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卵呈魚簍狀,初天藍色,有花紋,卵頂端內面一圈指狀突起,比鼎點金剛鑽較為細長。近孵化時卵的中心及上面的1/3處有黑色圓圈,餘部灰綠色。
幼蟲體長12~15mm,赤褐色,具蠟光。腹部第1、7、8節各具枝刺4個,腹部1節氣門下方無白色小凸刺,唇基深褐色。蛹長8~10.5mm,赤褐色,肛門兩側有突起2~3個。
生物學特性及發生消長規律
湖北年生4代,少數5代,江西、湖南5~6代,雲南開遠8~9代,廣州9~10代,雲南元江和海南省10~11代。該蟲在長江流域以北棉區,各蟲態均不能越冬。蟲源主要來自外地。南方無明顯休眠現象。防治方法
參見鼎點金剛鑽。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和華南棉區。
主要危害作物
同鼎點金剛鑽。
相關文獻
呂佩珂.中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藥用植物病蟲原色圖鑑(下).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9郭書普等編著.棉花病蟲害防治原色圖鑑.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