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據初步調查,紫雲山自然保護區有木本植物105科,334屬,940多種。其中屬國家保護一、二、三類珍貴樹種有28種。紫雲山頂有一棵“銀杏王”,身高35米,胸徑2米,樹齡愈千年,仍虎虎有生氣,被譽為“壽星樹”。還有一顆連香樹,一樹萌出七棵,互相提攜,亭亭玉立,人稱“七姐妹”。每年四月,先花後葉,或鮮紅、或紫色,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七彩雲光,瞬息變幻、絢麗如霞。山坡溝谷遍布奇花異草,僅杜鵑花就有20多種。這裡藥用植被達700多種,有藥中三寶:竹節人參、靈芝、天麻草;有珍貴的黃蓮、杜仲、香榧、厚朴、回陽草、七葉一枝花。富繞的綠色走廊是動物的樂園。據初步調查,有動物資源60多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有水鹿、蘇門羚、大靈貓、穿山甲、華南虎、紅面猴、毛冠鹿、錦雞、銅雞、金錢豹、黑熊等21種。
景觀
紫雲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襄城縣境內,311國道,鄭南、許南公路穿境而過,距鄭、汴、洛、宛均百餘公里,平、 許、漯15—60公里,與石人山、少林寺、乾明寺聯為一體。景區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條河和眾多文物古蹟組成,面積40多平方公里。九山謂紫雲山、令武山、龜山、孟良山、焦贊山、尖山、首山、駱駝嶺、書院山。五湖一條河是紫雲湖、仙翁湖、天女湖、龍泉湖、六王湖、柳河。古蹟有明代御封紫雲書院,黃帝具茨山會大隗處,春秋老君洞,商周姜子牙故里,財神趙公明洞,楚六王冢,令武將軍墓祠,宋焦贊、孟良山寨,明芙蓉洞。 明代古蹟除紫雲書院外,明成化、弘治年間戶部尚書李敏,刑部尚書辛自修,工部尚書姚繼可,以及同時代名人、官宦兵部尚書許廓,副使辛訪,御史辛溉,詩豪辛鑣,戶部侍郎王錦,都御史王鑲,監察副使張寧。以及清代學者、著名理學家李來章等人宦跡遍布整個景區。千年道觀有下觀廟,仙翁觀,龜井祥霖觀,令山廟等大型建築群。自然景觀數皇帝御封的大面積槲林最為壯觀,年年秋後紅葉如三月春花,映照半邊天空和四周山峰、湖河裡川。九山映麗日,四面澗水響,一河千年流,五湖碧波漾。紫雲山風景區是中原的旅遊熱點。紫雲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襄城縣西南部,屬伏牛山系東麓,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條河組成,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有平頂山市“前花園”之美譽,現為國家AA級景區,省級森林公園。
紫雲山以“奇、秀、幽、古”而著稱,展江北第一槲林之風貌,示豐厚理學文化之瑰寶,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紫雲山上萬畝槲林,素有“江北第一槲林”之稱,暮春鬱鬱蔥蔥,蒼翠欲滴,深秋層林盡染,艷壓紅花;明代戶部尚書李敏在此建紫雲書院弘揚儒家文化,為當時中原理學中心,遂使紫雲山名揚天下。
歷史
在群峰簇擁下,紫雲山孤峰突兀,如石錘擂天、玉雕芙蓉。從山麓到山頂,梨園、山楂園,側柏、槐樹隨處可見。每 逢初春,漫山遍野的山楂花、槐花在陽光的照射下,如白血皚皚,與山頂的紫雲相映襯,景色別致,人稱“紫雲晴雪”,是郟縣八大景之一。該山頂部有紫雲寺,山腳有青龍泉,還有崇善寺、仙人洞等名勝古蹟。據傳,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的長女妙真、次女妙音曾在此修行(三女妙善在父城香山寺修行),在山頂建有十二級八角密檐式磚塔。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派大將尉遲敬得監工重修。明正德年間復修,著名文學家李夢陽撰文刻碑作記。據《三國志》載:東漢末年,曹操遷漢獻帝於許昌,廣開屯田,挾天子以令諸侯,在郟縣紫雲山北麓摩陂建立大型軍屯基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在山下摩陂建行宮,指揮了反擊關羽的襄樊戰役,大獲全勝,並在此發布“勞徐晃令”,犒賞三軍。此戰的勝利,為曹魏伐漢鋪平了道路。後人在山腳豎起“摩陂碑”,立石為記。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九月,魏明帝曹睿由摩陂行宮入駐許昌。次年正月,有青龍現於摩陂行宮井中。行宮留守官員火速上報。二月丁酉,魏明帝專程從許昌到郟縣摩陂觀龍,下令改年號為“青龍元年”,改摩陂為“龍陂”,改摩陂行宮為“龍城”,並賜郟縣男子爵人二級,同時免除郟縣窮寡孤獨者全年的賦稅。青龍年號歷時五載,是曹操政權的鼎盛時期。“青龍井”成為曹操鼎盛的象徵。
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曾率眾在此山頂安營紮寨,抵抗橫徵暴斂的統治者,黃巢寨垣至今還保留有當年的箭頭。為有效控制洛界公路和鄭南公路西線交通要道,“三線”建設時期,在該山建有林彪指揮所的外圍防禦工程——炮兵洞,當地人叫“仙人洞”。國家“七五”期間重點科研攻關項目、全國第一處恆壓噴灌實驗工程就建在該山西坡,該工程是中國農田水利建設史上的里程碑。每逢乾旱,一條條噴槍射出的水,如天公施雨,蔚為壯觀,其科研成果被列為中國大專院校教材。紫雲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秀麗幽靜的自然風光,吸引不少文人騷客到此賞景觀光,賦詩作記。明代著名文學家李夢陽詩曰:“相思汝水月,相見帝城春。紫羅雲煙回,青門柳色新。”
特色
是一條連綿百里,面積達六萬公傾的原始次森林帶,這裡被稱為南方最理想的動植物寶庫,最強盛的森林王國.遊玩線路:竹節人參、靈芝、天麻草 黃蓮、杜仲、香榧、厚朴、回陽草、七葉一枝花等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