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義烏恐龍蛋遺址公園所在地的地質,屬於白堊紀晚期地層,以黃土丘陵為主。從1993年以來,義烏恐龍蛋遺址公園地塊已先後多次發現數百枚恐龍蛋化石,也是浙江省內第二個發現恐龍蛋的地方。根據研究,一億七千萬年前,佛堂剡溪村等地森林茂密,氣候濕潤,曾是恐龍理想的棲息之地,有大量恐龍在此繁衍生息。1993年12月,當地第一次發現恐龍蛋化石以後,在1995年3月、2009年12月和去年的3月、8月、11月,都曾發現恐龍蛋化石,數目從幾枚到幾十枚不等。去年8月,剡溪村村民朱淵民等人還將自己撿來的化石上交給義烏市博物館。
根據遺址現場西高東低、西北與工業區圍牆相鄰的現狀,義烏恐龍蛋遺址公園還被設計成了恐龍蛋形狀,地面多以卵石鋪地,與公園主題相呼應。義烏恐龍蛋遺址公園入口將有一塊寫有“恐龍蛋化石遺址公園”等大字的巨石,裡邊遊廊、綠林環繞,供行人休閒憩息。義烏恐龍蛋遺址公園東側現存的一座寺廟和一涼亭,因年代悠久將被保留。與義烏恐龍蛋遺址公園相連的一座有181年歷史、名叫太平橋的古橋,也將保持原貌。
公園特點
此前專家說,我國的恐龍蛋化石最初發現於內蒙古,後來在遼寧、山東、廣東、江西、浙江、河南、黑龍江等地,也陸續發現了恐龍蛋化石。市博物館有關人員考證後認為,佛堂剡溪恐龍蛋化石點的發現,是否會在義烏形成一個存量較多、分布密集的區域,還需進一步驗證,這裡肯定存有為數不少的恐龍蛋化石,但是否存在古生物化石如恐龍骨架化石等,還有待進一步關注和驗證,如今只是初步掀開了這個地 下恐龍遺蹟庫的“冰山一角”。 而地質調查資料也顯示,佛堂剡溪一帶的地層地殼,一直處於上升剝蝕階段,露出地表的恐龍蛋化石一部分被風化沖蝕破壞,一部分保留了下來。然而,滅絕的古生物只有極少數能形成化石,所以能保存到現在的恐龍蛋化石,就顯得彌足珍貴。它不僅是地球演變的見證,也是地球生物進化的見證。
此外,專家還強調,恐龍平時活動的地方,與它產蛋、孵化的地方通常不在同一地點,恐龍多數在水源附近產蛋、孵化小恐龍。義烏髮現恐龍蛋化石的地點在佛堂剡溪一帶,這符合自然規律。證明這裡至少在幾千萬年前,有大量的爬行類動物生存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