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皮

紫荊皮

紫荊皮,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紫荊 Bunge的樹皮。分布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具有活血,通淋,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婦女月經不調,瘀滯腹痛,風濕痹痛,小便淋痛,喉痹,癰腫,疥癬,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樹皮。

性味

味苦,性平。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活血,通淋,解毒。

主治

婦女月經不調,瘀滯腹痛,風濕痹痛,小便淋痛,喉痹,癰腫,疥癬,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相關配伍

1、治婦人血氣:紫荊皮為末,醋糊丸,櫻桃大。每酒化服一丸。(《婦人良方補遺》)

2、治鶴膝風攣:真紫荊皮。老酒煎,候溫常服。(《直指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

一、採集加工

7-8月剝取樹皮,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泥土,切寬絲,乾燥,篩去灰屑。

形態特徵

紫荊,又名滿條紅、紫花樹、清明花。落葉小喬木或大灌木,栽培的常呈灌木狀,高可達15m。樹皮幼時暗灰色而有光滑,老時粗糙而作片裂。幼枝有細毛。單葉互生;葉柄長達3cm;葉片近圓形,長6-14cm,寬5-14cm,先端急尖或驟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無毛,下面葉脈有細毛,全緣。花先葉開放,4-10朵簇生於老枝上;小苞片2,闊卵形,長約2.5mm;花梗細,長約6-15mm;花萼鍾狀,5齒裂;花玫瑰紅色,長約1.5-1.8cm,花冠蝶形,大小不等;雄蕊10,分離,花絲細長;雌蕊1,子房無毛,具柄,花柱上部彎曲,柱頭短小,呈壓扁狀。莢果狹長方形,扁平,長5-14cm,寬約1-1.5cm,沿腹縫線有狹翅,暗褐色。種子2-8顆,扁,近圓形,長約4mm。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溪邊、灌叢中。通常栽培於庭園向陽的地方。分布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樹皮呈筒狀或槽狀或不規則的塊片,向內捲曲,長約6-25cm,寬約3cm,厚約3-6mm,外表灰棕色,粗糙,有皺紋,常顯鱗甲狀;內表面紫棕色,或紅棕色,有細縱紋理。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灰紅棕色。對光照視,可見細小的亮點。氣無,味澀。

飲片性狀:紫荊樹皮為絲狀。外表皮灰棕色,有皺紋;內表面紫棕色,有細縱紋理。切面灰紅色,對光照視可見小亮星。質堅實。氣微,微澀。

藥理作用

1、抗炎鎮痛作用。

2、對腸道平滑肌的影響:解痙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現代套用

紫蝥擦劑:祛濕殺蟲,除風止癢。用於神經性皮炎、牛皮癬等,皮膚澱粉樣病變。用時塗患處,用前搖勻,皮膚破損處不宜用。

相關論述

論紫荊皮活血消腫解毒之功:李時珍:“紫荊氣寒味苦,色紫性降,入手足厥陰血分。寒勝熱,苦走骨,紫入營,故能活血消腫,利小便而解毒。楊清叟《仙傳方》有沖和膏,以紫荊為君,蓋得此意也。”

附註

另有雲南紫荊 Cercis yunnanensis Hu et Cheng[ Cercis glabra Pampan.],分布於雲南,根皮在民間作紫荊皮用。根皮呈圓筒狀或不規則片狀,外表面橙紅色或橙黃色,有橫紋,內表面深棕色,具細縱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