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簡介
1922年,民族資本家周學熙發起,由灤礦及開平礦共同投資創立了秦皇島耀華玻璃廠。 1923年,由中國和比利時合資在秦皇島建設了我國第一家大型玻璃製造企業——耀華機器製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開啟了中國玻璃產業發展之門,也使秦皇島成為“中國玻璃產業的搖籃”。
創辦歷程
1921年,開灤總經理、英國人那森依例假回國,其間曾往比利時各玻璃製造廠參觀,發現“弗克玻璃製造法”工藝先進,產品精良,至1919年已有12個國家採用其工藝,辦起玻璃製造廠25個,認為可引入中國設廠仿造,從而再開闢一條謀取厚利的渠道。那森返回中國後,經與灤礦董事周學熙等商議,擬由開灤直接投資設廠,經營玻璃製造。
1921年12月22日,一份《耀華機器製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華洋契約》正式簽訂。規定“專利轉讓金資本金”339.3萬法郎,折合526863銀元。公司股本120萬銀元,每股100元,中、比各6000股。董事會中方4人,比方3人,總董由中方出任,協董為洋人;監察人中方1人,洋人2名。總經理則由洋人出任,協理為華人。還規定總事務所設天津,總工廠設秦皇島,耀華公司的經營完全由開灤礦務局代為經理。
1922年3月,耀華機器製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註冊股本金120萬元,中、比各占50%,股份分甲、乙兩種,甲種屬中方,並規定不得轉讓或抵押於非中國籍人士;乙種為比國財團的“秦皇島玻璃公司”掌握。
發展建設
耀華建廠於河北省秦皇島,占地131畝,由開灤撥給(這是因灤礦創辦時,直隸總督袁世凱批給了比開平礦多約三十倍的土地,“聯合營業”後統歸開灤掌握),其中部分為開灤執有永占權,耀華每年每畝向開灤付租金10元;餘下土地屬國家所有,耀華每年每畝僅付租金1元。耀華廠又緊鄰開灤,煤炭供應就近,燃料有保障。廠區距秦皇島火車站僅一英里余,也由開灤代為敷設一條直通工廠的鐵路專線,運輸十分方便,建廠所需部分磚料也由開灤供給。原曾商定,耀華所需水電,統由開灤供應,但因開灤本身已不敷使用,遂改由耀華自建發電所,購自天津英工部局電燈房棄置的直流發電機一套,安裝使用,並另行鑿井取水。
1922年1月,比國技術圖紙、資料132份運抵天津。中方又從比國購進設備47台(套),建廠所需特種耐火磚、異型磚均自比國定製運來。機器設備的安裝,熔窯的修建,由比國工匠負責。工廠建成時,計有熔窯1座,引上機10架,煤氣發生爐9具。自此,中國的玻璃製造業,具有了先進機械裝備和可大批量生產的條件。
1922年8月,周學熙重金聘請了比國推薦的玻璃製造世家古伯任總工程師。又聘請曾任北京清華學校校長的金邦正為副工程師。金邦正與7名學徒派往比國實地見習,歸國後即成為耀華公司的技術骨幹。
1924年,產品註冊“阿彌陀佛”圖像為商標;次年改為標有“耀華”及英文“YH”字樣的“雙套金鋼鑽”新商標。1924年5月,工廠開始試生產,因直奉戰爭波及秦皇島,生產被迫停頓;直到次年初,試產才又啟動。
1925年,正式出貨16萬箱(每箱100平方英尺),此後產量均在20萬箱左右。
1933年起,擴充設備,當年即生產32.5萬箱,直至達到45萬箱上下。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甚至遠銷海外,出口至日、美、東南亞一帶國家。
1930至1935年,產品多次參加國內國貨博覽會,屢獲好評。
歷史變遷
2001年耀華玻璃廠搬遷,為記實這段歷史,保護城市文脈,展示玻璃文化,開發旅遊資源,秦皇島市委、市政府決定留存耀華厂部門歷史建築,在耀華玻璃廠原址上建立海內第一座玻璃專題博物館。秦皇島玻璃博物館項目是秦市玻璃歷史的一項民心工程,總建築面積2882平方米,總投資2200萬元。
主要遺存
泵房水池、水塔、發電房。
入選理由
亞洲第一個現代工業法生產玻璃的廠家,被稱為中國玻璃工業的搖籃,亞洲第一條“弗克法”生產線,製造了中國第一塊機制平板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