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額金翅雀阿里亞種

紅額金翅雀阿里亞種(學名:Carduelis carduelis caniceps)是紅額金翅雀的一個亞種。分布於喜馬拉雅西部克什米爾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喜馬拉雅山。

外形特徵

體略小(14.5厘米)的雀鳥。嘴細,額及胸兜紅色,具醒目的黑、白及黃色翼斑。中國的亞種比歐洲的亞種灰色較重且頭無黑色。叉形的尾黑色,尾端有狹窄白色。幼鳥褐色較重,頭頂、背及胸具縱紋,頭無紅色但具黃色的寬闊翼斑。

虹膜-深褐;嘴-粉橙;腳-粉褐。

大小量度:體重♂14-22g,♀15-22g;體長♂117-141mm,♀122-143mm;嘴峰♂12-14mm,♀13mm;翅♂79-84mm,♀76-82mm;尾♂50-55mm,♀52-55mm;跗蹠13-15mm,♀13-15mm。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中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也棲息於人工針葉林和鄰近的農田、草原、果園和居民點附近。海拔高度為3000-4500米。活動在海拔較低的低山溝谷、草原灌叢和農田與居民點附近,有時也出現在有稀疏植物的半荒漠地帶。

生活習性

除繁殖期外多呈小群,有時亦成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不喜歡茂密的森林,多在林緣疏林、山邊稀灌叢、溪流、溝谷灌叢草地和樹上覓食。飛行直而快,且飛得較高,常常發出彼此相互聯絡的‘嗞、嗞’叫聲。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西藏(西部噶爾、札達、普蘭)

國外分布:喜馬拉雅西部克什米爾

繁殖方式

繁殖期5-8月,4月即開始分散、占區和配對營巢。1年繁殖1-2窩,營巢全由雌鳥承擔,巢多置於樹上部枝葉茂密的側枝外端,隱蔽甚好。巢呈杯狀,主要由柔軟的草莖、草葉、植物纖維和大量羊毛等材料構成,內墊有植物絨和獸毛。每窩產卵3-5枚,多為4枚。卵淡藍白色,稀疏的被有灰褐色或紅褐色斑點;偶爾也見有呈淡白色或粉紅色的,稀疏的被有暗紅色或紫色斑點,或完全無斑。卵的大小為16.8-19.4mm×12.2-13.9mm。孵卵完全由雌鳥承擔,雄鳥給雌鳥餵食,孵化期13天。雛鳥晚成性,孵出後由雌雄鳥共同餵養,幼鳥留巢期13-14天。幼鳥離巢後的第一周仍依賴親鳥餵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