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的紅

《純粹的紅》是由文匯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竦。

基本信息

純粹的紅

純粹的紅純粹的紅
作者:陶竦

市場價:¥28.00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頁碼:382 頁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807414216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

內容簡介

切·格瓦拉曾是古巴革命和建設的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作為一個滿懷理想和鬥志的革命者,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並且影響了許多渴望理想和行動的青年人,甚至已成為當下青年中的一個時尚的符號。從這個意義上說,格瓦拉是跨越了時代的英雄,因而他所代表的人類為謀求自由、民主和正義的精神,也是不朽的。本書作者在充分掌握各種素材的基礎上,對主人公傳奇般的經歷,進行了翔實而客觀的描述,包括產生格瓦拉行為和精神的大背景,也作了詳細的介紹;它表現了一個不死的格瓦拉,從而也使讀者再次深切地感受到格瓦拉的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完美的人”(薩特語)。

本書對格瓦拉的定位是理想主義、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三位一體的英雄。對於後兩個主義,恐怕沒有多少人反對。而對於第一個主義,即“理想主義”,卻有人提出異議。按照他們的理解,理想主義是狂熱、無知、烏托邦等等的同義詞。我們並不否認,人類曾經深受理想主義災難之苦,20世紀更是理想主義災難的“高發期”。但如果換個角度,人存在的動力即在於“理想”的牽引。沒有理想,何以為人?恥談理想,才是真無知與真怯懦。烏托邦是人類進步的必由之路,“烏托”總比無所寄託為好。

這正是閱讀格瓦拉的意義所在。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30歲前不曾讀過切.格瓦拉,你就不懂得什麼叫作“青春激盪”;30歲後還在讀切·格瓦拉,說明你是純粹的理想主義者。

作者簡介

陶竦,上海市人,生於70年代,暢銷書作家,現供職於上海市政府。近年因緣際會,沉迷歷史政治,著有長篇系列作品《完美的人》、《美女史》等。其作品善於聚集重大題材,分析鞭辟入裡,關注人性真實,受到廣泛好評。

媒體推薦

1967年10月9日,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遇害。他的雙手隨即被殘忍地砍下,一時屍骨無覓,真身化為永恆。從這個意義上說,錯過了切·格瓦拉,不啻是和一種精神的失之交臂。時間已證明一切!

——網友“劍俠”

這是我床常放的一部人物傳記。每當遇到挫折與困難時,我都要翻一翻這本書,它驅除了我的煩惱與困惑,給了我力量的源泉。

——網友“程曉暉”

在鋼筋水泥的窒息的包圍中,如果你想喊,就請和我一起喊;切!切!切!……

——網友“泉山腳下”

真正打動我心的,是人類崇高的靈魂。在這些英雄面前,我流下了熱淚。

——網友“林俊南”

風呼嘯,路迢迢。“紅”塵瀰漫,蓑草連天。一柄重劍,兀立曠野,“切”進雲霄。

——網友“切鴻塵”

編輯推薦

《純粹的紅》前世今生:

《純粹的紅》的前身系海南出版社於2002年出版的《完美的人》。作為國內較早敘述切·格瓦拉生平事跡的傳記作品,一俟出版,即為書店及廣大讀者所矚目,並且一印再印,屢獲獎項。不過據作者介紹,隨著近年來對切·格瓦拉研究的不斷深入及相關史料的不斷被發掘,原來的版本日顯逼仄,急需要一部更全面而準確的傳記來完整反映這位偉人波瀾壯闊的一生,於是便有了現在的《純粹的紅》。相比《完美的人》,修訂版《純粹的紅》對原作作了3000多處刪改,使其行文更流暢,內容更簡練,閱讀感更強,加之近百幅經典圖片恰到好處的映襯,的確鑄成了迄今為止國內最優秀的切·格瓦拉傳

《純粹的紅》市場前景:

1967年10月9日,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遇害。他的雙手被殘忍地砍下,從此,真身化為了永恆。歲月之刀已抹平多少記憶,然而四十多年來,人們卻一刻都不曾忘記過他。所以後來,他的事跡被搬上銀幕,他的生平被寫成圖書,甚至於他的肖像被印在了青年人穿的T恤上。一句話,如果格瓦拉是不朽的話,有關於他的傳奇也將是不朽的。這也是我們推出這部圖書,並認定它會熱銷的真正原因;而錯過了切·格瓦拉,不啻是和一種精神的失之交臂。時間將證明一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阿根廷歲月

一、痛苦

二、哮喘

三、母親

四、微風

第二章 上路吧

一、4500公里:尋根之旅

二、探索之旅

三、戰士之旅

四、目標古巴

第三章 情種

一、女神

二、相知無言

三、在愛與欲之間

第四章 從軍醫到少校司令

一、“格拉瑪”號

二、槍

三、少校司令

第五章 最完美的混戰

一、第四縱隊

二、摧枯拉朽

三、舉世無雙的切·格瓦拉

第六章 領導古巴

一、鐵腕

二、挑戰風車

三、加勒比鏇風

四、游擊大師

第七章 三巨頭

一、豬灣戰役

二、飛彈危機

三、裂痕

四、神秘離去

第八章 幻滅

一、剛果河畔

二、布拉格的搖滾

第九章 血色星空

一、基地

二、玻利維亞日記

第十章 從英雄到符號

一、死亡之美

二、他的事業

三、安息

四、從偶像到符號

……

文摘

第一章 阿根廷歲月

痛苦

這個蒙難的拉丁美洲的英雄,僅憑著痛苦的氣質,就足以讓整個世界為之折腰。1960年3月6日,在哈瓦那人民紀念“庫弗”號輪船80名遇難者的集會上,他為世界留下了那張經典的照片:頭戴綴著小金星的貝雷帽,帽檐下倔強地捲曲著烈焰般飛騰的長髮,成熟的臉龐上,布滿刀切斧鑿般沉痛的表情。愁眉緊鎖,一雙原本明亮有神,卻因痛苦而變得陰鬱深沉的眸子,凝視著遠處排山倒海的人民。這是他最常見、最自然的表情。他的一生,始終被迷惘、思索、痛苦所包圍,於是,他就總是這副陰鬱、深沉的樣子。陰鬱和深沉,配上高大挺拔的身材、鮮明俊朗的臉形,以及崇高正義的事業、男子漢堅韌不拔的品質,很容易組合為一幅不朽英雄的畫像。照片正憑藉著這些特質,成為世界上流傳最廣的一幅肖像。拍攝者阿爾韋托·科爾達說過,“我永遠忘不了他當時那既堅定又痛苦的目光”;世界也永遠忘不了他那堅定而痛苦的目光。痛苦是他與生俱來的特質。這個帶著先天性疾病降生人世,又不幸早早罹患終生痼疾的人,很小起就與痛苦結下了不解之緣。小時候拍照時,他總是面帶微笑,以期顯得和健康人一般無二。但作家帕科·伊格納西奧·泰沃卻在他5歲時的一張照片上發現他“因哮喘病而穿著平時的服裝,滿臉愁容地站在游泳池中。看來他已經懂得,下水時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他可能在內心深處感到了自己生理上的弱點。他顯得很不高興……”那時,他年幼孱弱,對造化的擺布束手無策,他的痛苦只能是對個體不幸的悲哀。後來,他長大了,變得和常人一樣強壯——儘管他終生與病魔抗爭——尤其以意志堅強著稱,也曾因愛情、友誼、理想、勝利而綻放孩子般的、“使許多婦女為之動心的帶有傷感的微笑”,但痛苦卻始終沒有離開過他。面對著印第安人、麻風病人、陣亡的戰友,面對著獨裁統治和北方鄰國的無理挑釁,面對著理想的受挫和前途的茫然,他抑鬱沉默,甚至潸然淚下。這時候,他的傷感、痛苦是為了正義、理想和人類,是普羅米修斯和西緒弗斯的痛苦。他徹底被痛苦征服,是在生命的終點。1967年10月9日,在生命的最後一天,他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眼窩深陷,像是在苦苦思索,卻找不到答案。但他在臨死前,帶著嘲諷的口氣,對劊子手說的那句充滿英雄主義的話:“你是來殺人的。開槍呀!膽小鬼!” 卻昭示世人,他的痛苦,只是一位徹底的理想主義者為無法為理想奮鬥所產生的深切痛苦,絕不是一個失敗者的哀嘆。他是帶著理智的自信離開人世的。他死了,痛苦自此從他身上消失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