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網路文學名篇100》精選100篇網路小說代表作進行解讀,基本反映了網路文學創作概況,以及作品內容與意義。
作者簡介
曾繁亭,文學博士,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劍橋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西方近現代文學思潮與作家作品的研究,已出版專著《文學自然主義研究》、《煉獄聖徒一陀思妥耶夫斯基傳》等四種,譯著《豪門怨》等兩種,主編叢書一套及其他專業著作八種,在《外國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
圖書目錄
緒論:網路小說的大眾消費文化機制
官場·世情篇
1.《臉譜》
2.《宦海沉浮》
3.《二號首長》
4.《官神》
5.《官場筆記》
6.《橙紅年代》
7.《大江東去》
8.《官商》
9.《杜拉拉升職記》
10.《陳二狗的妖孽人生》
11.《黑道風雲二十年》
12.《壞蛋是怎樣煉成的》
13.《邪氣凜然》
都市·情感篇
14.《告別薇安》
15.《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
16.《和空姐同居的日子》
17.《何以笙簫默》
18.《裸婚》
19.《隱婚》
20.《佳期如夢》
21.《剩者為王》
22.《極品公子》
23.《大約是愛》
24.《十年一品溫如言》
25.《趙趕驢電梯奇遇記》
26.《失戀33天》
27.《微微一笑很傾城》
……
校園·青春篇
歷史·架空篇
穿越·言情篇
玄奇·科幻篇
仙俠·修真篇
武俠·戰爭篇
戲仿·搞笑篇
懸疑·驚悚篇
後記
後記
《網路文學名篇100》終於完稿了。付梓之際,應該對本書“名篇100”的題名與遴選做一些說明。
這裡的“名篇”顯然不等同於常說的“經典”。一部作品是否為“經典”,有能力做出鑑定的只能是時間。而且,文學史反覆告訴我們:被時人廣為傳頌的文本不一定會在歷史老人這裡被接納;倒是那些不被時人注意乃至被時人詬病的文本,卻常常因其反叛性與革命性,在時光的沖刷淘洗中愈來愈閃爍出其作為“經典”的光輝和榮耀。當然,嚴格說來,這樣的規則或規律所關涉的對象只是作為審美的“純文學”。
迅速崛起並日趨繁榮的網路文學,無疑乃新世紀以來本土最火爆、最引人注目的文化事件。面對“商業化”“時尚化”“類型化”且存在時間尚短的海量網路文學文本,奢論“經典”固然突兀冒失甚至文不對題,但這顯然不是我們不去對其進行研究、闡發的理由。
雖然“純文學”與“通俗文學”之間並無將兩者截然區隔開來的鐵幕,但一旦網路文學文本作為大眾消費文化的屬性得到確認,我們自可沿循這一屬性所自行確立的規則對其進行“盤點”與“梳理”。這個規則中的關鍵字就是“點擊量”;“點擊量”所衡定出來的關注指數越高的文本越有“名”。這正是本書命名為“名篇”的緣由。
當然,在選定“100”的過程中,“點擊量”這個參數並非唯一的標準。除此之外,我們還參考了能夠表徵文本關注指數的其他因素,如紙質文本出版及銷量,電影、電視、廣播、網遊、動漫及其他藝術形式的改編,專業機構及網路編輯的推薦,各種排行榜、獲獎及其他榮譽等。
實際操作過程中,考量參數越多,將諸多變數綜合起來的過程中主觀性成分的介入度就會越大。這意味著,儘管我們做了努力,仍然難免會有真正的“名篇”沒能進入“100”之列。好在本書只是個人書齋勞作的產物,而與任何官方、半官方、網站及其他所有民間的排名無涉。
另外,在編訂的過程中,為了讀者閱讀的方便,對選定的100部網路小說名篇大致進行了“類型”的區分。網路小說的讀者均明了此種區分並無截然的標準,“修真小說”可能也是“武俠小說”——《誅仙》就是從武俠小說類型里分化出來的修真小說,同理,“玄幻小說”也可能同時又是“修真小說”,至於“都市言情”與“校園青春”之間的分野則更加模糊,不一而足。
曾繁亭
2013年秋·嶽麓山
序言
哪裡才是網路文學研究的“阿里阿德涅彩線”?
歐陽友權
網路文學超乎想像的快速崛起,覆蓋的是網路文化空間,改變的卻是整個文壇格局和中國文學生態。憑著“技術叢林”和“山野草根”兩把大刀開路,短短十幾年間,網路文學終於以“另類”的面孔和“海量”的作品確證了自己的文學在場性和文化新銳性。
時至今日,隨著網路對文學市場份額的強力擴張,以及人們對這一文學關注度和認知力的提升,特別是與傳統主流文學互動交流的增多,網路文學在贏得技術權力話語的同時,自身發展中的困惑和矛盾也日漸凸顯。譬如:
——網路文學生產一直存在的“高產”與“低質”“速成”與“速朽”“大躍進”與“泡沫化”“人氣堆”與“快餐性”之間的矛盾,它們淵源何在又如何化解?
——網路文學是技術與藝術的“合謀”,但技術的“霸權性”與藝術的“邊緣化”帶來的文學“父根”與“母體”的“審祖式”追問,該怎樣擺脫其間張力關係的失衡與失依,進而有效根治這一文學因“技術依賴症”而劍走偏鋒的病灶?
——時下大型文學網站的“全著作權”經營、產業鏈商業模式、以讀者為中心的市場導向,讓文化資本的利潤增值成為支撐文學發展的引擎,但市場化、產業化對藝術審美的遮蔽,加劇了網路文學的去文學性和非審美化,如此語境,文學生產該如何處理好網路市場與文學審美的悖論?
——網路文學對文學慣例和創作體制的“格式化”僭越,悄然置換了傳統文學的邏輯原點,造成了傳媒載體對文學傳統的斷裂與失范,這時候,網路文學的邏各斯命意何在?它還要不要重新律成自己的價值和意義模式以調適傳統與創新的矛盾?
——還有,網路文學所依憑的後現代主義文化邏輯和消費社會的大眾文化語境,導致文學詩性品質的娛樂化脫冕,但新媒體圖文語像的藝術祛魅和數位化技術靈境中的詩性復魅所由形成的解構與建構並生的辯證過程,能否為網路文學提供電子詩意的返魅路徑?
應該說,近年來我國網路文學理論批評界一直在思考並試圖回答上述問題,只不過思考的角度不同,切入的研究路徑各異,對解讀網路文學的理論有效性也頗為不同——
有的把傳統文論學理簡單套用到網路文學身上,用中外經典的文藝理論概念、範疇和理論模式,實施“六經注我”或“我注六經”式的疏瀹與反思,急於構建網路文學的理論體系,讓這隻本該黃昏時高飛的“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黎明時便折翅起飛,結果不僅對實際的網路文學現象體認有“隔”,也於這一新興文學的理論開啟無補,導致網路文學研究的“聚焦失準”與凌空蹈虛。
另一種是技術分析模式。這類研究者的眼中只有“網路”沒有“文學”,或只有“技術文學”沒有“人文文學”。他們沒有把這一文學看作是人類文學審美的一個歷史節點,或文學發展的一個特定階段、一種特定類型,而是將其僅僅視為傳媒載體中的一項內容,或技術之樹結下的文化果實,認為技術傳媒和信息工具才是它與傳統文學的本質區別,於是用技術的眼光和工具理性來分析網路文學現象。由於缺失人文審美的致思維度和價值立場,其對網路文學的理論言說往往會變成技術分析的文化讀本,或新名詞術語的“集束式轟炸”,結果是文學人看不懂,技術人不屑於看,於實際的理論批評建設意義甚微。
當然,還有先入為主的“斷言式”和即興點評的“感悟式”評說。前者多出現在不懂網路或者很少上網閱讀的“銀髮學人”中,他們常常會武斷地以為,文學創作如春蠶吐絲,非嘔心瀝血不可為,而網路乃玩家“灌水”之地,如馬路邊的一塊木板,誰都可以上去信手塗鴉,不會有什麼好東西;或者簡單地認為網路無非就是一種傳播的載體和工具,就像龜甲竹簡、布帛紙張也曾是承載作品的工具一樣,它不會改變文學的性質,因而斷定,根本就沒有什麼“網路文學”,不值得為之置喙饒舌。後者常出自網友之口和傳媒評論,這類話語能夠有感而發,目擊意達,直指本性,三言兩語,即興評點,有時也能搔到癢處,戳到痛處,或機智俏皮,或犀利潑辣,倒也開心解頤,生津止渴。只不過有時難免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或文不對理,持而無據,甚或脫口而出,不切肯綮,姑妄說之,不負責任。
於是,網路文學的“理論江湖”可謂群倫並起,理路紛呈,涉足者不啻走入迷宮,莫辨路向。作為一種學術研究、理論建設,總有其持論的起點和邏輯的支點,相對於傳統的文論“大廈”,網路文學研究才剛剛起步,而與雲蒸霞蔚的網路文學創作相比,其理論批評更是遠遠落伍不辨後塵。那么,今日的網路文學研究該以哪裡為肇端、怎樣尋求突破,或者說,哪裡才是走出網路文學研究迷宮的那條“阿里阿德涅彩線”呢?
竊以為,“從上網開始,從閱讀出發”,也許可以作為打開網路文學迷宮的一把鎖鑰,從這裡或許可以破解諸多難題,找到那條引導我們走出迷宮的“彩線”。
其實道理並不複雜,正如研究任何問題一樣,我們研究網路文學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都必須以實踐為基,從對象出發,進而全面了解和認識對象,找出問題癥結,發現蘊含的規律,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能之道,或構建切中實際的觀念範式,而不能先入為主,生搬硬套,東向而望,不見西牆,或如劉勰所說:“會己則嗟諷,異我則沮棄,各執一隅之解,欲擬萬端之變。”面對異軍突起的網路文學,我們當然需要有亞里士多德、康德和黑格爾賦予的理論底氣,也擺不脫孔子、劉勰和王國維的豐厚積澱,中外歷史上所有的文論資源均應該吸納傳承,因為它們許多都依然有效。不過,我們能做的第一步,卻應該並只能從對象的實際出發,以研究的本體為據,於網路文學研究者而言便是點擊網站,閱讀作品,下足新批評派所倡導的“close reading”(經細讀)工夫,了解和把握網路文學的生產方式、作品形態、傳播載體和接受方式,以及功能結構與意義蘊含等。特別是對時下的類型化寫作與閱讀市場區隔的相互催生,文學網站經營的全著作權商業模式構建,網路寫手的創作方式與生存狀態,文學讀者群欣賞趣味選擇和消費市場的競爭格局,文化資本的新媒體尋租、產業運作和盈利手段,以及數位技術帶來的文學與影視、遊戲、動漫、視頻影像等多媒體兼容的微妙關聯,還有三網融合、自媒體和信息增值方式對網路文學的生產與消費的影響等等,更是文學“擴容”、版圖“越界”帶給我們的新課題,尤其需要網路學人切入現場,明察深思,做一個網路文學的“局內人”。這樣才有可能贏得對它有效言說的話語權,才不至於使自己的理論批評成為隔岸觀火、隔靴搔癢或隔空取物之論。可見,“從上網開始,從閱讀出發”雖說簡單,卻很重要,實為我們了解網路文學、研究網路文學繞不過去的一道“鐵門檻”。
正是基於這樣的學術動機,我們中南大學網路文學研究團隊在陸續出版了《網路文學教授論叢》(2004)、《文藝學前沿叢書》(2005)、《網路文學新視野叢書》(2008)和《新媒體文學叢書》(2011)等4套叢書之後,又策劃了這套《網路文學100叢書》。本叢書共有7部,它們分別是歐陽友權的《網路文學評論100》、曾繁亭的《網路文學名篇100》、歐陽文風的《網路文學大事件100》、禹建湘的《網路文學關鍵字100》、聶茂的《名作家部落格100》、聶慶璞的《網路寫手100》和紀海龍的《網路文學網站100》。這些選題看似簡單、平實而波普可辨,實則是研究網路文學的入門之功和基元之論。這套叢書是我所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網路文學文獻資料庫建設”的階段性成果,也是我和我的團隊負責組建成立湖南省網路文學研究會(2012)和全國網路文學研究會(2013)後,首次奉獻給學界的一套集體成果。我們試圖通過對這些網路文學前沿和基礎問題的梳理與評辨,實現“廣擷資源,夯實基礎,明辨學理”的學術構想。叢書的作者都是我們網路文學研究基地的學術骨幹,大家攜手同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可謂“累,並快樂著”。作為叢書主編,我對他們的學識水平和敬業與協作精神均報以深深的感佩!
新生的網路文學還是“小荷初露”,對它的理論研究也才千里始足,任重而道遠。從2004年出版第一套理論叢書至今,我們中南大學文學院網路文學研究團隊在這一領域篳路藍縷、荷戟遠征已逾十年。無論“十年一覺揚州夢”,抑或“江湖夜雨十年燈”,過去的都將留給歷史,筆下的都在書寫今天,而過去和今天都將託付於未來。就讓這套叢書為我們的十年耕耘獻上一份小禮並畫上一個稍感寬慰的句號吧。
2013年10月12日於中南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