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
使用點對點網路網路、多媒體遊戲或遠程協助程式的應用程式需要一種穿透家庭和商用網關進行通信的方法。在沒有IGD支持時,手動配置網關以允許流量通過是一個容易出錯且費時費力的過程。UPnP則帶來了另一個NAT穿透解決方案。
IGD可以輕鬆執行如下操作:
•獲知公網(外部)IP位址
•請求一個新的公網IP位址
•列舉現有的連線埠映射
•添加和移除連線埠映射
•給映射分配租賃時間
主機可以允許通過簡單服務發現協定(SSDP)尋找網路上的可用設備,然後在簡單對象訪問協定(SOAP)的幫助下進行控制。此種尋找請求通過超文本傳輸協定(HTTP)和通信連線埠1900傳送到多播地址239.255.255.250,示例如下:
安全風險
如果網關設備可被更改配置,IGD協定可能帶來新的風險。
通信協定
通信協定或簡稱為 傳輸協定( Communications Protocol)在電信中,是指在任何物理介質中允許兩個或多個在傳輸系統中的終端之間傳播信息的系統標準,也是指計算機通信或網路設備的共同語言。, 通信協定定義了通信中的語法學,語義學和同步規則以及可能存在的錯誤檢測與糾正。通信協定在硬體,軟體或兩者之間皆可實現
為了交換大量信息,通信系統使用通用格式(協定)。每條信息都有明確的意義使得預定位置給予回響,並獨立實現回應指定的行為,通信協定須參與實體都同意才能生效。為了達成一致,協定必須要有技術標準.程式語言在計算方面也應有相應標準,所以在這個方面可以用程式語言做類比:程式語言是為了模式化的計算而傳輸協定為了更暢通的交流.
多類別協定構建了單個傳輸的不同方面,包括同時進行的協定模組,和在軟體上實現時的協定棧。
網路傳輸協定(Internet communication protocol)是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制定的。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負責有線無線傳輸,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負責其他類別。ITU-T負責電信通訊傳輸以及公共交換電話網(PSTN)的格式。 在公共交換電話網與網路技術融合的今天,形勢驅使著通信標準進一步的合併收斂。
點對點網路
對等式網路(peer-to-peer, 簡稱P2P),又稱點對點技術,是無中心伺服器、依靠用戶群(peers)交換信息的網際網路體系,它的作用在於,減低以往網路傳輸中的節點,以降低資料遺失的風險。與有中心伺服器的中央網路系統不同,對等網路的每個用戶端既是一個節點,也有伺服器的功能,任何一個節點無法直接找到其他節點,必須依靠其戶群進行信息交流。
P2P節點能遍布整個網際網路,也給包括開發者在內的任何人、組織、或政府帶來監控難題。P2P在網路隱私要求高和檔案共享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套用。使用純P2P技術的網路系統有比特幣、Gnutella,或自由網等。另外,P2P技術也被使用在類似VoIP等實時媒體業務的數據通信中。有些網路(如Napster、OpenNAP,或IRC@find)包括搜尋的一些功能,也使用客戶端-伺服器結構,而使用P2P結構來實現另外一些功能。這種網路設計模型不同於客戶端-伺服器模型,在客戶端-伺服器模型中通信通常來往於一個中央伺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