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擦擦

老擦擦

老擦擦是指古老的擦擦,擦擦是一種模製的泥佛或泥塔,擦擦的盛行時期是阿底峽入藏傳教時期,至今阿里古格地區還保留有大量那一時期的佛塔,所有塔內都藏有數以萬計的不同造型的擦擦。

關於擦擦

藏傳佛教僧俗製作擦擦的目的在於積攢善業功德,並將其視作消災祈福的聖物擦擦,多用於佛像及佛塔的裝藏。有些則直接置於寺廟,修習的岩窟或“擦康”,“門塘”內,還有的堆放在山頂和路口的嘛尼堆處,與風馬旗、瑪尼石刻和經幡在一起,受到信眾的頂禮膜拜。除以上的供奉方式外,還流行將擦擦安放於隨身佩帶的嘎烏之內,以便隨時隨地地觀想禮讚。此外,西藏地方政府四品以上的官員,還把盛有擦擦的嘎烏戴在發譬中,以作為官位等級的標誌。

擦擦從工藝上可分為單面模具製作的浮雕和雙面模具製作的圓雕。形制大致有兩類:一是塔形,其上有佛像及各種變相;二是磚形,印有佛像和經咒。在色彩上又分為素泥、設色、泥金或二者兼具,此外尚有風乾與火焙之別。從成分上看,擦擦的類別也較多。一般是用最普遍的泥土,考究的則用阿嘎土或摻有香灰、紙漿的泥土製成;另一種是用泥質藥漿或藏藥炮製而成的“藥擦”。除此之外,還有將自己的上師,父母及親友的骨灰,遺物與土混合製成的擦擦,以期消除罪業,或者表示將身體供奉於佛,類似唐代的“善業泥”。

藥擦

傳世品中尚有數量極微的“藥擦”。是以多種名貴藏藥為原料,依藏醫藥工藝流程、宗教儀軌,精煉壓製成型並可服用醫病的擦擦,因其原料為藏藥(或有藏藥成份)而取名“藥擦”。傳世藥擦製成的年代大多在明、清兩代和民國時期。此種藥擦帶於身上,不僅平時可以護身,暗示自己抵擋邪氣,若真遇疾患不測,便可作藥物及時服用。需要說明的是,傳世藥擦必須細分為兩種,其一是純名貴藏藥製成的藥擦;其二是用泥質藥漿製成的,即藏藥與泥摻拌而成,藏地常將此種材質的圓雕擦擦稱為泥質藥漿佛像。兩種藥擦的比重,觀感都有分別。

來源

“擦擦”從公元10世紀後開始從印度傳入西藏,據說佛教前宏期西藏就有過擦擦,但證據還不夠確鑿。擦擦的盛行時期是阿底峽入藏傳教時期,至今阿里古格地區還保留有大量那一時期的佛塔,所有塔內都藏有數以萬計的不同造型的擦擦,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最早期的擦擦也屬於那一時期,包括拉薩北郊的帕邦卡,阿底峽也曾在此傳教修塔。擦擦的普及大約在公元13—15世紀以後,其作用不只是塔藏,寺院佛龕供奉,佩帶護身,上供還願,甚至防病避邪等都用擦擦。也是在這一時期,擦擦才真正融入了藏族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這以後它所表現的內容也就不計其數,可以說凡是有形象的佛尊、菩薩、護法神、高僧大德等都可能有相應的擦擦,說它是一個微縮的神佛世界一點都不誇張。

甲瑪噶當巴

甲瑪鄉位於拉薩以西70公里的墨竹工卡縣境內。在吐蕃王朝時期,這裡是王室大臣們的政治活動中心。從地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正南面就是當年雅礱部落所在的澤當一帶,只是中間有岡底斯山的余脈為天然屏障。公元6世紀時,松贊乾布的父親囊日松贊越過雅魯藏布江北面的一道山口,來到墨竹工卡,一舉兼併了拉薩以北的蘇毗部落,在墨竹暫作小居,傳說松贊乾布就出生在墨竹工卡的甲瑪明久王宮裡。

早在1991年,由霍康先生捐資、當地民眾投工投勞,對十年遭到破壞的三座佛塔進行了維修。維修期間,他們在三座佛塔的基座及周邊的廢墟里發現了很多精美的古代擦擦,將其全部收入塔內,加以保護,做了一件造福後代的好事。 

和西藏很多地方一樣,甲瑪赤康的歷史也不平靜。在準噶爾與拉藏汗之間發生的戰爭中,由於站在拉藏汗這邊,幫助拉藏汗打擊準噶爾,甲瑪拉康欽莫遭到一次較大的破壞。在後來的歲月里幾次由於天花流行,這裡死了很多人,經濟、文化建設走到毀滅的邊緣。

但這還不是拉康欽莫絕跡的原因。拉康欽莫最終被毀很可能是緣於一場大火。在16世紀的著名學者巴臥?祖拉陳瓦的《噶當教法源流》中記載,“仲滾.桑傑溫是喇嘛嘉宇瓦的轉世……在我(指作者)33歲時,拉康欽莫毀於一場大火”。巴臥?祖拉陳瓦為1504年生人,這樣說來,甲瑪拉康欽莫應該是1536年左右(即藏曆第九饒迥火猴年)毀於大火的。

在沒有其它手段的情況下,證明這是拉康欽莫遺址、證明拉康欽莫毀於大火,可以說就在甲瑪出土的這批擦擦上。

首先,這批數量以萬計的擦擦全部從建築廢墟深處一米左右的地下出土,在地下的切面里發現明顯的火燒層,裡面有很多顯然是作為藏文古籍護書用的木板炭灰、穿綁經書用的鐵環等夾雜其中,有些鐵環都已經燒得變形。說明這片遺址確實毀於一場特大的火災。其次,這片遺址被毀後,一直沒有挖掘。後人還在其上蓋房居住,從不知底下有擦擦。從這次出土的擦擦看,佛塔最多,其它多為釋尊佛、觀音菩薩、度母和畏怖金剛造型,而這幾個恰恰就是所謂的噶當“四佛”,可以作為有力的佐證。

早在藏傳佛教“後弘期”(約公元11、12世紀),甲瑪周圍一帶就是藏傳佛教噶當派活動盛行的地區,一直到13世紀,這裡的噶當派勢力仍很強盛,歷史上甲瑪溝從噶當派開始至格魯派時期,宗教場所眾多,當時的文獻中記載的“四洞八寺”今天仍能覓得蹤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