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卡夫卡給菲莉絲的情書對深入卡夫卡的作品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原因有二;第一,他的主要作品都與菲莉絲的感情事件有顯著相關性,從《判決》到《審判》,無論是寫作時間的重疊以及主題的相關性,如果沒有菲莉絲情書的佐證,許多意義的面向都會無法被解讀而導致流失;再者,情書的型態使得卡夫卡會採取一種比一般寫作還要強烈的姿態,使他勇於將自己的優缺點與內心衝突表露出來,從而彌補了自傳的不足。關於第一點,已經有許多卡夫卡研究者提出說明,在這裡譯者就不加贅言。
但第二點,卻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體驗到的現象。
既然是情書,卡夫卡的對話對象是一位他所鍾愛的女人,從一開始的謹慎、到後來的暢所欲言、甚至分手後的關懷,卡夫卡透過情書塑造了關於自己的另一種形象,而與日記裡卡夫卡大不相同。
簡而言之,日記裡卡夫卡是自省與剖析的,情書裡的卡夫卡卻是感性與脆弱的。
情書的書寫是一種獻出自我的方式,它是一種禮物,勢必得經過包裝,這樣的包裝過程自然會有所誇張與縮減。這種修飾過自我不一定是真正的卡夫卡,卻可能是卡夫卡最在意的卡夫卡。
同樣的,情書的語言風格也迴異於一般的作品,由於它是親密對話的書寫形式,因此許多的密碼、暗語、跳躍的現象會隨著兩人感情的深入而增加。
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經常發現唯有將自己視為情書書寫者時,文句的閱讀才會通暢。
情感的配樂勢必是情書書寫的構成要素,若是缺乏這樣要素,閱讀障礙將會無所不在,因為情書不是為讀者而寫,而是為情人而寫。
這個翻譯版本的另一特色是關於書信的註評,而註評也影響到對於情書的選擇。
簡而言之,譯者不但希望透過這些情書揭露卡夫卡的感情生活、內心世界與作品的關係,更期待能將卡夫卡時代的世界圖像,以及對現代世界的意義展露出來。
因此評註並非都是直接著重文本的解讀,外在交往關係的說明、內在作品的交叉比對、相關研究的詮釋、當代世界的回應,甚至與中國、台灣文學的露水因緣,也都在評註中被提及。
作者簡介
我於一八八三年七月三日生於布拉格,在舊城大眾小學讀到四年級,然後進入舊城德語國立中學;十八歲開始就讀布拉格卡爾?費迪南特德國大學。
通過了最後一次國家考試後,我於一九○六年四月一日到舊環城路理復德?略維博士的律師事務所當秘書。
六月我通過了歷史性的博士學位答辯,同月被授予法學博士學位。
我立刻和律師先生達成協議,我只在必要時才去事務所上班,以便充分利用時間。
因為一開始我就不打算在律師這一行久留。一九○六年十月一日我開始法律實習,直到一九○七年十月一日。
佛朗茨?卡夫卡博士
譯者簡介
耿一偉
台大哲學系畢,布拉格音樂學院研究。目前從事戲劇工作,並有相關文化、戲劇與音樂評論於報刊發表。
譯有《恰佩克的秘密花園》(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