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莖、葉。
性味
味苦、微辛,性微溫。
功效
和中止嘔,祛風止癢。
主治
噁心,嘔吐,風疹瘙癢。
相關配伍
治噁心,嘔吐:(柚木莖葉)粉3g,臘腸樹皮粉1g。沖服。(《西雙版納傣藥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20g;或研末。外用:適量,煎水洗。
採集加工
春、夏、秋季均可採收,切碎曬乾。
形態特徵
柚木,柚木硬木樹、脂樹。大喬木,高達40米;小枝淡灰色或淡褐色,四棱形,具4槽,被灰黃色或灰褐色星狀絨毛。葉對生,厚紙質,全緣,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5-45-(70)厘米,寬8-23-(37)厘米,頂端鈍圓或漸尖,基部楔形下延,表面粗糙,有白色突起,沿脈有微毛,背面密被灰褐色至黃褐色星狀毛;側脈7-12對,第三回脈近平行,在背面顯著隆起;葉柄粗壯,長2-4厘米。圓錐花序頂生,長25-40厘米,寬30厘米以上;花有香氣,但僅有少數能發育;花萼鍾狀,萼管長2-2.5毫米,被白色星狀絨毛,裂片較萼管短;花冠白色,花冠管長2.5-3毫米,裂片長約2毫米,頂端圓鈍,被毛及腺點;子房被糙毛;花柱長3-4毫米,柱頭2裂。核果球形,直徑12-18毫米,外果皮茶褐色,被氈狀細毛,內果皮骨質。花期8月,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900m以下的潮濕疏林中。我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引種栽培。原產印度、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藥理作用
1、抗癌作用。
2、其他:抗海洋微生物及抗錐蟲作用。
相關論述
《西雙版納傣藥志》:“治噁心,嘔吐,過敏性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