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塞傳烽錄(二冊)

」作者介紹梁羽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第三天,《新晚報》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 隨著《龍虎鬥京華》的問世,梁羽生──梁大俠初露頭角,轟動文壇的“新派武俠小說”已有雛型。

內容介紹

第一回 恩仇未了相思債 利害云何骨肉情
辣手觀音與總鏢頭
車如流水馬如龍。在北京最熱鬧的「王府井」街頭,出現了一個顏容枯槁的婦人。年紀不算太老,大概不過五十多歲,臉上卻已皺紋遍佈,刻下她閱盡滄桑的標誌。
繁華鬧市,踽踽獨行。車水馬龍,在她都不過如同雲煙過眼。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為什麼她的心境這樣寂寞?
她可不是普通的老婦,她是大名鼎鼎的辣手觀音,曾令江湖人物聞名喪膽的辣手觀音楊大姑。
她的兒子齊世傑是武林後起之秀中最負盛名的少年英俠,兩年前到塞外去了,尚未回來。
她的弟弟是保定名武師楊牧,如今卻已成為甚得皇上寵信的大內侍衛,正在北京。
但她這次來京,卻並不是來探望弟弟的。她是應震遠鏢局總鏢韓威武之請而來的。他們是多年的老朋友。
她一見到韓威武,劈頭就問:「老韓,你搗什麼鬼?」
這句話來得甚為突兀,韓威武雖然熟知她的性格,也是不禁為之一愕,笑道:「我是專程請你來的,你怎麼一開口就罵?在你姑奶奶面前,誰又敢搗什麼鬼啊?」
楊大姑道:「好,那我問你,你不是專程請我來吃喝玩樂的吧?」
韓威武笑道:「老大姊,原來你是怪我不把請客的原因告訴你。實不相瞞,我是有事求你,但卻是不方便請外人轉達的。」

作者介紹

梁羽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一九二四年三月廿二日出生(證件標明日期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誤)原籍廣西壯族自治區蒙山縣。生於廣西蒙山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寫詩填詞,接受了很好的傳統教育。1945年,一批學者避難來到蒙山,太平天國史專家簡又文和以敦煌學及詩書畫著名的饒宗頤都在他家裡住過,梁羽生向他們學習歷史和文學,很受教益。
抗日戰爭勝利後,梁羽生進廣州嶺南大學讀書,學的專業是國際經濟。畢業後,由於酷愛中國古典詩詞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報》作副刊編輯。一九四九年後定居香港,現僑居澳大利亞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梁羽生從小愛讀武俠小說,其入迷程度往往廢寢忘食。走入社會後,他仍然愛讀武俠小說,與人評說武俠小說的優劣,更是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深厚的文學功底,豐富的文史知識,加上對武俠小說的喜愛和大量閱讀,為他以後創作新派武俠小說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在眾多的武俠小說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賞白羽(宮竹心)的文字功力,據說“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變化而來的。
××××××
初入江湖:
一九五四年,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發生爭執,先是在報紙上互相攻擊,後來相約在澳門新花園擂台比武,以決雌雄。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和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為了門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腳相爭。這場比武經港澳報刊的大肆渲染而轟動香港。陳文統的朋友《新晚報》總編輯羅孚觸動靈機,為了滿足讀者興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報上預告將刊登精彩的武俠小說以饗讀者。第三天,《新晚報》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龍虎鬥京華》是新武俠小說之始。隨著《龍虎鬥京華》的問世,梁羽生──梁大俠初露頭角,轟動文壇的“新派武俠小說”已有雛型。因為他寫隨筆的名字是梁慧如,平時又心慕白羽,故名梁羽生。
××××××
退隱江湖:
從1954年開始,到1984年“封刀”,30年間,梁羽生共創作武俠小說35部,160冊, 1000萬字。除武俠外,梁羽生還寫散文、評論、隨筆、棋話,筆名有陳魯、馮瑜寧、李夫人等,著有《中國歷史新活》、《文藝新談》、《古今漫話》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