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高加索號重巡洋艦

紅色高加索號重巡洋艦

蘇聯的“紅色高加索”號巡洋艦是蘇聯海軍中的第一艘重巡洋艦,是沙俄1913年開工的“斯維蘭那”級輕巡洋艦的後繼艦“拉扎列夫海軍上將”號改造而成。該艦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和指導方針影響下的產物,是一艘臨時應急的實驗艦,與西方同類軍艦相比,在噸位(7480噸對條約規定的1萬噸)、火力(4門180毫米炮對6~10門203毫米炮)、機動力(29.5節對31節)方面都相去甚遠,防禦水平也稍顯不足,落後了整整一個時代。在二戰期間,該艦沒有機會參與海上對抗,也沒有能力對制海權的爭奪產生足夠的影響,只是充當武裝運輸艦和對岸火力支援的角色。

發展沿革

1917年11月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後,為鞏固革命成果,蘇維埃政權將主要精力放在對內鎮壓叛亂和對外抵抗帝國主義干涉上。大量的紅軍水兵被變成陸戰部隊投入作戰,海軍處於被忽略的地位。雖然在取得內戰和反干涉勝利後,布爾什維克意識到要建立強大的海軍,但由於財力有限,海軍建設依舊停滯不前。

紅色高加索號重巡洋艦 紅色高加索號重巡洋艦

1922年,五大海軍列強在華盛頓簽署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由此誕生一種新的艦種“條約型巡洋艦”。條約規定,“條約型巡洋艦”的排水量在1萬噸,並安裝不超過203毫米口徑的主炮。到了1924年各海軍列強都提出了各自的條約型巡洋艦設計方案。為了防止列強在未來的戰爭中進攻蘇維埃,又由於沒有財力建造同類的巡洋艦,於是蘇聯將目光瞄上了在沙俄時代為竣工的巡洋艦上,將它們進行一定的改裝和強化,獲得與條約型巡洋艦對抗的能力。這是保證短期內形成戰鬥力,且又耗費最小的方案。

紅色高加索號重巡洋艦 紅色高加索號重巡洋艦

經過全面考察,蘇聯海軍選定“拉扎列夫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作為改裝艦體。這種輕巡洋艦屬於一戰前俄國設計的一批預定用於波羅的海和黑海作戰的近岸巡洋艦,包括“斯維特蘭娜”級和“納希莫夫海軍上將”級兩個批次。“拉扎列夫海軍上將”號屬於“納希莫夫海軍上將”級,水線長163.2米,型寬15.7米,吃水5.6米,標準排水量7480噸,航速29.5節,主炮為15門130毫米火炮,編制人員630人。該艦於1913年10月13日在俄國造船公司烏克蘭尼古拉耶夫船廠開工建造,由於一戰爆發嚴重影響了工程進度,直到1916年6月21日才下水,到十月革命爆發時還尚未完工。十月革命後,完工度僅有63%的該艦一直處於停工狀態,雖然歷經內戰和長期無人維護,但是其艦體保存完好,沒有任何損壞,是實施改裝的首選。

1925年在獲得蘇維埃政權批准後,蘇聯海軍設計人員正式開始重新設計,最初設計師想在該艦上安裝8門203毫米口徑火炮,並採用雙聯裝炮塔,這樣火力就不弱於西方的條約型巡洋艦。但如此小的排水量顯然這種想法太冒進,後改用6門180毫米口徑火炮,並安裝於3座炮塔內。儘管如此,對一艘近岸巡洋艦的艦體而言,還是偏重,最終將火炮改為4門,安裝於4門炮塔內。1926年12月14日還在改裝設計中的該艦被命名為紅色高加索號。

1927年9月,紅色高加索號改裝設計方案得到批准,改建工程迅速展開,但由於蘇聯缺乏材料、技術人員和有經驗的工人,實際改建工程進行了四年多,直到1932年1月25日才正式完工。完工後的該艦全長169.5米,寬15.7米,吃水6.6米;標準排水量達到7480噸,滿載排水量9030噸,編制人員880名。完工時安裝4門180毫米主炮,4門100毫米副炮,2門76毫米高射炮,4挺8毫米高射機槍,12具533毫米發射管。

技術特點

艦體外型

紅色高加索號重巡洋艦 紅色高加索號重巡洋艦

由於艦體已經完工,大規模修改艦體的成本和風險都太高,因此該艦基本保留了“納希莫夫海軍上將”級的狀態,採用垂直首和首樓艦型。但是為了增加內部空間,安排更多的艦員住艙,首樓部分被延長,使得外板從艦首一直延伸到3號煙囪的位置,在外形上更加簡潔流暢。艦尾部分則是個奇特的組合,水下部分是巡洋艦尾,水上部分又是一個方型結構。上層建築則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改。首先是原先的15座單管130毫米炮(包括甲板炮和炮廓炮)被4門單管180毫米炮塔炮取代。新主炮沿艦體中軸線安裝,首尾各2座,呈背負式布置。原來的雙桅三煙囪布局改為雙桅雙煙囪布局。因為需要安裝更多的指揮和火控設備,單桿桅被取消,前桅採用大型三腳桅,以方便設定所需的高射炮測距儀。後桅則是獨特的四角桅,同時保留吊車,但不是原來的小艇吊車。原來的1號煙囪和大量的通風管被拆除,只保留了2、3號煙囪。與原設計相同的是,2號煙囪依舊比3號煙囪粗。救生艇集中布置在2號煙囪周圍。3號煙囪上的探照燈平台被保留,但位置比原來設定的高。

紅色高加索號重巡洋艦 紅色高加索號重巡洋艦

1號煙囪拆除後可使前部艦橋建築向後延伸,取得了更多的空間,形成了高大的5層建築結構。後桅基部也增設了上層甲板室。從艦橋頂至桅中部平台乃至桅頂布置各種射控設備,其中前後桅頂各有一套高射指揮儀。

紅色高加索號巡洋艦的裝甲防禦也保留了“納希莫夫海軍上將”級的基本設計。其舷側水線裝甲厚度為75毫米,分布於水線部位上下;舷側上板裝甲厚度25毫米,從水線裝甲上沿往上延伸至主甲板。這些裝甲和一戰時期的軍艦一樣,從艦首一直覆蓋到艦尾為止。水平防禦由雙層裝甲甲板組成,分別位於主甲板和下甲板,單層厚度20毫米。這樣水平裝甲和垂直裝甲結合,形成了上下兩個裝甲盒結構。此外,該艦沒有任何水下防禦手段,是一個嚴重的缺陷。

甲板炮被炮塔炮取代後,主炮的防禦也有所提高。炮塔最厚的面板裝甲厚度75毫米。另外,司令塔裝甲厚度為75毫米。紅色高加索號巡洋艦的裝甲防禦水平大體與條約型巡洋艦相當,但防禦分布不夠科學,重點部位防禦不足,造成噸位和裝甲的浪費。

主炮副炮

紅色高加索號巡洋艦使用的是B-1-K1931年型60倍徑180毫米主炮。該炮炮身重18.2噸,炮長10.66米,身管長10.11米,設計炮膛壓力4000千克/平方厘米,炮彈重97.5千克,發射藥包40千克,炮口初速1000米/秒,后座距離0.9米,使用穿甲彈射程37130米,設計射速6發/分,實際射速4發/分。該炮威力巨大,是蘇聯海軍期望彌補火炮口徑不如西方203毫米口徑所片面追求的。但是這種火炮的膛線磨損極快,甚至身管壽命不超過10發,也就是說在實戰中只要打幾發炮彈,之後射出的炮彈就會出現極大的偏差,等於是廢炮。後來在義大利安多爾薩公司的技術援助下,將火炮身管縮短至57倍口徑,發射藥包減輕至37.5千克,炮膛壓力和炮口初速分別降至3200千克/平方厘米和920米/秒,並採用更疏的膛線分布才緩解了問題,使身管壽命達到320發,具備了實戰能力。但是,該炮採用人工裝填,不僅射速慢,而且還加重了炮塔人員的負擔。

主炮全部安裝於單裝炮塔內,炮塔轉角處多呈圓弧過渡,全重192噸。火炮俯仰角-5度至+60度,可在任意角度裝填。炮塔和火炮使用電動機驅動,火炮俯仰和炮塔旋轉的速度為8度/秒。每個炮塔下面的彈藥庫備彈224發,總備彈896發。該艦安裝4門1911年式102毫米60口徑單裝無防盾副炮。該炮由著名的奧布霍夫斯基鋼鐵工廠設計製造,炮身重2.8噸,身管長6.1米,膛壓2480千克/平方厘米,后座距離0.71米,射速12發/分,身管壽命800發。使用彈種多樣,其中榴彈30千克,炮口初速823米/秒,最大射程16100米。

高射炮使用過多種,最初安裝的是1914/1915年式76毫米高射炮,後來換裝義大利100毫米“米尼茲尼”高射炮,還加裝過1935年式34-K型76毫米高射炮。1914/1915年式76毫米高射炮全重1300千克,炮身重440千克,30倍口徑,炮長2.3米,膛壓2300千克/平方厘米,射速30發/分(理論),實際10~12發/分,身管壽命5000發。炮彈重6.5千克,炮口初速588米/秒,最大射高5800米。

義大利100毫米“米尼茲尼”高射炮是引進奧匈帝國斯科達兵工廠K10與K11型火炮的義大利生產型。火炮炮身重2220千克,50倍口徑,實際身管長4.7米,膛壓2800千克/平方厘米,射速12發/分,身管壽命500發。炮彈重28.2千克,炮口初速800米/秒,最大射程19570米,最大射高10000米。採用雙聯裝炮塔,全重14.8噸,火炮俯仰-5度至+78度,俯仰速率7度/秒,旋迴速率13度/秒。

1935年式34-K型76毫米高射炮炮身重1263千克,55倍口徑,身管長3.97米,膛壓2500千克/平方厘米,射速15~19發/分,身管壽命1800發。使用彈種多樣,其中榴彈11.5千克,炮口初速810米/秒,有效射高6500米,火炮安裝於單裝炮塔內,炮塔重4.87噸,俯仰-5度至+85度,俯仰速率8度/秒,旋迴速率12度/秒。由於該艦歷經多次改裝,裝備過的輕型防空武器也有很多種。其中防空機關炮包括21-K型45毫米火炮、70-K型37毫米火炮以及20毫米“厄利孔”火炮。高射機槍包括馬克沁7.62毫米高射機槍和Mk3型4聯裝12.7毫米高射機槍。

該艦在後煙囪之後的主甲板兩側各安裝2座3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具備每側6具發射管的強大魚雷火力,裝備的是53-27型魚雷。該雷1927年開始服役,直徑533.4毫米,長7米,全重1710千克,雷頭裝藥265千克,最高航速45節,射程3700米(45節)。在後部主甲板上,兩側自魚雷發射管之後各設定一條水雷導軌,延伸至艦尾,艦上可攜帶100枚水雷。

艦載機

紅色高加索號巡洋艦安裝了1座德國海因克爾公司提供的飛機彈射器,並使用同一公司的HE55型水上飛機。理論上該艦可以搭載2架,實際上由於空間不足,只能攜帶1架。HE55型水上飛機為1930年設計的單發艦載水上偵察機,在蘇聯海軍編號為KR-1。該機長10.4米,翼展14米,空重155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194千米/小時,巡航速度172千米/小時,航程800千米,巡航力5小時30分鐘,升限4800米,乘員2名,安裝1挺自衛機槍。

後計畫搭載自己生產的KOR-1水上飛機。KOR-1為單發雙翼艦載偵察水上飛機,正式編號為Be-2.該機1936年完成設計,全長8.88米,翼展11米,高4.42米,最大起飛重量2486千克,裝1台M-25A空冷星型9汽缸活塞發動機,輸出功率700馬力,最高飛行速度277千米/小時,巡航速度245千米/小時,航程530千米,升限6600米,乘員2名,安裝3挺7.62毫米自衛機槍,可攜帶100千克炸彈。

動力系統

原“納希莫夫海軍上將”級安裝14台英國製造的亞羅式油煤混燒鍋爐和4檯布朗-柯蒂斯式蒸汽輪機,輸出功率55000馬力,最大航速29.5節。鍋爐分別設定於前中後3個鍋爐艙內,分別為4、6、4台。在改裝中,前部鍋爐艙被取消,鍋爐設備拆除,連帶煙道的空間一起移作它用。中部、後部鍋爐艙保留,並進行改造,將10台鍋爐全部改裝成燃油鍋爐。輪機艙未作大的改動,前後輪機艙各布置2台輪機,左右並列。其中前輪機艙的2台靠艦體外側布置,驅動2根外側推進軸;後輪機艙的2台靠內側布置,驅動2根內側推進軸。推進軸頂端各安裝1具3葉推進螺旋槳。與納希莫夫海軍上將級相比,紅色高加索號總輸出功率不變,最大航速保持不變。可攜帶重油1600噸,巡航力為3500海里/15節。相比同期的條約型巡洋艦,其動力設備顯得陳舊落後,航速也不夠快,續航力也相當不足。

改裝升級

紅色高加索號重巡洋艦 紅色高加索號重巡洋艦

紅色高加索號巡洋艦完工後又進行了一系列修改。首先是1932年5月因為碰撞事故維修而更換了全新的艦首,原先的垂直首改成了一個小型飛剪首。同時在首主炮之前的首樓甲板兩側增裝防浪板,以提高軍艦在遠洋航行中的抗浪性。此後的改裝主要集中在防空武器的升級。1936年以後,1914/1915年式76毫米單管高射炮被義大利製造的100毫米“米尼茲尼”高射炮取代,並用全新的4座21-K型45毫米機關炮取代了陳舊的馬克沁7.62毫米高射機槍。同時,還試驗性搭載過KOR-1型水上飛機。在二戰爆發之後,因為近岸防禦水上飛機作用有限,而改裝防空武器需要節約更多的噸位,因此拆除了飛機彈射器。到1940年大修時,2座1935年式34-K型76毫米帶防盾的高射炮被安裝於Y炮塔之後的後部甲板。還曾計畫參照驅逐領艦“塔什乾”號上安裝的主炮,將180毫米單管主炮更換成130毫米雙聯裝主炮,但因火炮交付時間過長而取消。

衛國戰爭爆發後,根據實際戰鬥需要,又再度加強防空火力。1942年秋在波季進行的維修中,該艦又加裝了2座100毫米“米尼茲尼”高射炮,是從沉沒的姐妹艦“紅色烏克蘭”號(即原“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上拆下的。另外還安裝了10座37毫米70-K型半自動機關炮,拆除了後部一對魚雷發射管,在B和X炮塔上各安裝了1座Mk3型4聯裝12.7毫米機槍,還安裝了20毫米“厄利孔”機關炮。到1944年,防空武器增加到12門100毫米火炮(6座雙聯裝)、2門76毫米火炮(2座單管)、4門45毫米機關炮(4座單管)、10門37毫米機關炮(10座單管)、8挺12.7毫米機槍,以及若干20毫米機關炮。

服役經歷

紅色高加索號巡洋艦完工後就地加入黑海艦隊,1932年5月,該艦在海上與“共產國際”號發生碰撞,艦首受到重創。1933年修復後以全新面貌出訪了土耳其、希臘和義大利,回國後一直在黑海水域活動。

1941年6月22日,衛國戰爭爆發後,“紅色高加索”與“紅色烏克蘭”號、“共產國際”號和一批驅逐艦一起開赴塞瓦斯托波爾港外,進行防禦水雷陣的布設。9月整整一個月在敖德薩戰線作戰,一面護送海上運輸隊將第157步兵師運送到奧德薩,一面以火炮支援陸上部隊。該艦還搭載第3海軍陸戰團1個營從塞瓦斯托波爾出發,在羅馬尼亞軍隊戰線後方成功實施兩棲登入,消滅了位於豐坦卡和多分諾夫卡附近的羅馬尼亞海岸炮兵。10月3~6日,該艦又掩護護航隊將第157步兵師從奧德薩撤回到塞瓦斯托波爾。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打響後,該艦先把在克里米亞被分割的部隊撤回塞瓦斯托波爾,後又從高加索港口運來援軍。其中12月7~13日和21~22日,就分別協助將第388步兵師和第354步兵師從諾沃羅西斯克和圖阿普謝運送到塞瓦斯托波爾。隨後該艦參加了刻赤-費奧多西亞戰役,12月25日返回諾沃羅西斯克裝載第44集團軍人員和300枚水雷,29日抵達費奧多西亞港,將運載的部隊送上海岸後,又以火炮支援作戰,戰鬥中被敵軍火力擊中17次之多。

1942年1月1~3日,輕傷不下火線的紅色高加索號又為刻赤半島橋頭堡的蘇軍送去增援力量和補給品,返航時遭到德軍第77俯衝轟炸機聯隊第2大隊的JU-87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的圍攻,4發炸彈使舵機、左推進軸受損,1個推進器掉落,艦尾破損進水嚴重,艦體嚴重下沉,吃水增加了5米。該艦在驅逐艦“能幹”號的掩護下回到諾沃羅西斯克進行緊急搶修,再航行到波季進行徹底修復,直到10月才恢復戰鬥力。10月20~23日,回到戰線的紅色高加索號與“紅色克里木”號、3艘驅逐艦將第8、9、10近衛步兵旅的12600人從波季運送到圖阿普謝。

紅色高加索號重巡洋艦 紅色高加索號重巡洋艦

1943年2月4日,蘇軍在諾沃羅西斯克以西、德軍戰線之後實施一系列的兩棲登入,紅色高加索號參與了掩護護航隊和火力支援任務。但到了10月,隨著塔曼橋頭堡戰鬥的失利,史達林嚴令禁止海軍大型艦隻出戰,除非得到他的批准,這就實際宣告該艦退出了戰爭。

隨後紅色高加索號無所事事,至1947年5月12日改成訓練艦。蘇聯海軍進入飛彈時代後,該艦被拖出來當飛彈試驗的靶艦,1952年11月21日在SS-N-1飛彈試驗中被擊沉。

紅色高加索號巡洋艦是蘇聯海軍在這一艦種乃至海軍建設方面積極而有效的嘗試。面對西方列強海軍的強大威懾力,蘇聯海軍選擇了一條簡捷方便的抗衡道路。就軍艦建造史而言,在總結紅色高加索號建造和使用的基礎上,蘇聯海軍又建造了基洛夫級重巡洋艦及後續一系列大噸位巡洋艦,從而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7,480噸
滿載排水量:9,030噸
艦全長:169.5米
艦全寬:15.7米

吃水:6.3米
動力裝置:10×燃油鍋爐 4×齒輪的葉輪機
軸數:2
動力輸出:55,000馬力
航速:29.5節
艦載燃油量:1600噸
續航力:3,500海里/15節
武器:4座單聯裝180毫米主炮;4座雙聯裝100毫米副炮;2門76毫米高炮;8門47毫米高炮,8座單聯裝20毫米機關炮;4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水雷100枚
水上飛機:1架KOR-1型水上偵察機
艦員:880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