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無車馬喧

而無車馬喧

“而無車馬喧”是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創作的組詩《飲酒二十首》的第五首《飲酒 其五》中的最後一句。這首詩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寫詩人於勞動之餘,飲酒至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中,採菊東籬,遙望南山。全詩情味深永,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割,是傳統詩歌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表現了作者悠閒自得的心境和對寧靜自由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和厭惡,抒發作者寧靜安詳的心態和閒適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寫出了作者欣賞以及讚嘆大自然給人帶來的情感。

原文

飲酒·其五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牆下採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迴翔遠山的懷抱。

南山仰止啊,這有人生的真義,我該怎樣表達內中深奧!

而無車馬喧

這首飲酒詩是陶淵明僅存的116首五言詩中最能代表其個人思想的一首,飲酒這個題目下一共有20首詩,傳唱得膾炙人口的也是這一首最勝。其實,這首詩在陶淵明生活的時代並不出名,也不為人所共賞,因為在那個詩歌只能被運用在歌功頌德和表達志向的年代,這是一首“劃時代”的詩。

所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人境的生活是“車馬喧”的,是無奈的;二是,作者的“在人境”與旁人的“在人境”不同,是沒有車馬喧囂的。接下來作者將視角放到第三人稱的角度,反問:“為什麽別人避開‘車馬喧’,而你就能做到這樣呢?(問君何能爾)”回答是:“處在遠離喧囂的心念之中,當然就少有車馬的煩勞了,進而似乎連原來就在‘人境’中的居所也變得偏僻起來。(心遠地自偏)”

再來就是描述了在這樣的心境中,生活也是恬靜而悠然的,這是全詩最為人稱道之處,用了兩個地點,兩個動作,把一種神仙般脫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點畫得令人不盡嚮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中氣象,無論是早上還是黃昏,都是讓人舒爽的。夕陽之下,在如此讓人舒爽的氣象之中,飛鳥結伴歸林,再承接上文中描述的悠然地採菊、眺望南山的生活,作者覺得似乎這裏就包含著人生的至理,但再去細細追尋,卻又無跡可辨了。

這首詩很美,美就美在全詩沒有一處是生硬的,這是完完全全純自然地、無意識地在描述著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畫面,但更妙的是連作者也忘記了自己的存在。這是一種無我,也是一種對“天人合一”的最佳詮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