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據清朝光緒年間《畿輔通志‧山川‧廣陽山》記載:“廣陽山,在縣西七十里,盤礴高聳,諸峰羅列。……是山綿亘數里,有羅漢、老君、千佛三洞在其上”。老君台內測山壁上有當代著名詞作家喬羽所題“老聃修行處”石刻。台下為太清宮三教殿,供奉儒釋道三教始祖,而老子居其中。
老君台現被列入沙河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區,至今仍有老君洞、老君碾、老君手印等老子遺蹟。
與河南鹿邑老君台不同的是,河北沙河的老君台並無別名,其名代代相傳,一直就叫作老君台。
考證
老子於公元前571年夏曆二月十五日出生於現在的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相傳老子在寫完《道德經》後騎青牛、出函關、不知所終。老子研究者們長期以來也不知道公元前477年至471年六年間老子身在何處。1998年,中國鹿邑老子學會和《老子傳》作者劉升元等一行人對河北省沙河市渡口村廣陽山進行了專項考察,他們在認真察看了老子遺蹟、古碑石刻並查閱相關史志資料後正式確認:公元前477年至471年這六年期間,老子就在渡口村廣陽山修行,渡口村是老子的第二故鄉。 2009年8月28日,在首屆中國邢台太行山文化節期間,沙河市舉辦了廣陽山老子文化研討會。會上,中國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河南省鹿邑縣老子文化研發中心主任、高級講師陳大明作了《吸取老子文化精華著力推進科學發展》的講座;邢台市地方志學會副會長冀彤軍作了《老子在廣陽山隱居修行活動初探》的學術交流。
風俗
每年夏曆二月十五是老子的生日,這一天,在老子的出生地河南鹿邑太清宮鎮和修行地河北沙河渡口村都有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的廟會。渡口村的廟會一直到清末民初才因為氣候原因改為三月十五。廟會期間,四里八鄉的人們除走親訪友、逛街購物外,一般都還要登廣陽山,游老君台,進貢上香,乞求平安。
2007年,河南省鹿邑縣決定恢復老子廟會,自每年夏曆二月十五至三月十五,會期一個月。而在河北省沙河縣,2007年夏曆三月十五日渡口村老子廟會期間,廣陽山上新落成的三教殿也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典禮。兩地相隔雖遠,風俗卻遙相呼應,共同紀念、緬懷著一位中華民族的先賢——老子。
詩聯
明朝隆慶年間的沙河縣知縣蕭泮曾登廣陽山,游老君台,並作《老君洞》詩一首:萬仞當空壁立秋,水聲山色自悠悠。何如謝卻人間事,赤腳騎牛洞口游。詩中不僅描寫了廣陽山老君台的美麗風景,而且也透露出了作者雖然身在仕途但卻追慕老子、寄情山水的文人情懷。
太清宮三教殿有一副楹聯是這樣寫的:道德法渡回世間迷航人,儒釋道同為一切智慧燈。從“儒釋道同為一切智慧燈”這一聯句以及三教殿中同時供奉老子、孔子、釋迦牟尼等三教始祖這一事實,也可以看出中國人對宗教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