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建設
由於該村的原有土地已全部徵用用於大學城的建設, 而大學城15%預留發展用地還未有得到落實,村內的財政收入幾乎處於空白狀態,以致村內工業、農業、第三產業不能發展。該村的全體村民已搬入新造鎮谷圍新邨內居住和生活,由谷圍新邨指揮部建設與管理。該村對大學城預留發展用地款項實行專款專存,系統管理。該村實行了對在校優異生學期制獎勵政策,對在校文化體育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學生進行獎勵,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為村爭光。該村為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在村府辦公樓內設立圖書室,並向政府等有關部門申請購買了一批圖書,方便廣大村民前來取閱,村民業餘文化生活豐富健康。村內部治安秩序良好,環境優美,無髒亂差現象,綜合組織健全,保衛、調解、消防措施落實,各類制度健全。
該村將積極回響鎮委、鎮政府的號召,繼續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同時加強青少年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構建和諧社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54畝(其中:田131畝,地523畝),人均耕地0.71 畝,主要種植包穀、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17655畝,其他面積10453.70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話,無路燈。有23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3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0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88.5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戶,(分別占總數的17.80%)。
該村到德苴鄉政府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輛,機車84輛。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8.80 萬元,占總收入的68.67%;畜牧業收入37.10 萬元,占總收入的21.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52頭,肉牛76頭,肉羊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58%;第二、三產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4.62%;工資性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3.47%。農民人均純收入842元,農民收入以烤菸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人(占勞動力的2.41%),在省內務工2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36戶,共鄉村人口914人,其中男性481人,女性433人。其中農業人口914人,勞動力55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887人,彝族27人,其他民族0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79人,參合率85.23%;享受低保2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36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8平方米,擁有教師6人,在校學生101人,距離鄉中學14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1人,其中小學生101人,中學生30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4個,共有黨員38人,少數民族黨員3人,其中男黨員33人、女黨員5人。
村委會由 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8個村民小組
領導班子
村黨(總)支部班子成員情況及分工
序號 姓名 職務 性別 分工
1 肖健偉 書記 男 負責全面工作,分管司法、調解
2 霍廣英 支委 男 組織、紀檢、國土、建委、勞保
3 霍艷紅 支委 女 計生、宣傳、婦聯、殘聯
村委會組成及分工
序號 姓名 職務 性別 分工
1 霍榮舉 村主任 男 經濟、民政、僑聯
2 肖劍樂 村副主任 男 房管、農業、文教衛、民兵、治保
3 霍艷紅 村委 女 計生、宣傳、婦聯、殘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