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德

綏德

綏德縣位於陝西省北部,榆林市東南部,地處210、307兩條國道的交匯點,神延鐵路與規劃建設中的銀川—太原鐵路將以綏德為中心形成十字交叉,是連線陝、晉、寧、蒙四省的交通樞紐。

基本信息

介紹

綏德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608—1287m,全縣東西寬50公里,南北長51.8公里,總面積1848平方公里,境內為典型的黃土峁梁狀丘陵溝壑區,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9.7°C,降雨量486mm,無霜期165天。全縣轄20個鄉鎮(11鎮9鄉),661個行政村,20個居委會,總人口3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8萬人。
綏德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是陝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有被稱為歷史文物“三大寶”的扶蘇墓、蒙恬墓和漢畫群,有居陝北館藏之最的商周青銅器,有革命領袖毛澤東轉戰陝北時居住過的遺址和抗大分校舊址。歷史上昭君出塞、文姬歸漢、漢武巡邊都從這裡經過。綏德是陝北地區唯一的一個“全國文化先進縣”。綏德
改革開發以來,綏德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城鎮帶動戰略的實施,舊城改造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城市生產生活環境不斷最佳化,集防洪、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環無定河濱河大道、神龍大道、學子大道與千獅大橋、永定橋構成了綏德又一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紅棗、高效設施農業和種草養畜三大主導產業已形成穩定的規模,主導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和非農產品業的收入在農業產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農村水、電、路和通訊等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鄉鎮企業發展方興未艾。教育事業改革進一步深化,教育產業化改革成效顯著,以縣城教育為中心,以高中教育為龍頭,以鄉鎮中心學校為骨幹,以中心片國小為網點的基礎教育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民辦教育發展迅猛,已成為榆林市南六縣民辦教育中心。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綏德的經濟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綏德縣委、縣政府將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充分利用好綏德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人文優勢,全面推進城市帶動戰略,努力改善經濟發展環境,以寬鬆的政策、優美的環境和良好的服務為廣大投資經營者創造無限商機。歡迎廣大投資經營者來綏德發展,歡迎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參與綏德的經濟建設。
綏德縣,是北宋民族英雄韓世忠的故鄉,素有“天下名州”、“旱碼頭”之稱譽。

綏德謂“綏平揚德”之意。綏德縣前依雕山,後連日水,黃河在其東,沙漠在其北,控制銀夏,實為用武之地。綏德為石隰襟喉,延鹿門戶,祟墉巨蜂,雄列其間,實山陝扼險之地。綏德縣歷來是西北地區的交通要道和軍事重鎮,綏德縣城四周環山,二水繞流。依山傍水,四周有四條石砭,構成天然城防屏障,具有突出的戰略地位。

宋熙寧三年(1070),設綏德城,元符二年(1099)升為綏德軍,金改為綏德州。辛亥革命後,罷州設綏德縣。1940年解放,曾是陝甘寧邊區的組成部分。1956年以前曾是綏德專署所在地。迄今已有近1000年的歷史。

綏德縣,位於榆林地區東南部,地處無定河與大理河文匯處。東接吳堡縣,西連子洲縣,南依清澗縣,北鄰米脂縣,東北角接佳縣,東南角隔黃河與山西省柳林縣相望。面積1878平方公里,轄11鎮、12鄉,661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34.5萬人,農業人口占88.5%,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84人。北上榆林市97公里,南下西安市571公里,東至太原市300公里,西距銀市500公里。
綏德縣地貌為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境內最高峰是位於薛家河鄉主天山,海拔1287米,其主峰如柱高入雲天,故又叫柱天山。210國道、西包鐵路穿境而過,307國道橫貫東西,便利的交通被譽為“旱碼頭”。名勝古蹟有千獅橋、陝北文化村、韓世忠塑像及蘄王廟、扶蘇墓、蒙恬墓等。盛產小米、黃豆、洋芋、紅棗。名產石雕——獅子等,風味小吃油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