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墨

清乾隆時期的秀元堂、翰興齋、一品齋所產香墨已均為貢品,新絳故有“貢墨”之名。 1937年,全縣尚有七家墨莊,年產墨錠一千八百公斤,翰興齋所產的徽墨“二兩龍門”、“一兩朱子家訓”、“五錢太華秋”等走俏全國。 1966年新絳筆墨社所產“龍門”、“橫翠堆青”、“百花”、“琢立堆珠”、“墜粉飄煙”等牌墨錠開始出口,遠銷海外。

清乾隆時期的秀元堂、翰興齋、一品齋所產香墨已均為貢品,新絳故有“貢墨”之名。唐代大散文家韓愈寫了一篇寓言《毛穎傳》,因絳州墨陳年、濃墨,故擬人為“絳人陳玄”。說皇帝使用中山毛筆、絳州墨、弘農硯、會稽紙,可見絳州墨在當時已很馳名。1937年,全縣尚有七家墨莊,年產墨錠一千八百公斤,翰興齋所產的徽墨“二兩龍門”、“一兩朱子家訓”、“五錢太華秋”等走俏全國。1966年新絳筆墨社所產“龍門”、“橫翠堆青”、“百花”、“琢立堆珠”、“墜粉飄煙”等牌墨錠開始出口,遠銷海外。 新絳積文齋的墨錠生產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其產品有大條、小條、圓條、長方條等類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