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北依燕山,南望黃河,西靠太行,東坦沃野,內守京津,外環渤海,實華北之中心,京津之腹地。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濱兼而有之,是華北大地上最富自然魅力的省份之一。深厚的文化積澱,濃郁的民風民俗,讓河北大地充滿了傳奇色彩,一代代河北人演繹著“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的時代傳奇。
美麗河北,既為讀者提供了河北最基本的地理概況,又把河北美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古蹟以及河北獨有的民風民俗等一一體現,旨在為讀者提供一本既有科學普及作用又有人文歷史關懷的圖書,引導讀者在閱讀中感悟生活,增強自己的民族榮譽感,提升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圖書目錄
印象河北
燕趙大地,京津腹地
河北的地理特徵
倚太行臨渤海,屏燕山俯
沃野河北的歷史沿革
從古冀州到京畿之地的變遷
河北的氣候和特產
四季分明,物產豐富
東出西聯
從兩環大省到沿海強省
河北的文化特徵
相互重疊的燕趙文化和近畿文化
自然奇觀
高山大海平原交織的神奇土地
北戴河
碧海金沙,避暑勝地
野三坡
華北峽谷珍品
嶂石岩
三棧牽九套,四屏藏八景
崆山白雲洞
從“天堂”到“地府”
遼河源
塞外綠寶石
霧靈山
求道靈山,避暑涼島
昌黎黃金海岸
渤渤之濱的海岸美景
白洋淀
北國江南、華北明珠
人文奇蹟
燕趙大地上的輝煌歲月
山海關
天下第一關
避暑山莊
天地生成,造化品匯
外八廟
宗教聖地,皇家寺院
滿城漢墓
西漢文物的寶庫
清東陵和清西陵
清代帝王的歸宿
媧皇宮
華夏女神之廟
蒼岩山福慶寺
太行山上的明珠
正定隆興寺
宋風流韻稱“四絕”
響堂山石窟
佛教造像史上的一次飛躍
直隸總督署
清代省府第一衙
趙州橋
跨越千年的奇蹟
光榮歲月
燕趙大地的紅色記憶
西柏坡
新中國從這裡走來
冉莊地道
易守難攻的地下長城
八路軍一二九師陳列館
太行山上的鋼鐵長城
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
新中國的雛形在這裡誕生
古城新貌
悠悠歷史的沉重痕跡
邯鄲
新時代的趙國古都
承德
清代皇家的圍獵之地
保定
首都北京的南大門
正定
人文鼎盛古常山
宣化
九邊重鎮,京西首府
蔚縣
河北省的地上博物館
趙縣
古韻綿長繞趙州
泥土芳香
民間技藝的殿堂
蔚縣剪紙
古老土地上的靈魂之花
衡水內畫
寸天厘地鬼斧神工
武強年畫
民間藝術的瑰寶
安國藥材
千年藥都的魅力
河北梆子
燕趙大地的宮商正韻
皮影
燈影下的悲歡離合
絲弦
冀中藝術之花
滄州武術
武健泱泱乎表海雄風
吳橋雜技
沒有吳橋不成班
永年太極
風靡海內的武學瑰寶
叢書總序
天地協和,窮極造化
中國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陸地國土面積最廣大的國家之一。在這廣袤的版圖中,有巍峨的群山,雄壯的高原,遼闊的盆地,坦蕩的平原,奔騰的江河,晶瑩的湖泊,漫長的海岸線,星羅棋布的島嶼,同時還有寬廣的近海海域和大陸架。
我國的國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南至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縱跨緯度49度多。西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西邊的帕米爾高原,東到黑龍江省撫遠縣境內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東西相距5200千米,橫跨經度62度,東西兩端時差達4小時以上。當松花江上已是正午烈日當空的時候,帕米爾高原卻剛剛迎來黎明的曙光;當北國已是千里冰封的隆冬時節,南海諸島依然是鬱鬱蔥蔥的夏日。廣闊的國土使生活在其上的中華民族,時刻能感受到大尺度的空間變化和變化中的萬千景象。
我國的地貌格局錯綜複雜,西高東低的階梯分布是其巨觀大勢和主要特徵。有著“地球之巔”和“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以其巍峨的雄姿和莽莽的身軀橫亘在祖國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正是它構成了我國地貌的第一級階梯。自北而南橫臥其上的山脈有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喀喇崑崙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等。全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全都坐落在青藏高原南緣的喜馬拉雅山和西緣的喀喇崑崙山兩大山脈之中。從青藏高原北緣和東緣起至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間,是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單元的鑲嵌分布區,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正是這些高原和盆地構成了我國地貌的第二級階梯。此外,在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一線以東,分布著遼闊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廣大的東南丘陵等,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這些平原和丘陵構成了我國地貌的第三級階梯。
廣袤的國土,獨特的地理位置,錯綜複雜的地質地貌條件,以及典型的季風氣候等,造就了我國複雜多樣的地理環境和異彩紛呈的自然景觀。由南向北,因太陽輻射和溫度的變化,分布著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和寒溫帶等緯度地理帶,自然景觀依次呈現出雨林、季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及針葉林等的變化。自東南而西北,受東亞季風和青藏高原的影響,降水分布呈現出十分強烈的規律性,形成濕潤、半濕潤、半乾旱和乾旱等經度地理帶,自然景觀也依次呈現出森林、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等變化。此外,在高山和高原地區,因海拔高度和所處地理基帶的不同,自然景觀還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
階梯式逐級下降的地勢,還決定著我國主要河流由西而東的基本走向。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生動地描繪了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黃河順階而下的奔騰氣勢。我國最長的河流長江,也發源於“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它穿越橫斷山脈奔流進入第二階梯後,又切穿了巫山山脈,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峽谷長江三峽,爾後像一條馴服的巨龍,緩緩地流過長江中下游平原,最後才注入蔚藍的東海。
雪峰皚皚,群山巍峨,高原雄壯,盆地遼闊,丘陵起伏,平原坦蕩,戈壁浩瀚,沙漠連綿,森林寂靜,草原蔥鬱,河川蜿蜒,峽谷幽深,湖泊晶瑩,海域蔚藍,景觀殊異,美不勝收。大自然的恩賜,讓中華民族擁有了如此多樣的大好河山。
在複雜多樣的地理環境中,我國舊石器時代的遠古祖先活躍在這個廣闊的舞台之上。已經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近20處,包括直立人階段、早期智人階段和晚期智人階段的遺址。除青藏高原外,這些遺址幾乎遍布我國第二和第三階梯。
隨著新石器時代生產技術的進步,以秦嶺—淮河為界,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河中下游至遼河上游的廣大地區之間,“南稻北黍”的格局正在形成並漸趨定型,其他地區或處在向逐水草而居的粗放遊牧經濟過渡,或仍處在採集狩獵為主的漁獵經濟,因而,保留下來的文化類型和文化遺址也更多。
隨著中華民族的逐漸成型和5000年文明史的開創,我們祖先在中華大地之上揮灑著勤勞與智慧,真可謂“天人協和,窮極造化”。當時以炎黃部落聯盟為核心的華夏族,最早在黃河中游的汾、渭等支流地區形成。此後,華夏族不斷與周邊地域其他民族進行長期的交流與融合,最終形成了由數十個民族構成且活動地域仍存在差異的多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創造了博大精深、延續5000年之久、閃耀著璀璨光芒的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並保存了不計其數、無與倫比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毫無疑問,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飽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作為世界大國和文明古國,中國擁有眾多的從世界級到國家級再到省市級的地質公園、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等自然景區,而且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擁有不計其數的和具有普遍價值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工具、器具、用品、用具、古建築、古遺址、古墓葬、古代工程、古代城池到哲學、宗教、文學和藝術等,歷歷可見者為數眾多,琳琅滿目。截至2014年6月25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世界遺產達47項,僅次於義大利居世界第二,其中,自然遺產10項,文化遺產33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而同期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則達38項,居世界第一。
山河壯麗、文化璀璨,當代中國的建設成則是“窮極造化”的現代表現,是新形勢下的繼承和發展。
“美麗中國”叢書,是中國地理學會組織數十名地理學家策劃並編撰的一套科普性地理旅遊類普及讀物。該叢書旨在通過通俗而優美的語言、流暢而精緻的筆觸和絢爛而精美的圖片,向讀者展示出本已存在於中華大地上的名山秀水、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創造的燦爛文化以及當代建設成就,增強我們做中國人的骨氣,提升我們做中國人的底氣。這是我們出版這一套叢書的基本出發點和全部工作的追求目標。
叢書共35冊,其中,第1冊是全國總冊,其餘34冊是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分冊。叢書內容包括區域印象、自然奇觀、人文勝跡、民俗風情、著名市鎮、現代建設成就、特色資源等。在叢書編撰過程中,我們力求踐行三個原則,一是充分體現讓讀者了解自然與歷史和敬畏自然與歷史的理念;二是儘量使內容能體現人與自然相契合的天人合一精神;三是儘量採用圖片詩意表達的意向表達模式,使讀者在文字閱讀和圖片欣賞中所形成的詩意達到高度統一。
但願“美麗中國”叢書能為讀者打開一扇認識中國美並不斷探索其真諦的大門。
編輯推薦
美麗中國,營造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帶您進入美麗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在這裡,有歷史厚重的紫禁城,有聞名遐邇的江南園林,有隱藏於名山中的寺院道觀,有蜿蜒於群山峻岭中的長城,有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這一切,都展示著中華人文地理的無窮魅力。
媒體報導
“美麗中國”大型系列叢書新書推介會於9月5日下午在中華世紀壇第十二屆北京國際圖書節主舞台舉行,藍天出版社社長金永吉、中國地理學會秘書長張國友、北京地理學會副理事長朱祖希、叢書策劃方北京日知圖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興華等嘉賓,以及來自北京的出版人、媒體及讀者參加了活動。
隨著“美麗中國”系列叢書宣傳片的播放,很多現場購書讀者被唯美大氣的風景圖片所吸引,紛紛來到主舞台的觀眾席就坐。藍天出版社金社長向讀者介紹了叢書的基本情況。“美麗中國”系列叢書共35冊,其中第一冊是對中國基本地理情況的講述,其餘34冊以省、市、自治區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為分冊標準來劃分。全書總字數達到了500萬字,圖片量將近萬餘幅。“美麗中國”系列叢書以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重要思想為依託,緊扣時代脈搏,關注時事熱點,緊切市場需求,是一套大眾化的地理科普讀物。
接下來,張國友、朱祖希和周興華等嘉賓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美麗中國”系列叢書的賣點。
張國友秘書長介紹說“美麗中國”系列叢書以地理學為學科支撐,這成為這部叢書最大的亮點。“美麗中國”叢書編委會顧問和成員都是來自國內地理學領域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的院士和專家,對叢書的機構總的方向給予了專業性指導;而在內容上,“美麗中國”系列叢書緊扣地理專業的兩大領域——自然地理和人文經濟地理,從專業高度用通俗的語言講述中國的山河之美,文明之久。
朱祖希副理事長表示“美麗中國”系列叢書反映了時代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講話中指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美麗中國”系列叢書堅持在書中貫徹這一系列指導思想,通過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頌,通過對祖國悠久文化歷史的弘揚,激發廣大讀者的愛國熱情。
周興華副總經理則主談書的“美”,表明“美麗中國”自始自終貫穿著“美麗”這條紅線。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觀,都嚴格遵循著“美在什麼地方、這種美是怎樣產生的、如何去欣賞這種美”這一主題。作為科普讀物,“美麗中國”系列叢書既有專業性,更體現了通俗性,不但專業人士可以閱讀,而且大中小學生同樣可以閱讀。
在互動問答環節,有讀者表示看了“美麗中國”系列叢書的宣傳片後覺得很震撼,不由得要感慨“江山如此多嬌”,但從普通讀者的角度還是更關注書的內容,這套系列叢書是單純景點的串聯,還是人文知識的羅列?朱祖希副理事長答道“這套書的文字很流暢,不是生澀乾燥的科普讀物,不僅有各大風景名勝的呈現,還解釋了景點形成的原因,是自然地理與人文經濟地理的結合體。經過互動問答環節,現場觀眾的反應更加熱烈了,可以看出大家對這部大型叢書的期待很高,現場氣氛十分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