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電生物反饋儀[醫療器械]

肌電生物反饋儀[醫療器械]
肌電生物反饋儀[醫療器械]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肌電生物反饋儀是基於肌電生物反饋的機理結合一定強度的低頻脈衝對肌肉進行電刺激,使肌肉緊張或鬆弛,來訓練和改善肌肉功能,幫助病人重建並恢復肌肉正常運動功能的一種醫療器械。

發展歷史

1938年雅各布森(Jacobsen)利用採集原始肌電信號的儀器,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肌肉緊張程度進行控制,這是利用肌電進行反饋治療的最早記錄。直到1979年才有人在國內介紹生物反饋,1983年黃楓林等首先在國內報告利用肌電生物反饋成功地治療腦卒中的肢體癱瘓。隨著技術的發展,肌電生物反饋在醫學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套用,在慢性頭痛、骨科康復、腦卒中後遺症康復、尿失禁等治療中均取得了進展。

進入21世紀後,信息技術、數位化、生物技術、微電子技術飛速發展,肌電生物反饋技術研究也不斷深入和迅速發展,國內也開始引進並自主研發肌電反饋儀。

醫療器械分類目錄

根據用途的不同,2018版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中將其劃分到兩大類中:

1. 以記錄肌肉靜止或收縮時的電活動信號,用以診斷患者的指標是否正常為目的。此時它是醫用診察和監護器械(巨觀分類)下生理參數分析測量設備(一級產品類別)中的生理參數誘發診斷設備(二級產品類別),屬於Ⅱ類醫療器械。

2. 以適用於腦卒中及周圍神經系統受損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訓練為目的。此時它是物理治療器械(巨觀分類)下其他物理治療設備(一級產品類別)中的生物反饋治療設備(二級產品類別) ,屬於Ⅱ類醫療器械。

基本構造

肌電生物反饋儀主要由硬體電路和軟體兩部分組成。

肌電生物反饋儀硬體主要包括肌電信號採集和電刺激。其中,肌電信號採集部分包括檢測電極、前置放大、信號濾波電路、模數轉換電路;電刺激部分包括DA轉換電路、電刺激電路。

軟體部分根據反饋的可靠生物肌電信號,計算出該生物肌電信號的有效值。根據生物肌電信號有效值的大小和時間,決定輸出肌肉電刺激信號的強度與頻率等。

工作原理

肌電生物反饋是將獲取的肌電信息進行處理,轉化成聲、光等患者能夠認知的信號反饋給患者,從而訓練患者,使其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生理活動,以達到調整機體功能、防病治病的目的,它屬於生物反饋療法的一種 ,如圖所示。

肌電生物反饋儀[醫療器械] 肌電生物反饋儀[醫療器械]

1. 信號採集。通過電極採集肌電信號。

2. 信號處理。對採集信號進行放大、濾波、檢波、積分等一系列處理。

3. 反饋。通過控制模組比較預定信號與處理過的信號,在一定條件下觸發反饋信號。反饋的信號可以是視覺信號、聽覺信號、電刺激信號等。

臨床套用

1. 盆底表面肌電生物反饋的套用

盆底表面肌電生物反饋運用視覺或聽覺反饋手段促使患者形成正確的排便或排尿方式。盆底生物反饋治療的主要疾病有:大便失禁、便秘、腸易激綜合徵、尿失禁、肌性盆底痛等 。

2. 肌電生物反饋對緊張性頭痛、偏頭痛的影響

緊張性頭痛又稱為肌收縮性頭痛,一種頭部的緊束、受壓或鈍痛感,更典型的是具有束帶感。由於緊張性頭痛是由於頭部與頸部肌肉持久的收縮所致,故根據表面肌電生物反饋的治療機制,可以對持續緊張的肌肉進行表面肌電信號的採集,然後反饋給患者,使其控制持續收縮的肌肉處於放鬆的狀態,從而達到訓練的目的。

3. 肌電生物反饋對腦癱患兒運動功能的影響

痙攣型雙癱患兒下肢運動功能障礙常會出現腓腸肌肌張力增高,踝關節背屈困難,站立和步行時出現屈髖屈膝、尖足交叉等運動功能障礙和姿勢異常。因此,有效提高痙攣型雙癱患兒下肢運動功能是其實現生活自理、順利重返社會的關鍵。肌電生物反饋技術作為一種無創性治療手段,對腦癱患兒的治療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4. 肌電生物反饋治療慢性疼痛的效果

慢性疼痛是很多疾病的後遺症,雖然通過各種康復治療,疾病本身得到了較好的治癒,但遺憾的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留下慢性疼痛的後遺症,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存質量。肌電生物反饋治療疼痛的有益作用就是使患者學會放鬆肌肉,減少肌肉活動,從而減輕疼痛。

5. 肌電生物反饋在骨科康復中的套用

骨折會導致膝關節功能障礙、坐骨神經損傷等慢性疾病,這些疾病經過手術治療後,仍需要進一步的康復訓練,才可能較快的恢復日常生活活動。相關研究表明,在康復訓練的基礎上輔加肌電生物反饋治療,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神經康復的療效較好。

6. 肌電生物反饋在腦卒中及後遺症中的套用

腦卒中偏癱患者腕關節背伸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上肢肌力的下降、肌肉調節能力降低、運動與平衡能力失調、靜止性肌張力增高及痙攣等,這些情況都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表面肌電生物反饋可以自動調節肌肉的收縮與鬆弛,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

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異常運動模式表現為上肢屈肌張力增高,從而造成肘關節屈伸不利和異常運動模式。國內外研究均證實肌電生物反饋治療能提高腦卒中患者癱瘓側肌肉收縮功能,抑制痙攣肌肉肌張力,從而改善患者運動功能。

腦卒中偏癱患者的下肢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垂足、劃圈步態等。利用表面肌電生物反饋對踝背伸肌進行刺激,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活動功能。

吞咽障礙是腦卒中患者常見併發症之一,據相關文獻報導,約有40%~70%急性腦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吞咽功能困難。吞咽障礙可導致脫水、飢餓、吸入性肺炎、氣道梗阻窒息甚至死亡等嚴重後果。臨床上針對吞咽障礙的傳統治療多以吞咽功能訓練為主,但大部分患者療效並不理想。近年來,套用肌電生物反饋訓練治療吞咽障礙的研究越來越多,並且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