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文化

職工文化

職工文化,也稱企業職工文化,是與企業文化相對應的文化形態,職工文化以職工為本,是一種素質文化。

定義

中國職工文化經典案例 中國職工文化經典案例

一、 職工文化建設是職工提高職業技能素質、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激發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的重要載體,企業文化建設是體現企業形象特點、增強凝聚力、提高競爭力的必要手段。(《中國工會十五大報告》)

二、加強職工文化體育教育等陣地建設,推廣先進企業文化和 職工文化,不斷滿足職工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國工會十六大報告》)

三、對職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勵支持職工學習文化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開展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推進企業文化 職工文化建設,辦好工會文化、教育、體育事業。(《中國工會章程》 2013年10月22日通過)

四、建設育人化人的先進 職工文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藝術地融入廣大職工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用好用活工作載體,發揮新聞媒體特別是工人日報、工人出版社、中工網等工會宣傳陣地作用,大力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形成合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深入基層、貼近職工。(全總《關於在廣大職工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施意見》2014年11月7日)

五、要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 職工文化,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滿足廣大職工民眾精神文化需求。( 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2015年4月28日)

六、引導廣大職工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人階級偉大品格,增強主人翁意識,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職工文化。(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2015年7月10日)

企業職工文化是與企業文化相伴而生的一個概念。在一個企業中,企業文化是管理者群體的文化,企業職工文化是職工民眾的文化。

作為一種管理理論,企業文化引進我國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對西方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的引進和學習,是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實踐證明,企業文化管理理論和方法在推動我國民族企業提高管理效率和提升市場競爭力方面發揮了重要歷史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歷史進步,與越來越多中國優秀企業的出現是分不開的。海爾集團、聯想集團、阿里巴巴集團、華為集團、吉利集團等都是我國最成功的世界級民族企業。它們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鮮明、獨特而有效的企業文化管理實踐。

作為一種職工素質管理與提升理論,企業職工文化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產物。重視職工民眾的主體地位和維護職工民眾的合法權益,努力提升職工群體的科學文化、技術技能素質,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新型和諧勞動關係的重要內容。企業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不僅取決於優秀的企業管理者群體及其企業文化理念,也離不開企業職工民眾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先進企業職工文化的塑造。企業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企業職工民眾整體素質的競爭。企業文化管理可以造就成功的企業,企業職工文化建設也可以打造出優秀企業。大慶油田、鞍鋼集團、青島港、天津港、中國中鐵等都是我國享譽全球的優秀企業。它們的成功得益於塑造了以王進喜、郭明義、許振超、孔祥瑞、竇鐵成等企業基層先進職工群體為代表的企業職工文化。

2015年4月28日,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提出,要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職工文化。這是習近平首次明確提出職工文化的重要思想。習近平關於職工文化重要思想的提出,不僅標誌著黨和國家對職工文化的高度重視,而且為職工文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習近平關於職工文化重要思想提出的時代背景
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背景下,職工文化多次寫進黨和國家的重要政策檔案。2008年,《中國工會十五大報告》指出,職工文化建設是職工提高職業技能素質、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激發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的重要載體,企業文化建設是體現企業形象特點、增強凝聚力、提高競爭力的必要手段。2013年,《中國工會十六大報告》強調,要推廣先進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同年,新修訂的《中國工會章程》再次強調,要推進企業文化職工文化建設。中華全國總工會在2014年下發的《關於在廣大職工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施意見》中明確要求,要建設育人化人的先進職工文化。
習近平對職工文化的重視實際上就是對勞模和勞模精神以及廣大勞動者和勞動精神的重視。
2009年9月22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大慶油田發現5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要大力弘揚鐵人精神,使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持久地發揮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作用。 鐵人“王進喜”是我國廣大勞動模範中的傑出代表,鐵人精神是勞模精神的一個縮影。
2013年4月28日,習近平在同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座談時指出, 在革命戰爭年代,“邊區工人一面旗幟”趙占魁等勞動模範,以“新的勞動態度對待新的勞動”,帶動民眾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事業。新中國成立後,“鐵人精神”成為激勵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藍領專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竇鐵成、“知識工人”鄧建軍等一大批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為國家和人民建立了傑出功勳。“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是我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要廣泛宣傳勞模先進事跡,使勞模精神不斷發揚光大。 勞動模範是時代的精英,勞模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2013年10月23日,習近平在同中華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要使中國夢真正同每個職工的個人理想和工作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要大力宣傳勞動模範和其他典型的先進事跡,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蔚然成風。 勞動模範等先進職工典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堅力量。
2014年4月30日,習近平在同烏魯木齊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先進人物代表座談時提出,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先進人物要身體力行向全社會傳播勞動精神和勞動觀念,讓勤奮做事、勤勉為人、勤勞致富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勞動模範是廣大勞動者群體中的先進代表,傳播勞動精神是弘揚勞模精神的前提。
2015年4月28日,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特彆強調,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目的是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以及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民眾的偉大品格,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匯聚強大正能量,勞模精神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強大精神力量,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大力宣傳勞動模範和其他典型的先進事跡,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職工文化。 習近平關於職工文化重要思想的提出,就是為了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以及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民眾的偉大品格。
二、習近平關於職工文化重要思想的核心內容
人們對於職工文化的理解儘管有很多分歧,但是,職工文化首先是一種“文化”的觀點,已成為多數人的共識。有學者指出,職工文化是以勞動模範為代表的先進職工群體創造的,在廣大職工民眾中倡導、踐行和展示的職工價值理念、職工行為規範和職工精神風貌。
習近平關於職工文化重要思想的提出也主要是基於“文化”的視角。正如他強調的,這次大會的首要目的就是弘揚勞模精神。從這種意義上講,習近平在2015年的“五一講話”就是一個“職工文化宣言”。習近平關於職工文化重要思想的核心內容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弘揚勞模精神
作為先進職工文化的創造者,勞動模範及其勞模精神受到習近平的高度重視。勞模精神以勞動精神為基礎,集中展現了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民眾的偉大品格。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始終弘揚勞模精神,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匯聚強大正能量。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是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楷模。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勞模精神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強大精神力量。我們一定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大力宣傳勞動模範和其他典型的先進事跡,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
2.激發職工民眾的創造活力
凸顯職工民眾的主體地位,激發職工民眾的創造活力,充分調動職工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以勞模精神為靈魂的先進職工文化的重要作用。習近平強調,要堅持工人階級的國家領導階級地位,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甘當人民民眾小學生,把蘊藏於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民眾中的無窮創造活力煥發出來,把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民眾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動各項事業上來,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聯繫在一起,把實現黨和國家確立的發展目標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
3.維護職工民眾的文化權益
職工文化代表的是職工民眾的文化權益,表達的是職工民眾的集體呼聲和精神面貌。習近平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要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構建和發展和諧勞動關係,促進社會和諧。勞動關係是勞動與資本、勞方與資方、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是雙方的一種利益關係、法律關係和文化關係。文化關係就是職工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關係。建設、維護和發展職工文化,既是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需要,更是實現職工民眾美好夢想的必然保障。
4.提高職工民眾的綜合素質
提高職工民眾的綜合素質是職工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習近平提出職工文化重要思想的戰略意義所在。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始終高度重視提高勞動者素質,一個國家發展能否搶占先機、贏得主動,越來越取決於國民素質特別是廣大勞動者素質,要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把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抓緊抓好,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職工文化,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感受快樂。體現職工民眾的價值理念、展現職工民眾的精神風采和感受職工民眾的快樂生活,是職工文化的重要內容。
三、習近平關於職工文化重要思想的現實意義

職工文化繁雜的相關概念和表現形式 ,使得人們對職工文化內涵的理解非常混亂,這也使得一些職工文化建設工作顯得無所適從。習近平關於職工文化重要思想的提出,對於明確職工文化的科學內涵、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和豐富中國企業管理理論本土化的內容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明確職工文化的科學內涵
職工文化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職工文化等同於職工文體活動的觀點,是當前職工文化理論研究和職工文化建設工作的主流觀點和做法。
職工文化是企業文化一部分的觀點和做法,否認職工文化的獨立性,強調職工文化隸屬於企業文化。勞動關係在企業中就是職工與企業的關係,也是職工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關係。對於職工民眾來講,職工文化是“我要做”的文化,體現職工民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企業文化是“要我做”的文化,反映企業對職工民眾提出的基本要求、管理規範和戰略使命。
職工文化等同於職工文體活動的觀點和做法,過多關注的是職工文體活動的形式,甚至為了娛樂而娛樂。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單純感官娛樂不等於精神快樂。從這種意義上講,習近平提出的“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職工文化”,必須成為職工文體活動的主旋律。
習近平關於職工文化的重要思想既突出了職工文化的獨立性,又強調了職工文化的思想性和文化性。
職工文化與企業文化就像大樹的樹根與樹葉。樹根自下而上為大樹輸送無機鹽和水分,樹葉自上而下為大樹輸送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職工文化為企業發展提供保障,企業文化通過管理的整合作用為企業發展提供發展動力。職工文化的思想性和文化性要求,首先要把職工文化當作“文化”來理解和對待,用有思想高度和思想深度的先進職工文化教化、感化和同化廣大職工民眾,從而全面提升職工民眾的綜合素質。體現職工民眾的價值追求、展現職工民眾的精神風采、感受職工民眾的快樂生活應成為職工文化的重要內容。
2.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習近平強調,要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職工文化。職工文化的本質是“文化”,而文化的本質是“人化”和“化人”。 職工文化也是“人化”和“化人”的過程。“人化”是指職工文化是以勞模為代表的先進職工群體創造出來的,勞模精神是先進職工文化的靈魂。“化人”是指以勞模精神為靈魂的先進職工文化通過教化人、感化人和同化人,全面提升職工民眾的整體素質。職工文化是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有力抓手。
提升職工民眾整體素質不僅是職工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戰略任務。習近平強調,要把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抓緊抓好,引導廣大職工和勞動者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甘當人民民眾小學生,把蘊藏於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民眾中的無窮創造活力煥發出來。
職工文化建設要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就應該轉變傳統的單一說教方式,將職工民眾由過去的被動受教育的客體變為教育的主體,由“要我先進”變為“我要先進”,最大限度地提高職工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職工民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3.豐富中國企業管理理論本土化的內容
翻開國內外任何一本現代企業管理學教材,中國企業管理理論幾乎處於空白的狀態。“學術界和實踐界越來越呼喚並鼓勵在中國背景下進行本土的管理研究,從而為建立中國的管理理論、更有效地指導中國企業管理的實踐並最終為豐富全球管理知識作出貢獻。”
就像美國管理學家泰羅是從自己的企業管理實踐經驗提出了科學管理理論一樣,中國企業管理理論本土化也必須來源於中國企業管理實踐經驗。以宣傳勞模先進事跡和弘揚勞模精神為核心的職工文化建設,曾經是中國企業的成功管理實踐經驗。
孟泰是新中國成立後鞍鋼集團的第一代全國勞模。在“孟泰精神”感召下,鞍鋼工人自發掀起了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以及提合理化建議(簡稱“兩革一化”)等活動。毛澤東將鞍鋼的這些活動概括為“兩參一改三結合”(幹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實行領導幹部、職工民眾和技術人員三結合),即大家所熟知的“鞍鋼憲法”。
“鞍鋼憲法”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日本全面質量管理興起者石川馨曾明確指出,全面質量管理(TQM)是學習和借鑑“鞍鋼憲法”的產物。 有報紙曾經報導,美國一位著名的企業總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不僅大談中國的“鞍鋼憲法”,並表示他們正在深入研究和推廣“鞍鋼憲法”的精神。 “鞍鋼憲法可以為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管理理論提供一定的歷史借鑑。” 可見,習近平關於以宣傳勞模先進事跡和弘揚勞模精神為核心的職工文化的重要思想,對於豐富中國企業管理理論本土化的內容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內涵

如何開展職工文化建設 如何開展職工文化建設

企業職工文化是以勞模為代表的企業基層先進職工群體的價值理念為核心形成的價值理念、行為規範和精神風貌。

企業職工文化與企業文化是統一互補的關係。二者的關係具體表現為地位上對等、內容上互補和最終戰略目標上一致。二者儘管在起點上不同,分別代表的是企業職工民眾和企業管理者群體兩個主體的文化,但在一個企業中,兩個文化主體在地位上是對等的,二者缺一不可。兩種文化的建設基礎及其角度雖然不同,分別以勞模為代表的企業基層先進職工群體和以企業家為代表的企業高層管理者群體為建設基礎,但兩個群體在推動企業發展方面的作用是互相促進的,二者在內容上互補。兩種文化在發展重點上也各有側重,分別以提升企業職工民眾整體素質和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為戰略重點,但二者在終極目標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企業文化管理是企業管理手段,企業職工文化建設是職工素質建設工程。

現代企業職工不僅要擁有知識和技能等“硬素質”,更要有文化和理想追求等“軟素質”。職工民眾的“硬素質”是“軟素質”的物質基礎,“軟素質”是“硬素質”的精神動力。職工民眾的“軟素質”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和中國夢實現過程中,有著更特殊的時代價值。

與企業文化管理自上而下的過程相比,企業職工文化建設是自下而上的過程。企業文化需要得到企業職工民眾的認同,企業職工文化也需要得到企業管理者群體的認同。企業文化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是以企業家為代表的企業高層管理者群體,企業職工文化的推動者和運作者是工會,因為工會是職工民眾的“娘家”。同時,企業職工文化管理也是一種重要的管理理論和方法。

它是企業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的更有效手段。與“要我做”的企業文化管理相比,“我要做”的企業職工文化管理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管理效果。

如果說企業文化管理是20世紀前沿管理理論的話,那么,職工文化管理則是21世紀的前沿管理理論。因為,企業文化是“要我做”的文化,是一種外在的“被動管理”文化和“他人管理”文化,職工文化是“我要做”的文化,是一種內在的“自主管理”文化和“自我管理”文化。作為“我要做”的文化,職工文化管理既是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前沿管理理論發展的必然產物,又是提升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和職工素質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與“要我做”的企業文化管理相比,職工文化管理倡導新時代職工的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修煉/自我提升的理念。(職工文化網)

《周易·繫辭上》中講,“一陰一陽之謂道”,意思是說,宇宙萬物產生和發展的規律在於“道”,“道”體現了一陰一陽的矛盾對立和統一。在廣為人知的陰陽魚太極圖中,我們看到,陰陽兩魚互相吸引,相互凝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生出宇宙外物。陰陽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探究宇宙萬物根源及其變化規律的重要手段。職工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關係,也符合陰陽之道。企業之道就在於職工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矛盾對立和統一。職工文化包含企業文化的內容,企業文化也包含職工文化的內容。這是因為,職工是企業的,企業也是職工的;職工離不開企業,企業更離不開職工。

在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企業文化的重要性被過分放大,企業文化與職工文化之間嚴重失衡,有些企業僅要求職工認同企業提出的價值理念而對職工的精神追求視而不見,其結果是企業發展越來越快,企業越做越大,而勞資糾紛不斷增加,職工權益屢遭侵犯,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可喜的是,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背景下,企業文化與職工文化一盛一衰的局面正逐步得到扭轉。

不過令人費解的是,仍還有人在繼續唱衰職工文化,他們把職工文化看作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只強調職工是企業的,而迴避企業是職工的,只強調職工對企業的責任,而逃避企業對職工的責任,這是極不可取、非常錯誤的。認為職工文化是企業文化一部分的錯誤觀點,源於對企業文化的模糊認識。

儘管企業文化理論自20世紀80年代從西方傳入我國,迄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但是有些學者和企業對於企業文化內涵的把握仍有偏頗。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沙因教授、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科特教授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張德教授,是當今企業文化學界和企業界共同認可的學者。

沙因教授認為:“要想考察企業文化,更好的方式是認識到文化存在於各個不同的‘層次’,我們必須理解和應對深層的文化。”“為了理解更深的層次,你必須從歷史的角度考察這些組織。在公司的歷史中,那些使公司走向成功的創始人和關鍵領導人的價值觀、理念和假設是什麼?”

科特教授指出:“在企業文化力量雄厚的公司企業中,這些價值觀念出自公司發起人或企業初創時期的其他領導人士。”“經理們會對他們言傳身教,做出企業文化和企業經營思想上的表率榜樣。”“美國、日本的企業界最優秀的總經理們總是不惜耗時費力,大力創造、塑造、維護自己力量雄厚的企業文化。”

張德教授認為:“要建設強有力的企業文化,首要的因素是企業家。作為企業的領導人,企業家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凡成功的企業都有優秀的企業文化,而企業家是最主要的締造者。他締造、倡導、管理企業文化,他的價值觀決定了企業文化的基調,他的觀念創新帶動企業文化的更新,素質的不斷完善將促進優秀企業文化的形成。”“很多企業的企業文化的內容,甚至都是直接來自企業家的思想和主張。”“企業家的品格、智慧、膽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文化的水準。”

由此可見,企業文化是以企業家為代表的企業管理者群體創造的文化,代表的是管理者群體的管理理念和價值追求。職工文化是職工民眾創造的文化,代表的是職工民眾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追求。職工文化不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有人認為,職工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區別主要在於主體不同和代表的利益不同。企業文化更多體現著經營者或管理層的意志,職工文化則展示著生產者對現實的要求。有人認為,在私有企業,企業價值往往是資本價值和老闆價值,企業與員工是兩個不同的利益群體,在維護不同利益方面,企業存在著不同文化體系。還有人認為,企業文化往往表現為企業主的行為,職工文化則表現為職工自動自發、心行一致的行為。

喬東教授在哈佛大學訪學期間,專門就職工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關係請教了沙因教授、科特教授和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的卡梅隆教授。

沙因教授認為,企業文化主要反映了企業管理者群體的管理思想和價值理念,職工文化主要反映了職工群體的價值理念。職工文化與企業文化應該相互適應,二者關係如何,取決於企業的性質和企業所處的歷史發展階段。

科特教授認為,在工業化發展階段,體現職工群體價值理念的職工文化,與反映企業管理者群體價值理念的企業文化,對立性更明顯一些。在後工業化階段,技術創新越來越重要,自主決策越來越普遍,管理者群體與被管理者群體的界限分得也不是很清楚,職工文化與企業文化的一致性表現得就更多一些。

卡梅隆教授認為,企業文化影響著企業中每一個人的價值觀念和日常行為,但是每一個企業也都存在職工文化。這是不同企業的職工群體間的本質差別。

可見,職工文化與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係。企業文化可以造就世界一流的企業,譬如以張瑞敏為代表的海爾管理者群體創造的企業文化造就了世界一流的海爾集團,以柳傳志為代表的聯想管理者群體創造的企業文化把聯想集團帶進世界最優秀的IT企業行列。同樣,職工文化也可以創造世界一流的企業。譬如,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油田職工民眾創造的職工文化創出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蹟,以許振超為代表的青島港職工民眾創造的職工文化使青島港躋身世界一流企業,等等。

職工文化的本質是文化,具有文化的“人化”和“化人”功能。“人化”是指職工文化來自於職工民眾,是職工民眾創造的文化; “化人”是指職工文化最終要服務於職工民眾,實現教化、感化和同化職工民眾,推動職工民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職工文體活動是形式,職工文化是內容,職工文體活動要為職工文化服務。形式不能替代內容,形式更不等同於內容。同理,職工文體活動不能替代職工文化,也不等同於職工文化。職工文體活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不能過於關注形式化的東西。
中國傳統文化關於音樂藝術的思想為我們認識職工文體活動和職工文化的關係提供了正確方向。
孔子曾說: “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意思是講,樂呀樂呀,難道僅指鐘鼓等樂器而言嗎? 孔子關注的不是表現樂的器具和形式,而是樂體現的思想和內容。
《禮記·樂記》中說: “樂者,德之華也。”意思是講,樂是道德的花朵。“樂者,心之動也。”意謂樂是內心感動的反映。“‘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 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這幾句話的意思是: 音樂就是快樂。君子樂在得到仁義之道,小人樂在滿足欲望。用仁義之道來節制欲望,就能快樂而不迷亂; 由於欲望而忘卻仁義之道,就會迷亂而不快樂。就是說,樂要表現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素質,它是發自於人內心情感的自然表露和精神狀態; 樂要體現仁義之道,而不能停留在滿足人的欲望。
“故天子之為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故觀其舞,知其德。”這幾句話的意思是: 天子制樂,是為了賞賜給有德的諸侯,觀看諸侯所展示的舞蹈,就可以知道他們的德行。中國傳統文化倡導的樂、舞等文體活動,必須體現仁德的內容,低級庸俗的內容則是中國傳統文化所反對的。
《禮記·樂記》中說: “奸聲亂色不留聰明,……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這幾句話的意思是: 奸邪之聲、迷亂之色不在耳朵、眼睛駐留,讓耳朵、眼睛、鼻子、嘴巴、心智以及身體的各個部分都能循著和順中正之氣而得到正常的發展。樂,它不僅表現仁德的內容,也需要有仁德的人才能夠理解。孔子說: “人而不仁,如樂何?”意謂一個人沒有仁德,怎么懂得樂? 中國傳統文化重視音樂藝術的形式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豐富作用,更重視音樂藝術的內容在提高人們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方面的教育作用。
這些思想與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0月15日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不謀而合。“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於精神快樂……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
職工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職工民眾思想領域的具體展現,也是中國工人偉大品格和勞模精神的集中體現,更是提升職工民眾綜合素質的有力抓手。職工文化需要藉助包括職工文體活動在內的很多形式對其加以宣傳、弘揚和推廣。把職工文化等同於職工文體活動的觀點和做法是以偏概全。
體現職工文化的形式不僅包括職工文體活動,還包括先進職工典型選樹、職工價值理念塑造、職工行為規範制定、職工文化宣傳、職工文化培訓、職工文化隊伍建設,等等。職工文體活動是表現職工文化的最表層、最感性和最豐富的形式,也最容易“走過場”。這就需要各種職工文體活動的形式,既要具有娛樂性、趣味性、藝術性和生活性,更要具有思想性、健康性、教育性和道德性,使得職工民眾在各種職工文體活動中“樂得其道”而不是“樂得其欲”。
職工文體活動不能停留在簡單地滿足和豐富職工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等表淺層面,而要實現教育職工民眾、感化職工民眾和同化職工民眾並全面提升職工民眾綜合素質的目的,達到“以道制欲”的效果。譬如,職工書畫創作、職工音樂舞蹈、職工文藝演出、職工文學創作、職工讀書活動、職工攝影活動、職工體育活動等等,都要多表現和展示職工民眾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積極健康向上、體現正能量的人和事以及大自然中的美好場景,依此“觀其舞,知其德”,全面展示職工民眾的人文修養、精神狀態和身心素質。
《禮記·樂記》中說: “詩,言其志也; 歌,詠其聲也; 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唯樂不可以為偽。”意思是講: 詩表達樂的心志,歌傳達樂的聲音,舞蹈展現樂的儀容。心志、聲音、儀容三者都發自內心,然後樂器加以演奏,所以樂的情誼深刻而形象鮮明,氣勢旺盛而千變萬化。和諧順正的精神蓄積於心中,然後樂的精彩才能展露出來。唯有樂是不可以作偽的。同理,職工文體活動的各種形式,都應該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而且只有內心蘊含著體現正能量的精神,職工文體活動才會精彩,才能更好地表現先進的職工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