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聖米夏埃爾教堂,也譯為聖米歇爾教堂,位於德國漢堡,聖米歇爾教堂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高達132米的聖米歇爾教堂被漢堡人親切地暱稱為米歇爾(Michaelis),它是北德最漂亮的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它雄偉的鐘樓以及它所處的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漢堡的象徵。
聖米歇爾大教堂的建造,從1017年投下第一塊基石到1080年落成,持續了60多個春秋。教堂分祭壇、耳堂和大殿三部分。由於高低不平的山頂無法提供寬闊平整的地基,人們便沿山坡修築了幾處建築以使教堂建在同一個水平面上。
大教堂呈十字形,而祭台、耳堂和大殿下的墓穴或祈禱間實際上也成了羅馬式建築工藝的傑作。教堂的正面是建有三扇拱門的大門廊,從門前的平台上即可俯瞰大海。
風格
教堂集羅馬與哥特式建築藝術於一身,大殿為典型的羅馬風格,其穹隆的開間多達7道,兩側的拱門式長廊之上的樓廊砌有羅馬式的拱窗,以保證教堂的通風與採光。與大殿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那哥德式的三層圓形祭壇,祭壇四周的迴廊不帶祈禱室。這種教堂的建築風格在諾曼第一帶很有代表性,曾經風靡一時。
就中世紀的水平而言,聖米歇爾山大教堂頂部開間的勻稱布局與頗具立體感的垂直分隔、大殿與耳堂之間寬大的連拱,以及樓廊上飾有雕刻物的門窗,都展現著建築師們獨具匠心、巧奪天工的造型藝術水準,也為後人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大教堂建成之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朝聖者,把對大天使聖米歇爾的崇拜推向了巔峰;聖米歇爾山也更是披上了神奇的面紗,在諾曼第無數教徒的眼中無異於東方的耶路撒冷。由於聖米歇爾山的無限感召力,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它一直是這一廣大地區行政管理與精神統治的支柱。
歷史
現存的聖米歇爾教堂是在該位置上修建的第三座教堂,首座聖米歇爾教堂建於1648—1673年間,負責修建者為克里斯托夫·科布斯和彼得·瑪夸德。當時的教堂是三堂,即中堂和兩個廂堂的磚結構建築。1750年,該教堂被雷電擊中燒毀。1752—1762年,人們在被毀的教堂之基座上修建新教堂,設計者是約翰·倫哈特·普萊,教堂鐘樓的銅木裝飾在1786年最後完成。不幸的是,1906年,教堂被大火燒得只剩下外牆。1907—1912年,人們按原來的樣式重建教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聖米歇爾教堂以其作墓穴用的堅固的地下室為漢堡人免受盟軍的轟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避難所。該教堂頂部和圓拱型部分受損,1952年得到修繕。今天,給參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內部的裝潢:白色、淺灰和金色之色調,別具一格的廂樓,柚木桌椅,1910年留下的高腳杯狀的大理石質的布道講壇,最古老的大理石洗禮盤。在教堂的拱形大廳里,參觀者可看到教堂的歷史展覽。在教堂地下墓地里安葬有許多漢堡信徒,其中不乏名人。教堂大鐘為德國最大:鐘盤直徑達8米,指針3—4米,5個大鐘分別重量從1.1—4.9噸重不等,鐘聲悅耳洪亮。登上教堂82米高處的觀景台,漢堡的無限風光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