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生物學家預言,21世紀將是細菌發電造福人類的時代。說起細菌發電,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國植物學家利![](/img/1/486/nBnauM3X0YzNwcTNxMTMxU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zE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原理
利用細菌發電原理,還可以建立細菌發電站。在10米見方的立方體盛器里充滿細菌培養液,就可建立一個1000千瓦的細菌發電站,每小時的耗糖量為200千克,發電成本是高了一些,但這是一種不會污染環境的"綠色"電站,更何況技術發展後,完全可以用諸如鋸末、秸稈、落葉等廢有機物的水解物來代替糖液,因此,細菌發電的前景十分誘人。細菌電池具非常大的開發性.發展
現在,各已開發國家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美國設計出一種綜合細菌電池,是由電池裡的單細胞藻類首先利用太陽光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糖,然後再讓細菌利用這些糖來發電;日本將兩種細菌放入電池的特製糖漿中,讓一種細菌吞食糖漿產生醋酸和有機酸,而讓另一種細菌將這些酸類轉化成氫氣,由氫氣進入磷酸燃料電池發電;英國則發明出一種以甲醇為電池液,以醇脫氫酶鉑金為電極的細菌電池。人們還驚奇地發現,細菌還具有捕捉太陽能並把它直接轉化成電能的"特異功能"。最近,美國科學家在死海和大鹽湖裡找到一種嗜鹽桿菌,它們含有一種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約10%的陽光轉化成化學物質時,即可產生電荷。科學家們利用它們製造出一個小型實驗性太陽能細菌電池,結果證明是可以用嗜鹽性細菌來發電的,用鹽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見,讓細菌為人類供電已不是遙遠的構想,而是不久的現實。
新型電池
日本最大的手機製造商NEC公司正在研製一種使用甲醇和納米技術的燃料電池,該公司表示這種電池的電能儲量將是普通鋰電池的10倍,這意味著使用現有型號手機的用戶在一個月內無需對手機進行充電,或者持續24小時使用筆記本電腦。NEC表示將推出商用手機燃料電池。英國伯明罕大學的科學家則另闢蹊徑,不久前開發出一種只有幾毫米大小的微型發動機,有望用在手機等攜帶式設備上。別看這種小到可以放在指甲蓋上的發動機樣子不起眼,但提供的能量卻是普通電池的300倍。
科學家甚至還“異想天開”:用糖為手機提供能源。去年2月,兩位美國科學家宣布,他們已發明出世界上第一粒能效高的“細菌電池”。原來,電池電力來源是地下土壤中的細菌,它們可以消耗糖分,將能量轉換成電力。這種細菌名叫Rhodoferaxferriducens,生長在維吉尼亞州牡蠣灣附近地下深處沒有空氣的沉積層中,被看作是很有前途的糖分氧化介質。通常微生物電池一般的能效只有普通電池的“10%或者不到10%”,而這種新型細菌電池的能效是83%。
人們相信,手機所需的能源隨著手機技術的發展將不斷趨於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