息肉直腸息肉位於直腸壁上,表面呈肉紅色,圓球形,表面組織為黏膜,故易出多見於小兒。乳頭狀纖維瘤:早期症狀不明顯,有少數病人可出現排便不盡感,不影響正常的工作與生活,常被忽視,或誤認為是痔瘡。指診與窺鏡檢查,是診斷乳頭瘤的重要手段,大部份病人是通過指診和窺鏡檢查時才發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