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江蘇

美麗江蘇

“美麗中國”是第一部全面展現中國地理文化的大型系列叢書,中國地理學會眾多權威專家鼎力加盟支持,國內地理領域權威專家擔綱執行主編。準確生動的文字表達,8000餘張精美圖片,力求完美展現最美麗的中國。 美麗中國系列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既有科學普及作用又有人文歷史關懷的圖書,引導讀者在閱讀中感悟生活,增強自己的民族榮譽感,提升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美麗江蘇》帶您領略水鄉澤國中孕育的人間天堂。

內容簡介

江蘇是真正意義上的水鄉,雋秀天下的太湖,鍾靈毓秀的高郵湖,與秀美絕倫的洪澤湖,清瘦秀麗的揚州瘦西湖在這裡齊聚,勾勒出一幅水鄉澤國的風景畫。六朝古都、淮左名都、劉邦故里等歷史蹤跡遍布於此,京口三山、蘇州園林、十里秦淮、棲霞古寺的文化韻味在這裡匯集,描繪了一幅吳韻漢風的文化長卷。

美麗江蘇,既為讀者提供了江蘇最基本的地理概況,又把江蘇美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古蹟以及江蘇獨有的民風民俗等一一體現,旨在為讀者提供一本既有科學普及作用又有人文歷史關懷的圖書,引導讀者在閱讀中感悟生活,增強自己的民族榮譽感,提升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圖書目錄

Chapter01印象江蘇

水鄉澤國 吳韻漢風

三山半落青天外

水鄉澤國魚米鄉

石燕拂雲晴亦雨

吳韻漢風翰墨香

江蘇大地鑄輝煌

Chapter02自然奇觀

山水園林好風光

京口三山

天下第一江山

紫金山

鐘山龍蟠,石城虎踞

花果山

東海第一勝境

虎丘山

吳中第一名勝

狼山

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

揚州瘦西湖

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

太湖

湖通南北澄冰鑒,山斷東西列畫屏

十里秦淮河

六朝金粉地

Chapter03文明奇蹟

覓古尋蹤覽勝跡

蘇州園林

造園藝術的巔峰之作

何園

晚清第一園

明孝陵

中國明陵之首

中山陵

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虎丘塔

江南二古塔之一

棲霞寺

六朝勝跡,千佛名藍

東林書院

江南人文薈萃之區

京杭大運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鎮江中泠泉

天下第一泉

Chapter04蘇韻古城

千古悠悠話名都

南京

六朝古都

蘇州

人間天堂

徐州

五省通衢

揚州

淮左名都

鎮江

城市山林

無錫

太湖明珠

Chapter05泥土芳香

一方水土一方風情

鹽城風俗

即將消失的古風

寶應荷藕節

賞花品藕處處香

揚州端午飲食民俗

同一節日的不同過法

南京遊藝民俗

多姿多彩的民間活動

夜半鐘聲到客船

祈和合人生

南京國際梅花節

爭芳鬥豔香襲人

淮揚美食文化節

古味新顏傳至今

Chapter06特色聚焦

說不盡的名優特產

蘇州刺繡

針神不讓天孫巧

南京雲錦

東方瑰寶

惠山泥人

人物無古今,須臾出手中

常州梳篦

華夏第一家

陽澄湖大閘蟹

蟹中之王

碧螺春茶

碧螺飛翠太湖美,新雨吟香雲水閒

沛縣黿汁狗肉

聞到狗肉香,神仙也跳牆

金陵鴨饌甲天下

家家無鴨不成席

秦淮小吃“八絕”

Chapter07東南韻味

曲藝音樂中的吳韻漢風

崑曲

百戲之祖

蘇州評彈

中國最美的聲音

揚州評話

書詞到處說《隋唐》,好漢英雄各一方

徐州琴書

“江蘇三書”之一

江南絲竹

日漸瀕危的樂曲

海安花鼓

敲鎮伐鼓都盧語,聒得居人夜不眠

美麗江蘇地理名錄

編輯推薦

美麗中國,營造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帶您進入美麗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在這裡,有歷史厚重的紫禁城,有聞名遐邇的江南園林,有隱藏於名山中的寺院道觀,有蜿蜒於群山峻岭中的長城,有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這一切,都展示著中華人文地理的無窮魅力。

媒體報導

張國友秘書長介紹說“美麗中國”系列叢書以地理學為學科支撐,這成為這部叢書最大的亮點。“美麗中國”叢書編委會顧問和成員都是來自國內地理學領域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的院士和專家,對叢書的機構總的方向給予了專業性指導;而在內容上,“美麗中國”系列叢書緊扣地理專業的兩大領域——自然地理和人文經濟地理,從專業高度用通俗的語言講述中國的山河之美,文明之久。

朱祖希副理事長表示“美麗中國”系列叢書反映了時代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講話中指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美麗中國”系列叢書堅持在書中貫徹這一系列指導思想,通過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頌,通過對祖國悠久文化歷史的弘揚,激發廣大讀者的愛國熱情。

周興華副總經理則主談書的“美”,表明“美麗中國”自始自終貫穿著“美麗”這條紅線。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觀,都嚴格遵循著“美在什麼地方、這種美是怎樣產生的、如何去欣賞這種美”這一主題。作為科普讀物,“美麗中國”系列叢書既有專業性,更體現了通俗性,不但專業人士可以閱讀,而且大中小學生同樣可以閱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