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美國國防部戰俘及戰鬥失蹤人員聯合調查司令部(簡稱JPAC)起源於越戰期間活躍在南越昆禽和峴港的美軍收屍隊。1973年,美軍收屍隊將設在南越的機構遷至泰國,3年後又搬到夏威夷檀香山的西卡姆空軍基地,成立美國陸軍中央鑑別實驗室。
2003年10月,中央鑑別實驗室和全面核查聯合特遣隊合併,成立戰俘及戰鬥失蹤人員聯合調查司令部。該中心旨在搜尋自二戰起在戰爭中失蹤的美軍士兵遺骸。
根據JPAC的統計,截至2014年,仍有約8.3萬具美軍遺骸等待搜尋:這包括二戰期間美軍在歐洲和太平洋戰場上失蹤的7.4萬人,在1950年到1953年的韓戰中失蹤的8000多人,以及在越南戰爭、海灣戰爭和其他衝突中失蹤的1000多人。
由於JPAC畢竟屬於美國軍方機構,因此它的工作也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美國與搜尋目標國的外交關係。
組織機構
JPAC現在(2014年)共有400多名工作人員,總部位於夏威夷檀香山,隸屬於美軍太平洋司令部領導,依靠五角大樓的撥款運作,年度預算約6000萬美元。
JPAC分別在泰國曼谷、越南河內、寮國萬象和夏威夷檀香山設有4個永久分支,並在夏威夷、泰國、越南、寮國、歐洲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地設有儲藏設備,為挖掘搜尋團隊提供及時的後勤援助。
工作程式
對於JPAC來說,失蹤者的搜尋工作可以以任何方式開始。可能是從一個退伍士兵口中得知他在某場戰爭中失蹤了的一個戰友,或是某人從自家後院挖出殘肢屍骨,報告給了當地政府。不過,大多數時候,調查往往是從研究人員或歷史學家搜尋軍事記錄(即死者個人資料)開始。在確定了失蹤人員失蹤的大概位置之後,JPAC會派遣工作隊前去搜尋。
調查團隊
JPAC旗下共有18個調查團隊,一個典型的調查團由10-14名隊員組成。團隊由一名隊長和一名法醫人類學家帶領,其團隊成員包括軍人、語言學家、隨行醫師、法醫攝影師、軍用爆破專家等多個身負特技的人,必要時,專業登山隊員或潛水員也會加入。
經過初步探測後,JPAC的工作人員會對事發地進行測繪並劃分探方,以挖掘死者的遺物和骸骨。所有被探測器探測出的異物都會插上小旗以便進一步發掘。在確定了地點之後,JPAC就會展開發掘。
由於JPAC的發掘地點大多,非常偏遠,因此JPAC常選用直升機作為交通工具。但這也增大了意外的風險,JPAC曾有12名成員死於越南的直升機墜機事故。在對探方進行初步發掘後,JPAC的工作人員會從泥土中清洗辨認士兵的遺骨及遺物。
成功案例
迄今為止,JPAC在越南的搜尋工作可能最為成功。1973年,美越雙方在越戰結束後的《巴黎和平協定》上籤字約定:“相互合作尋找戰爭中失蹤的士兵遺骸。”截至2014年年初,JPAC已經從越南戰場上找回了約1000名失蹤的美國軍人。2004年,在美國和朝鮮外交關係緩和的情況下,兩國聯合發掘組在一處水庫發現了大型埋葬點,裡面的遺骸顯然是韓戰當年匆忙埋葬的,以至於美國人和朝鮮人的遺骸都混雜在一起,經過努力,最後從中找到了38具美國軍人的遺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