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聯想 lián xiǎng
基本解釋
[Association of thoughts;Mental association] 由於某人或某種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
詳細解釋
冰心的著作:《去國·最後的安息》:”巴金《真話集·“小街”》:
英文翻譯
1.To associate with something in thinking。
詞語解釋
動詞,因一事物而想起與之有關事物的思想活動。 聯想是暫時神經聯繫的復活,它是事物之間聯繫和關係的反應。 客觀事物是相互聯繫的,客觀事物或現象之間的各種關係和聯繫反映在人腦中而有各種聯想,有反映事物外部聯繫的簡單的、低級的聯想,也有反映事物內部聯繫的複雜的、高級的聯想。一般來說,在空間上和時間上同時出現或相繼出現,在外部特徵和意義上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反映在人腦中並建立聯繫,以後只要其中一個事物出現,就會在頭腦中引起與之相聯繫的另一事物的出現,這便是聯想。
亞里士多德提出,一種觀念的產生必伴以另一種與之相似的或相反的,或在過去經驗中曾與之同時出現的觀念的產生。17世紀英國哲學家J.洛克首次援用聯想一詞,此後它便成了心理學中最常用的術語之一。19世紀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T.布朗用“提示”代替“聯想”,把聯想律劃分為接近、對比和類似3類。格式塔學派反對聯想主義的聯想論,主張聯想不過是思維的綜合作用。И.Π.巴甫洛夫20世紀初創立了高級神經活動規律學說。他認為心理學者所稱的聯想就是生理學者所稱的暫時聯繫,並用條件反射學說解釋聯想規律的生理機制。行為主義和新行為主義受巴甫洛夫學說的影響,以刺激-反應代替聯想。
聯想實驗是從F.高爾頓開始的,他在處理實驗材料時,運用了3種度量的方法:
①聯想反應時間;
②同一聯想反覆重複的次數;
③聯想反應的分類以及每一類聯想反應的次數。
W.馮特心理學實驗室的M.特勞特朔爾特和J.M.卡特爾改進了實驗方法和技術裝置,從而開創了正式的聯想實驗。近代的聯想實驗常採用的兩種方法是自由聯想和控制聯想。
例句
冰心《去國·最後的安息》:“她覺得翠兒是一個最可愛最可憐的人。同時她又聯想到世界上無數的苦人,便拿翠兒當作苦人的代表,去撫恤、安慰。”
巴金《真話集<小街>》:“我不是在這裡評論影片,我只想談談自己看過《小街》後的思想活動以及影片給我引起的一些聯想。”
聯想方法
聯想是心理學家較早研究的一種心理現象,目前為止,人們總結出的一般性聯想規律有四種,即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
相似聯想
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現象想到與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現象,進而產生某種新構想。如:屎殼郎與耕作機。四川省有個姚岩松,他意外地發現屎殼郎能滾動一團比它自身重幾十倍的泥土,卻拉不動比那塊輕得多的泥土。他曾開過幾年拖拉機,他聯想到:能不能學一學屎殼郎滾動土塊的方法,將拖拉機的犁放在耕作機身動力的前面,而把拖拉機的動力犁放在後面呢?經過實驗他設計出了犁耕工作部件前置、單履帶行走的微型耕作機,以推動力代替牽引力,突破了傳統的結構方式。
接近聯想
是根據事物之間在空間或時間上的彼此接近進行聯想,進而產生某種新構想的思維方式。如:蘇東坡當年在杭州任地方官的時候,西湖的很多地段都已被泥沙淤積起來,成了當時所謂的‘葑田’。蘇東坡多次巡視西湖,反覆考慮如何加以疏浚,再現西湖美景。有一天,他想到,如果把從湖裡挖上來的淤泥堆成一條貫通南北的長堤,既便利來往的遊客,又能增添西湖的景點和秀美,多好啊。蘇公妙計,一舉數得。
對比聯想
是指對於性質或特點相反的事物的聯想。例如,由沙漠想到森林,由光明想到黑暗等。對比聯想反映出事物間共性和個性的和諧統一,事物在某—種共同特性中卻又顯示出比較大的差異,從而形成比較強烈的對比。如紅與黑都是由於光的折射而引起的,這是共性;但前者是由於物體吸收了其他顏色的光而反射紅光的結果,後者則是物體吸收了所有顏色的光的結果,這是個性。
因果聯想
因果律指對邏輯上有因果關係的事物產生的聯想。如:早上看到地面潮濕,會想到可能是夜間下過了雨。在廣告中常用這種因果關係揭示某種商品可以滿足消費的某種需要,把商品觀念和需要觀念聯繫起來,以突出產品的個性。
聯想與想像的區別
聯想是指在一個事物的基礎上想到另外一個真實存在,具有相同特點的事物。而想像是指在一個事物的基礎上想到另外一個可能存在的,構想出來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