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線裝經典:中國那些事兒·隋唐》由晨光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隋朝
隋文帝與開皇之治
出身貴族,廢周建隋
一統天下,開創盛世
獨孤皇后妒賢並稱
嚴治後宮,管束皇子
公私分明,賢明達理
楊廣竊取皇位
南征北戰,戰功赫赫
善於偽裝,入主東宮
陰謀得逞,竊居帝位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
鞏固統治,開鑿運河
勞民傷財,澤被後世
隋朝第一名將楊素
北周臣子,依附楊堅
參與建隋,率兵南征
結交楊廣,出謀劃策
功高震主,郁疾而終
賀若弼妙計滅陳
出身將門,謹言慎行
運籌帷幄,所向披靡
爭名表功,失言殞命
文武兼資韓擒虎
將門世家,名動江南
智擒後主,威震突厥
良將史萬歲
忠臣之子,技藝超群
屢立戰功,遭讒殞命
隋相高熲竭誠盡節
輔佐楊堅,平南掃北
大功告捷,忠臣遭棄
竭誠盡節,含冤被殺
楊玄感起兵反隋
家世顯貴,起兵黎陽
久戰不利,兵敗身死
瓦崗之主李密
少有大志,投奔瓦崗
驕傲自矜,戰敗投唐
心存不滿,反唐遭殺
宇文化及叛朝弒君
襲父祖蔭,受寵於朝
發動兵變,起兵反隋
魏縣稱帝,兵敗而死
農民領袖竇建德
烽火四起,揭竿反隋
征戰中原,雄踞河北
爭雄全國,敗於秦王
亂世梟雄王世充
隋朝舊臣,廢隋稱帝
爭鋒天下,戰敗降唐
隋朝文化
唐畫之祖展子虔
妙筆丹青,承上啟下
名作傳世,唐畫之祖
顏之推博學多才
出身世家,歷仕四朝
家訓傳世,恩澤千秋
傑出工匠李春
受命造橋,技藝高超
獨具匠心,揚名後世
建築奇才宇文愷
豪門之子,建築奇才
身受皇命,興建隋都
天文學家劉焯
才學精博,遭誹被貶
削職還鄉,著述為業
教導後生,制定律歷
唐朝
李淵長安稱帝
出身將門,襲爵為官
起兵太原,擊檄反隋
審時度勢,揮師關中
運籌帷幄,長安稱帝
玄武門之變
少年英雄,功勳蓋世
覬覦皇位,兄弟反目
兵戈相見,決戰玄武門
千古一帝唐太宗
舉賢任能,納諫如流
貞觀之治,萬古流芳
多才多藝,妙筆生花
一代賢后長孫氏
少入李門,賢淑溫良
限制本家,智諫太宗
心懷天下,千古流芳
文成公主入藏
吐蕃求婚,公主人藏
傳播文明,漢藏一家
名臣魏徵
力投明主,終輔太宗
犯顏直諫,名傳千秋
劉文靜狂言惹禍
韜略出眾,首義功臣
陷於名利,引火燒身
佐命元勛長孫無忌
才略通達,秦王心腹
佐命元勛,受命託孤
無辜獲罪,忠臣受戮
貞觀諍臣褚遂良
博學多才,大唐諍臣
力佐高宗,反立武后
書法傳神,自成一家
貞觀良相房玄齡
博古通今,輔佐秦王
貞觀名相,制定政令
杜如晦能謀善斷
世家之後,追隨秦王
政務繁忙,英年早逝
骨鯁大儒蕭瑀
出身顯貴,高祖心腹
耿直忠貞,兩袖清風
大唐戰神李靖
統一江南,北抗突厥
性情沉穩,知足而退
老將出馬,安定西域
千古名將李勣
出身土豪,聚義瓦崗
效力大唐,戰功赫赫
支持武后,陪葬昭陵
尉遲敬德單鞭救主
從軍反隋,投效大唐
勇猛無敵,單鞭救主
開國功臣,安享晚年
傳奇猛將程咬金
保護鄉民,投奔瓦崗
歸唐為將,屢立戰功
討伐突厥,善終於家
開國附馬柴紹
尚武好俠,開國駙馬
所向披靡,凌煙功臣
侯君集恃寵矜功
建唐有功,兩征西域
心生不滿,謀反被斬
薛仁貴三箭定天山
武藝超群,一鳴驚人
勇猛無敵,屢建戰功
蘇定方征高句麗
隨父護鄉,入唐為將
戎馬一生,定國安邊
唐高宗懦弱失權
生性懦弱,被扶為君
迎立武后,大權旁落
一代女皇武則天
天生麗質,深得君心
榮登後位,垂簾聽政
廢唐建周,一代女皇
李敬業討伐武后
膽大多謀,舉兵反武
謀略有限,兵敗遭殺
酷吏來俊臣
市井無賴,攀諛武后
利用私權,殘殺無辜
作孽太多,惡人遭誅
護國良相狄仁傑
剛正廉明,犯顏死諫
清正惠民,被誣遭貶
武后器重,鞠躬盡瘁
婁師德唾面自乾
投筆從戎,反擊吐蕃
唾面自乾,為官清廉
張柬之逼宮復唐
老當益壯,接任宰相
出謀劃策,兵變復唐
韋後專權亂政
中宗登基,韋後弄權
穢亂宮廷,臨朝攝政
唐玄宗與開元盛世
多事之秋,平亂即位
剷除奸佞,選賢任能
發展生產,締造盛世
王忠嗣持重安邊
出身名門,驍勇善戰
鎮守邊疆,屢立戰功
救時宰相姚崇
先輔武后,後侍睿宗
才能出眾,救時宰相
捕蝗救農,安享晚年
四朝元老張說
文思縝密,四朝元老
因罪遭貶,安邊有功
屢結仇怨,受寵依然
宋璟狠殺裙帶風
性情剛直,直言敢諫
量才用人,大唐功臣
絕代紅顏楊玉環
受寵玄宗,艷壓後宮
禍亂朝政,香消玉殞
大宦官高力士
入宮為奴,參與政變
擴張勢力,干預朝政
權重位高,配葬泰陵
詩人宰相張九齡
文才出眾,人仕為官
賢明正直,敢於力諫
李林甫口蜜腹劍
善於鑽營,登上相位
笑裡藏刀,排斥異己
楊國忠弄權誤國
攀附貴妃,登上高位
弄權亂政,死於亂刀
安史之亂
兇殘暴戾,因功受封
討好貴妃,暗蓄勢力
發兵叛唐,死於非命
馬嵬坡兵變
叛軍逼城,玄宗西逃
將士生怨,殺相縊妃
中興名將郭子儀
臨危受命,平定叛亂
宦官誤軍,兵敗免職
重掌軍權,平亂安邊
李光弼從嚴治軍
出擊河北,初戰告捷
固守太原,殲滅叛軍
敗兵邙山,愧恨而卒
顏杲卿舌斷罵賊
組織力量,抵抗叛軍
兵敗被俘,噴血罵賊
鐵血守衛張巡
誓死抗賊,草人借箭
死保睢陽,被俘慘死
田承嗣首開割據之風
叛將部下,割據河北
對抗朝廷,稱霸一方
僕固懷恩反唐
參與平叛,軍中猛將
居功自傲,借兵反唐
唐肅宗之死
擔任元帥,負責平叛
重用宦官,受驚病卒
唐代宗平亂
率軍平叛,收復兩都
殲滅叛軍,剷除奸佞
著名理財家劉晏
一代神童,理財能手
舉賢任能,被誣致死
帝王之師李泌
輔帝平叛,功成身退
白衣宰相,歷仕四朝
高仙芝鎮守西城
外藩貴族,遠征勃律
平定叛軍,被誣枉死
南詔王異牟尋歸唐
臣服大唐,依附吐蕃
擺脫控制,全力歸唐
唐德宗削藩
討伐藩鎮,收效甚微
縱容宦官,寵幸奸臣
李懷光兵變
率兵平亂,居功自傲
舉兵叛唐,對抗朝廷
李晟力挽狂瀾
勇猛善戰,名震河西
力挽狂瀾,收復長安
楊炎公報私仇
才能卓著,報恩復仇
改革財政,被誣而死
政經專家陸贄
生逢亂世,為官剛直
博才多學,思想傳世
王叔文變法
伴讀東宮,參與朝政
發動變法,改革失敗
中興明君唐憲宗
重用人才,打擊藩鎮
晚年昏聵,寵信宦官
晚唐生日臣裴度
七朝元老,平定淮西
宦官當道,隱居避禍
李愬雪夜襲蔡州
名將之子,征伐叛軍
奇計良謀,夜襲蔡州
悲情皇帝唐文宗
朝臣爭鬥,被扶上位
勤勉聽政,生活節儉
甘露之變
宦官專權,文宗反擊
密謀泄漏,事變失敗
萬世良相李德裕
出身名門,才學淵博
安邊除患,功績卓著
清廉之臣牛僧孺
賢良方正,直評時政
秉公執法,廉潔自律
避難外調,造福於民
牛李黨爭
不顧大局,結黨相爭
互相拆台,禍亂朝政
唐武宗滅佛
佛事昌盛,危及國政
矛盾尖銳,武宗滅佛
唐宣宗韜光養晦
以愚示人,榮登大寶
勵精圖治,改革弊政
張義潮收復河西
驅逐吐蕃,收復河西
保民安邊,發展河西
昏君唐懿宗
沉湎遊樂,用人不當
崇尚佛教,揮金如土
王仙芝起義
反抗暴政,聚眾起義
妥協退讓,戰死沙場
大將軍黃巢
揭竿而起,反抗大唐
轉戰南北,兵敗自殺
昭宗壯志成空
四處流亡,慘遭囚禁
藩鎮亂政,無辜被弒
末代之主唐哀帝
幼年即位,形同傀儡
奸賊當道,無力掌權
大唐末帝,被廢身死
朱溫廢唐建梁
參加義軍,屢立戰功
叛主投唐,雄鎮一方
掌控朝政,廢唐稱帝
……
唐朝文化
序言
公元前527年,天下共主周景王罵了晉國大夫籍談一句話。兩千多年過去了,那簡短的六個字仍然令中國人振聾發聵。而本來只是一個小人物的籍談也因為這句話“千古留名”。不過直到今天,人們提起他,也多半只有兩個字的評價:“該罵!”
事情是這樣的。就在那一年,周景王的王后去世,籍談奉晉侯之命作為副使赴周都弔喪。宴席間,周景王問:“其他諸侯都向王室進獻貢品,為何晉國沒有?”籍談答道:“晉國偏遠,從未得到王室賞賜,如今又忙於抵禦戎狄,因而未做準備。”周景王大怒,一一列舉王室歷代賜予晉國的器物,然後指責籍談:“你的高祖本姓孫,因為掌管王室典籍,才被賜了‘籍’這個姓。你是掌管典籍的官員的後代,怎么能忘記這些呢?”籍談無言以對,羞愧而退。景王余怒未消,對左右說道:“籍談的後代恐怕不能世襲爵位了,他居然數典而忘其祖。”
“數典而忘其祖”,一個能夠侃侃歷數各國典制的人,居然把自己的祖宗和家族史都忘了。周景王的這句怒罵,在當時無異於打了籍談一記響亮的耳光,也給後世留下了一個著名的成語——數典忘祖,用來指責那些忘本的人,也比喻對本國歷史的無知。對於宗法觀念極強、十分重視宗族淵源和歷史的中國人來說,“忘本”是最要不得的事。因此,即使是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人們依然認為景王罵得有理、籍談實在該罵。
然而,拋開宗法觀念、祖先崇拜不談,“歷史”,簡單來說就是“過去發生的事”,如今還有那么重要嗎?真的值得每個人銘記嗎?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事實上,重視歷史、善於從歷史中汲取營養,本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今天,中國大約有五千年的歷史,“上下五千年”的說法就是這么來的。炎黃華夏,龍鳳呈祥,孑L孟之道,禮儀之邦,秦皇漢武,萬里長城,貞觀之治,四大發明……正是它們交相輝映,繪出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並以其蘊涵的強大的凝聚力和自強不息的生命力,使我們至今仍自豪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如果忘記它們,也就失去了中國人的精神氣質和生命底蘊——作為炎黃子孫,怎能忘記本民族的歷史?
唐太宗說,“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史為鑑可知興衰”;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中華民族從步人文明之日起,先後經歷了夏、商、周、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夏金、元、明和清等朝代。各個朝代興衰更替背後所隱藏著的成敗之道與內在規律,是每一個中國人所必須正視的課題。因此,了解歷史、學習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幸甚至哉——我們不缺少歷史典籍。根據考證,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字記載不曾中斷的國家。歷經五千年的風風雨雨,勤奮上進而富有責任感的史家為後世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從史家巨著《史記》、《資治通鑑》到各類別史、雜史、野史、稗史,中華民族當之無愧地享有“歷史的民族”的美譽。
嗚呼哀哉——現代人沒有時間遍覽汗牛充棟、卷帙浩繁的聖賢遺著。比如二十四史總共三千兩百四十九卷,大約四千萬字,再考慮到閱讀古文的障礙,就算心無旁騖地攻讀,也得讀上十幾年。不讀,有數典忘祖之嫌;讀,典籍浩瀚,力不從心。普通讀者實在難以抉擇。
為此,編者縱覽浩瀚歷史典籍,擇其精要所在,為廣大讀者編寫了這套《中國那些事兒》系列叢書。全套叢書共七本,以朝代為劃分依據,從遠古傳說時代直到清朝滅亡,概述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叢書根據史書記載,慎重擇取了對歷史進程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和事件,對其進行合理的組織和剪裁,以淺顯易懂的現代語言和詼諧幽默的敘事方式,將之展現給讀者。如果您在輕鬆閱讀之餘,將如煙史事盡納胸中,於編者來說,亦是欣慰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