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設施
在美國,由慈善或宗教團體經營的非牟利醫院占了主流,其次為地方政府醫院和私營牟利醫院,2003年它們的比重約為62%-20%-18%。聯邦政府本身營運的全國性保健系統並不對外開放,它們分別是由國防部管理的軍用醫療系統及為退伍軍人提供保健服務的榮民健康管理局。印第安人保健服務所(IHS,直屬於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就只提供醫療服務給印第安及阿拉斯加原住民使用,亦會以契約形式雇用私家醫療服務團體專為他們提供保健服務。面向一般民眾的非牟利醫院雖然可以獲得政府免稅,但它們依然會對病人收取高昂的醫療費用,對沒投保健保的病人更甚,亦引起了對這些醫院的經營道德爭議和法律訴訟。
醫院雖然會提供急診和門診服務,但它們都主要為住院病人而設。另類的專科診所有“手術中心”(surgicenter)專為客人提供手術後不需住院療養的即日服務、善終收容所為預計剩餘壽命少於6個月的末期病患者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等。
個人醫療支出
2006年美國的醫療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大約15到16%,在所有聯合國的成員國中僅次於東帝汶的大約18%;這支出有31%流到住院療養、21%歸內科服務、10%花在購買藥物、8%護老服務、7%屬行政費用和23%歸入其他項目里,包括實驗室診斷服務、製藥業、醫療器具生產商等等。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的會計部比較每年的醫療支出數字,2008年的國民總醫療支出為2.34萬億美元,比較往年增長4.4%,增長速度維持在6%左右的水平,人均醫療開支為7,681美元,醫療支出比GDP為16.2%,年度升幅在0.1%到0.3%之間浮動。 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預計若繼續維持2008年的醫療體制,到2017年醫療支出比GDP會上升到19.5%,比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預計的數字要高一點。2010年3月,股神巴菲特就評價過,美國公司為其雇員支付的醫療開支使它們處於競爭劣勢:以GDP的17%消費在保健上但偏低的醫護人員與國民比例,對照其他大部分國家的平均9%而言,就像一條絛蟲蠶食著美國的經濟體系。
設定
近幾年主導專業期刊和媒體均對醫療系統設定的合理性進行了全面的探討。美國擁有全球最先進的醫療系統, 從業者訓練有素手段先進設備精良。人均耗資居全球之冠,但卻又有相當比例的人口買不起醫療保險。不同來源的報告大概將症節歸結為下列幾點:
1/ 管理混亂層次過多, 故效率低下浪費嚴重. 目前管理費用竟達總體預算 20% 之多.
2/ 處方藥品過於昂貴, 根據2005年的營運資料, 被列入財富500的美國大牌藥廠 贏利率從13.5-30%, 平均約為18%. 如果採用大規模採購方式, 似乎還有降價的餘地。還有一種省錢的方式就是採用療效接近的專利過期藥, 價格大概減半 (有些政府的 Medicare program已經採用此法
3/ 買不起保險的家庭只能利用免費的急診室, 小病拖重成本倍增.
4/ 防守性行醫 (Defensive medical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