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新韻:新中國和阿拉伯國家50年外交歷程

一、中阿外交關係的建立 關於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建交的歷史回顧 中國同埃及建交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圖書信息

作 者:安惠侯//黃舍驕//陳大維//楊健
出 版 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
ISBN:750122939
版 次:1版
包 裝:平裝
開 本:小16開
頁 數:294頁
印 張:1次

內容介紹

從本書27篇專文的闡述、論證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交往的這50年,充滿了中國外交豐富多彩、成效卓著的生動實踐,不但特色鮮明,而且經驗良多,建樹不凡,譜寫了人民中國外交史上的一段段佳話、一篇篇華章、一個個可資借鑑的案例。
這本文集匯聚了許多位高級外交官和教授精心構思、深入查證權威性資料、爾後認真撰寫的文稿,是中阿關係史上彌足珍貴的文獻。
位於亞、非、歐三大洲結合部的阿拉伯國家,戰略位置突出,又是人類古代文明和世界三大宗教的發祥地,從來就是國際社會中的一個重要成員群體。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間的關係源遠流長,早在兩千多年前彼此就有了往來,開闢了“絲綢之路”。
新中國成立後,從1956年與埃及建交肇始,至1990年完成與沙烏地阿拉伯建交,先後通過三次高潮,成功地與全部22個阿拉伯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迄今,中阿已走過了50年外交歷程。一批中國駐阿拉伯國家的資深大使,以及幾位多年從事阿拉伯國家研究的知名學者,經過精心構思,深入查證權威資料,認真撰寫了中阿關係重大事件的親歷記。這一篇篇華章、一段段佳話、一個個可資借鑑的案例,均為中阿關係史上彌足珍貴的文獻。

目錄

序 是紀念文集,更是歷史文獻
前言 中阿關係的回顧和展望
一、中阿外交關係的建立
中國埃及建交五十年
周恩來總理親手培植中埃、中阿友誼之樹
戰友情誼歷久彌堅——中國與阿爾及利亞建立外交關係始末
睿智抉擇——記中國與突尼西亞建交及兩項重大合作項目
中國科威特建交的坎坷歷程
水到渠成:中國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建交
關於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建交的歷史回顧
患難知真交——記中國人民與巴勒斯坦人民的友好關係
二、中阿領導人重要互訪
周恩來三次訪問埃及
楊尚昆主席阿拉伯四國之行
記江澤民主席對埃及的兩次訪問
胡錦濤主席訪問阿爾及利亞
尼羅河連線長江和黃河——記穆巴拉克總統對中國的第七次訪問
布特弗里卡——中國與阿爾及利亞友誼的締造者
難忘的回憶——記海珊國王兩次訪華
三、中阿合作碩果纍纍
中也友誼 歷久彌新
中國蘇丹石油友誼之花盛開
中國和茅利塔尼亞的經濟關係
中國同海灣阿拉伯國家能源合作全面展開
中國—阿拉伯合作論壇——新時期發展中阿合作關係的重要平台
四、中阿文化交流
新中國成立後的中阿文化交流與合作
阿拉伯語在中國的傳播
阿拉伯世界的漢語教學
五、中國在阿拉伯世界重大事件中的立場
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
第一次海灣危機期間的中國外交
關於伊拉克戰爭

書摘

萬隆會議後,毛主席日益關注中東問題,開始同阿拉伯朝野人士接觸,逐步形成了支持阿拉伯國家反對以色列擴張主義鬥爭的思想,把支持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鬥爭提高到戰略高度考慮,支持民族解放運動在世界範圍內建立反對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統一戰線。中國對尖銳複雜的阿以爭端進行了認真深入的研究,決定凍結同以色列的建交談判。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的中東政策旨在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針對新中國的全面封鎖、推動阿拉伯國家同中國發展關係、開創中國在亞非地區的外交新局面和擴大中國外交迴旋餘地
中國在凍結同以色列建交談判時強調,中國反對以色列的擴張主義而不是反對猶太民族和以色列人民;中國支持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人民恢復民族權利的正義鬥爭,不支持籠統的排猶思潮。毛主席、周總理在會晤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士時,從未表示贊同否定以色列生存權利的說法,從未承諾過遠不同以色列建交。周總理曾對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明確指出,中國不能
承擔不承認以色列、否定以色列整體的義務。
中國同埃及建交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埃及共和國成立後,由於對新中國缺乏了解,又受到美國的壓力,無意斷絕與台灣當局的“外交關係”,在與新中國建交問題上一度猶豫觀望。1953年4月,埃及政府委託商人昆地訪華。商談雙邊貿易問題。當時中國並不需要進口棉花,為做埃及的工作,中方滿足了埃及的要求,與昆地達成購買埃及棉花的協定。1953年年底,埃及通過第三國試探可否在其同台灣當局保持“外交關係‰隋況下,向新中國派出總領事。周總理對此明確表示,中國不能接受這種等於承認“兩個中國”的做法。但周總理積極考慮在堅持原則性的同時擬採取靈活的變通辦法。
中埃實現建交的整個過程都是在周總理的親自過問和直接部署下進行的。對於同埃及建交問題,周總理的指示是:“善於等待,多做工作,水到渠成。”這就是在堅持中國建交原則的同時,諒解對方的困難,採取先發展經貿、文化關係,考慮同意埃及派貿易代表以半官方身份常駐北京,等待時機成熟再建交的方針。這種新模式也是後來中國與其他阿拉伯及亞非拉國家建交的指導方針。
1955年4月,周總理在仰光和萬隆先後與納賽爾總統進行了會晤,雙方達成“從經貿開始,先互設商務代表處,逐步使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協定。萬隆會議後,中、埃兩國在未建交的情況下,開始了頻繁的友好往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