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馬家輝:我們今天要介紹這本書有些哀傷的感覺,美麗加哀傷,是什麼書呢?這本書就是關於鄧麗君的, 是台灣出的書,叫《絕響:永遠的鄧麗君》。這個書當然就是談鄧麗君,我們知道鄧麗君是全球華人,甚至日本人都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歡的歌星。算起來她去世是1995年,2013年已經是18年了,假如我們從鄧麗君出生那一年算起,假如當時1995年她不是不幸在泰國去世的話,她2013年應該剛好60歲,所以在2013年鄧麗君有一個她家族建立的文教基金會,就請了一位作家,就對不同的人做了訪談,然後看到很多材料來把它寫成這本書。這本書裡面除了文字的內容,透露了很多鄧麗君從小時候到長大到成名,裡面整個生命歷程裡面種種的故事以外,還有好多珍貴的照片,包括鄧麗君跟她母親的照片,還有她以前在台灣,還有全世界到處演唱的照片,還有包括她在香港故居,當然鄧麗君故居,她的房間照片,還有她在台灣墓園的照片。假如你沒機會去台灣,看這個書,就可以看到這個墓園,敬仰一下 。
說到鄧麗君,一個歌星偶像,我們還可以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去理解她,從她出道到成名的整個過程。比方說第一個角度,我們看到在台灣,那個年代,真的文化產業起飛的時候,他們是怎么樣來制 造明星的,當然鄧麗君她好像從3、4歲開始聽收音機,學音樂,學唱歌,後來6歲開始第一次登台,之後不讀書了,就登台了,在唱歌的領域來發展,可是她很有本領,很會唱是一回事,可是也跟當時的整個台灣文化產業慢慢開始出現了,你看到當時有第一代的台灣經紀人,會教鄧麗君怎么樣打造自己的形象,怎么樣跟觀眾、聽眾,一方面有她的歌迷會,另一方面,保持距離,明星總要有神秘感,然後怎么樣來跟媒體互動,包括曾經她出現了一些所謂的緋聞,甚至醜聞,因為有一次她被人家說她用了印尼的假護照,可是她說不是假的,不是亂買的,是印尼政府送給我的,只是手續上面有一點點不太清楚,所以她就怎么樣來開記者會,怎么樣來做她的公關。
我們看到那個年代,我們說起來從60年代、70年代那時候,整個文化產業在台灣如何興起,它裡面怎么樣的運作,其實都是很寶貴的歷史材料,不僅跟鄧麗君有關,因為裡面還談到其他明星,包括林青霞,好多其他的,包括秦漢,當然還有在後來裡面有談到她的愛情故事,她跟鍾鎮濤甚至成龍,還有曾經她幾乎結婚,跟一位先生訂了婚約,可是對方在社會壓力、家人的影響下,因為對方是豪門,富二代,在整個壓力下面就解除婚約,裡面很多故事都透露了鄧麗君個人的遭遇,也讓我們看到當時的台灣狀況。當然也看到其中另外一個角度,看到鄧麗君怎么樣透過她那么美妙的歌聲影響了兩岸的關係。因為我們都知道當時在內地,好像70年代都有這個說法,因為當時改革開放,都說白天聽老鄧的,晚上聽小鄧的,甚至要偷偷聽,而且當時是聽那種盜版的卡帶。王菲也說,當是她就是聽那種盜版的“鄧麗君”來學唱歌的。其實鄧麗君的歌聲隱含兩岸一起走向改革開放那種開始來慢慢互動的狀態,也是想起來很溫暖的感覺的故事。
當然我們看鄧麗君那種臉,我們又多了一個觀察的角度,圓圓的、肥肥的。你想一下,假如一個歌星、明星有這種臉,她還能當歌星、明星嗎?我懷疑不行了。除非她先去被迫打Botox來把臉瘦下來。所以這個也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美學,我們看到當時覺得說什麼叫做美,其實是有鄧麗君這種圓圓、很豐滿的,當時的人覺得大氣,非常大氣,很有福氣,是有這樣的感覺,可是這個部分已經過去了,不行了,有這種臉的話,可能連去電視台應徵,馬上還沒開始唱歌,人家已經把你淘汰掉了。
所以我們看到從一個歌星,看到她跟時代的關係,跟時代變遷的關係。這個書好多的照片,看的我非常衝動,心理衝動、精神衝動。因為鄧麗君是我喜歡的歌星。還有裡面有人寫序,是我心中最大、最大、最大號的美人,林青霞寫了序,林青霞就寫了當時好久以前,她跟鄧麗君兩個美女在巴黎吃飯,很好玩。她說當時甚至在巴黎餐廳裡面的服務生,當然是男生了,看到她們太漂亮了,結果把手上的刀叉都丟在地上了。鄧麗君也說,青霞,你看看,他們看我們,我們美到讓他們手忙腳亂。
我覺得作為一個美女,如何在這個時代裡面安頓她的位置,而且打出她的一片江山、一個天地,那裡面是非常珍貴的,不僅是鄧麗君,也是整個時代,華人時代的一個歷史記錄。當然,假如你抱著八卦的心情,更是好看了,裡面好多小故事,相信我吧,來八卦一下吧。最後我們聽一首鄧麗君的歌吧。還是我唱幾句好了,還是不要了,你們聽吧。
書籍目錄
推薦序 他們心目中的鄧麗君2
推薦序 印象鄧麗君4出版序 愛的禮物禮物里的愛7
第一章 原鄉人13
第二章 一見你就笑47
第三章 月亮代表我的心79
第四章 漫步人生路109
第五章 我只在乎你153
第六章 海韻199
第七章 淡淡幽情227
第八章 千言萬語247
第九章 甜蜜蜜269
第十章 再見,我的愛人291
第十一章 何日君再來317
後記 有些愛是不由分說的345
附錄 鄧麗君身影集351
書籍序言
一九九四年我結婚當天,多想把手上捧著的香檳色花球拋給她,因為我認為她是最適合的人選,我想把這份喜氣交到她手上,可是我不知道她在哪裡。
婚後不久和朋友在君悅酒店茶聚,接到她打來的電話,“你在哪兒?我想把花球拋給你的,你……”我一連串說了一大堆,她只在電話那頭輕輕地笑。“我在清邁,有一套紅寶石首飾送給你。”那是我和她最後的對白。
一九八○年她在洛杉磯,我在舊金山,她開車來看我,我們到Union Square逛百貨公司,其實兩人也並不真想買東西。臨出店門,她要我等一下,原來她跑去買一瓶香水送給我。我們喝了杯飲料,她晚飯都不吃就趕著開車回去。那是我們第一次相約見面,大家都不太熟悉,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但是我卻被她交我這個朋友所付出的誠意深深打動。
和她的交往不算深。她很神秘,如果她不想被打擾,你是聯絡不到她的。我們互相欣賞。對她欣賞的程度是——男朋友移情別戀如果對象是她,我絕不介意。
跟她見面的次數並不多,一九九○年到巴黎旅遊,當時她住在巴黎,這段時間是我跟她相處較長的時段。因為身在巴黎,沒有名氣的包袱,我們都很自在地顯出自己的真性情。我會約她到香榭麗舍大道喝路邊咖啡,看往來的路人,享受夜巴黎的浪漫情懷。她也請我去法國餐廳La Tour D’argent吃那裡的招牌鴨子餐。
記得那晚她和我都精心打扮,大家穿上白天shopping回來的新衣裳,我穿的是一件閃著亮光的黑色直身Emporio Armani吊帶短裙,頸上戴著一串串Chanel珠鏈;她穿的那件及膝小禮服,雖然是一身黑,但服裝款式和布料層次分明。下擺是蕾絲打褶裙,腰系黑緞帶,特點是上身黑雪紡點綴著許多同色繡花小圓點,若隱若現的。最讓我驚訝的是,她信心十足地裡面什麼都不穿,我則整晚都沒敢朝她胸前正面直望。
我們走進餐廳,還沒坐定,就聽到背後盤子刀叉哐啷哐啷跌落一地的聲音,我想,這waiter一定為他的不小心感到懊惱萬分。她卻忍不住竊笑:“你看,那小男生看到我們,驚艷得碗盤都拿不穩了。”
有幾次在餐廳吃飯,聽到鋼琴師彈奏美妙的音樂,她會親自送上一杯香檳,讚美幾句。她對所有服務她的人都彬彬有禮,口袋裡總是裝滿一兩百法郎紙鈔,隨時作小費用,我看她給的次數太多,換一些五十的給她,她堅持不收。
有次在車上,她拿出一盒卡帶(那時候還沒有碟片)放給我聽,裡面有她重新錄唱的三首成名曲,原來那段時間她在英國學聲樂。她很認真地跟我解釋如何運用舌頭和喉嚨的唱法令歌聲更圓潤。對於沒有音樂細胞的我,雖然聽不懂也分辨不出和之前的歌有什麼不同,但對她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感敬佩。
有一天到她家吃午飯,車子停在大廈的地下停車場,那裡空無一人,經過幾個迴廊,也冷冷清清。走出電梯進入她那坐落於巴黎高尚住宅區的公寓,一進門,大廳中間一張圓木桌,地上彩色拼花大理石,天花板上好像有盞水晶燈。那天吃的是清淡的白色炒米粉,照顧她的是一名中國女傭。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在巴黎有個小公寓,她在巴黎這所公寓比我的夢更加完美。可是我感受到的卻是孤寂。
那些日子,我們說了些什麼不太記得,只記得在巴黎消磨的快樂時光。
結束了愉快的巴黎之旅,我們一同回港,在機上我問她自己孤身在外,不感到寂寞嗎?她說算命的說她命中注定要離鄉別井,這樣對她較好。
飛機緩緩地降落香港,我們的神經線也漸漸開始繃緊,她提議我們分開來下機,我讓她先走。第二天,全香港都以大篇幅的頭條,報導她回港的訊息。
二○一三年來臨的前夕,我在南非度假,因為睡不著,打開窗簾,窗外星斗滿天,拱照著蒙上一層薄霧的橙色月亮,詩意盎然,我想起了她,嘴裡輕哼著《月亮代表我的心》。
她突然地離去,我悵然若失,總覺得我們的友誼不該就這樣結束了。
這些年她經常在我夢裡出現,夢裡的她和現實的她一樣——謎一樣的女人。
奇妙的是,在夢裡,世人都以為她去了天國,唯獨我知道她還在人間。
林青霞
二○一三年一月七日
作者簡介
馬家輝,一九六三年生,香港人,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美國芝加哥大學碩士、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曾任雜誌社記者、廣告創意設計、報社副總編輯,並擔任電視及電台節目主持,亦為香港《明報》世紀副刊創意顧問,文章散見於港台及內地報刊,結集作品有《李敖研究》、《女兒情》、《都市新人類》、《愛戀無聲》、《江湖有事》、《死在這裡也不錯》、《在廢墟里看見羅馬》、《日月》、《明暗》、《關於歲月的隱秘情事》等,還主持鳳凰衛視香港台節目香港E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