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羅迪搖·搖道伊爾(Roddy Doyle)是愛爾蘭當代著名小說家和劇作家。他1958年出生在都柏林,成名之前,曾經任過英語與地理老師。雖然剛及不惑之年,他已著作等身,被譽為“繼喬伊斯之後又一位以書寫都柏林為己任的文壇泰斗”。
有人說,愛爾蘭的作家們往往對透視生活的苦難情有獨鍾,道伊爾也不例外,他的創作一般取材於都柏林的市井生活,通過描寫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來反映社會的變遷。他以描寫個人的切身體驗開始寫作事業,而後將自己的作品逐漸擴展到一個更廣闊和更具歷史性的尺度。他筆下的人物完整豐滿,通常沒有很多或根本沒有物質描寫,樸實無華,不需要太多外觀上的描述,卻內涵豐富。他用一種非常理性、毫不煽情但很感人的方式審視人類的日常行為。
個人作品
1987年,道伊爾發表了成名作《承諾》 (Commitments),故事講述的是幾名窮困潦倒的失業工人在一起玩黑人音樂,並最終獲得成功。這部小說之所以能夠名聲遠揚,在很大程度上得歸功於艾倫·帕克改編的同名電影《承諾》。接著,作家又乘勝追擊,發表了《那個喋喋不休的傢伙》(The Snapper,1990)和《貨車》(The Van,1991)。這三部小說並稱為《巴里鎮三部曲》(The Barrytown Trilogy)。有評論家認為,《巴里鎮三部曲》有些仿效福克納的構思,試圖虛構出一塊郵票大小的鄉土,來安放自己的精神家園和理想。其中最後一部《貨車》讓道伊爾嘗到了極大的甜頭,發表當年就入圍了英國最重要的文學獎布克獎。1993年,他憑著一部兒童題材的長篇小說《帕迪·克拉克,哈哈哈》(paddy Clarke Ha Ha Ha)終於摘走了該獎桂冠。
1995年,羅迪·道伊爾創作了4集電視連續劇《家庭》(The Family),揭示現實中窮人的生活,反映出作家極強的平民主義思想。1996年,《撞上門的女人》(The Woman Who Walked into the Doors)問世,作家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一個在窮困、愚昧和殘缺的婚姻以及無法實現的夢想中掙扎的下層婦女寶拉所經歷的痛楚與悲傷。1999年的《一個名叫亨利的主角》(A Star Called Henry)旨在通過一個小人物的生活來反映20世紀愛爾蘭的歷史,想像力豐富,抒情色彩頗為濃厚,作家在細節描寫上注入了極大的心血,給人栩栩如生的真實感,而且在敘述上採用了開門見山的手法。從小生活在貧民窟的亨利·斯馬特是一個見機會就抓住不放的人,後來他參加了愛爾蘭共和軍,奮不顧身地投入到1916年的復活節起義中,之後又訓練叛軍士兵,但等他發覺自己為之獻身的事業的領袖們無不為貪慾所驅動時,自己的理想主義便灰飛煙滅了。
作品信息
《問我吧,問我吧,問我吧》和《家宴》是道伊爾發表在《紐約客》上的兩個短篇小說,頗能反映作家的特點:質樸而豐滿,平實而感人。《問我吧,問我吧,問我吧》算得上是《撞上門的女人》的雛形或縮寫,雖然容量有限,卻沒能束縛住作家的手腳。有關寶拉的家庭、少女時代、與丈夫相識的過程等信息無一不以清晰的線條展示給了讀者。作家故意讓寶拉的思緒有些顛三倒四,在現實與往事之間切換,時常發出夢囈一般的傷心的獨白,從而讓一個生活在男權世界的女人的精神及肉體上所承受的巨大痛楚以一種更大的衝力來撞擊讀者。《家宴》則講述了兩代人在生活、情感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矛盾與衝突,很溫暖,很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