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聚效應(Critical mass)是一個社會動力學的名詞,用來描述在一個社會系統里,某件事情的存在已達至一個足夠的動量,使它能夠自我維持,並為往後的成長提供動力。
以一個大城市作一個簡單例子:若有一個人停下來抬頭往天望,沒有人會理會他,其他路過的人會照舊繼續他們要做的事情。如果有三個人停了下來抬頭望天,可能會有多幾個人會停下來看看他們在做什麼,但很快又會去繼續他們原來的事。但假若當街上抬頭向天望的民眾增加至5到7人,這時,其他人可能亦會好奇地加入,看看他們到底在做什麼。這個令民眾行為轉變的數量,又叫作“臨界量”或“轉捩點”。
“臨界量”或“轉捩點”可受到社會因素影響,而這些因素很可能是:人數、關連度、社會內的溝通程度或其次文化。另外,“社會恥辱”(Social stigma)或針對有關社會恥辱的公眾倡導(Public advocacy)亦與臨界量相關。在政治圈裡,臨界量可能與大多數的共識相關,使社會中最有效的位置一般都被社會中的大眾所占有。在這情況下,大眾共識的細微轉變,有可能會令政治共識出現快速的轉變,因為政治上的爭論所依靠的工具,其效率與大多數的意見相關連。
所謂企業聚群效應,系指在一定的區域文化、制度背景下,有相互聯繫的企業(這些相關企業可能共存於某種特定產業),由於專業分工、資源互補等原因,依靠合作協定、承諾與信任,在某一地理區域動態聚集,從而實現產業或產業鏈的動態平衡的企業集合體。企業聚群的出現使其所在的區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並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