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土橋閘遺址

聊城土橋閘遺址位於東昌府區梁水鎮土閘村京杭大運河段上,建於明成化七年(1471),清乾隆二十三年重修,是當時運河上的重要水利設施。 聊城土橋閘遺址的發掘對研究運河漕運歷史及水利工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些文化遺物以明、清兩代為主,為研究兩代陶瓷提供了豐富的實物標本。

聊城土橋閘遺址位於東昌府區梁水鎮土閘村京杭大運河段上,建於明成化七年(1471),清乾隆二十三年重修,是當時運河上的重要水利設施。2010年8月至11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聊城土橋閘遺址進行了全面發掘。聊城土橋閘遺址是目前大運河上被完整發掘的第一座船閘,可以說是運河第一閘,2011年評選為全國文物考古十大新發現,即將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部門編制了聊城土橋閘遺址維修保護方案,對土橋閘實施搶救性保護維修,工程投資120餘萬元,預計2013年2月中旬完工。
土橋閘由青石堆砌而成,結構基本完整,包括閘門、墩台、東側的月河及運河兩岸的進水閘、減水閘等。土橋閘閘口寬6.2米、深約7米,燕翅寬56米,底部採用木質梅花樁、碎石灌漿等固基技術,閘墩砌石採用燕尾扣連線,整個工程設計合理,施工精心,雖歷經數百年,仍非常堅固。
聊城土橋閘遺址規模很大,氣勢恢弘,建造結構十分複雜,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築以及治水工程技術之高超。山東省考古所對千里大運河上的這座船閘進行了首次完整揭露,這項考古活動為正在申報中的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提供了一批新的重要資料。挖掘過程中,發現明代運河管理的“撫院明文”碑刻一幢。清理河道時,還發現了豐富的瓷器、陶器、鐵器及大量銅錢。瓷器以青花瓷、青瓷、白瓷為主,年款標示以明清時期為多,為研究該時期的陶瓷提供了豐富的標本。此外,發現的銅錢里竟然存在日本“寬永”年號銅錢。聊城土橋閘遺址的發掘對研究運河漕運歷史及水利工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些文化遺物以明、清兩代為主,為研究兩代陶瓷提供了豐富的實物標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