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第一章 緒論1.1本書大綱
1.2模型理論
1.3哲學史的插曲
1.4模型的結構
注釋
第二章 形態和結構的穩定性
2.1形態的研究
2.2結構穩定性與科學的觀察
2.3結構穩定性和模型
注釋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數學中的結構穩定性
3.1一般問題
3.2代數與形態發生學
注釋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形態的運動學;突變
4.1空間過程
4.2正則過程的數學模型
4.3突變
4.4局部突變的形態發生場
4.5突變的初步分類
4.6熱力學耦合
4.7簡併場
注釋
第五章 Rˉ4上與狀態衝突有關的基本突變
5.1梯度動力學的場及其靜態模型
5.2勢函式奇點的代數學研究
6.3餘秩數為1的突變
5.4餘秩數2的基本突變
5.5激浪的形態學
5.6形變場的吸引子
注釋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普通形態學
6.1形態的主要類型及其進化
6.2耦合的幾何學
6.3語義學模型
注釋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形態動力學
7.1力學模型
7.2信息與拓撲複雜性
7.3信息、意義和結構穩定性
7.4能量與空間複雜性
7.5形態動力學
7.6形態與信息
注釋
第八章 生物學與拓撲學
8.1生物形態發生學的拓撲觀點
8.2生物學中的形態、顯形的觀點
8.3分子生物學與形態發生學
8.4生物學中的信息
注釋
第九章 胚胎學的局部模型
9.1生物形態發生學的各種局部機械論
9.2模型的提出
9.3對歷史上各種理論的評述
9.4兩棲類原始漸成論模型
9.5原始紋理模型
9.6平均漸成論模型
9.7近期漸成論:與臍點有關的某些初型的基元體
注釋
參考文獻
第十章 生物(後生動物)的整體模型
10.1靜態模型
10.2代謝模型
10.3流體模型
10.4器官發生的形態分析
10.5微分突變的理論方案
10.6器官發生的實例
注釋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超微結構模型
11.1細胞的分裂
11.2有絲分裂
11.3減數分裂
11.4細胞質的形態發生場
11.5細胞質結構的理論
11.6空間二倍體的形態
注釋
第十二章 生物學的基本問題
12.1生物學中的終極性
12.2變異的不可逆性
12.3生命起源
12.4進化
注釋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從動物到人——思維及語言
13.1生物學基本矛盾:主體的持續性與行為的周期性
13.2動物的智慧型
13.3人類的本能特點
13.4人類的語言技巧
13.5幾何學的根源
13.6人類活動的三種重要類型
13.7社會結構
13.8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