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陳洪綬(1598~1652),明畫家,字章候,號老蓮、梅遲,浙江諸暨人。他曾從藍瑛學畫,從劉宗周學理學,補生員後應鄉試不中,入京捐為國子監子,曾在宮中作畫,後南歸。清軍入浙江後,他在紹興雲門寺為僧一年余。畫家擅畫人物、花鳥、山水、融古匯今,推舊出新,自成一家。人物造型奇特,軀幹偉岸,行筆圓勁宕逸,設色精緻,濃麗中清氣溢發,古淡里生趣盎然;花鳥勾勒精細,色暈墨染,體格健朗;山水少皴,拙樸典雅,別具風致。
陳洪綬好作繡像及插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九歌》、《西廂記》等均由名工刻制,為明、清間複製版畫的精品。名重一時,與崔子忠有"南陳北崔"之稱。善書法,能詩文。存世作品有《聽琴圖》、《麻姑圖》、《彈唱圖》、《戲嬰圖》、《三老品硯圖》、《秋江泛艇圖》等。著有《寶綸堂集》。陳洪綬早年求教於藍瑛,他的人物畫在畫史上的地位是相當尊崇的,對後世的海上畫風影響極大。
《羲之愛鵝圖》畫王羲之愛鵝故事,據《晉書·王羲之傳》載:"(羲之)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
作品簡介
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息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好養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贈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圖中王羲之峨冠博帶,寬袍衣袖,手執團扇,儀態蕭散地緩步在前,一名僕人手提鵝籠緊隨其後。
陳洪綬早年線條方折有勁,頗為火氣,此幅畫人物衣紋清圓勁細,凝練沉著,應為其晚年作品。右上自題:"楓溪老遲洪綬畫於深柳堂"。當時直接繼陳洪綬畫風的有其子陳字、其女陳道蘊、弟子嚴湛、陸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