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紅腳苦惡鳥指名亞種【拉丁學名】Amaurornisakoolakool
【命名時間】Sykes,1832
【英文名稱】BrownCrake,BrownBush-hen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鶴形目、秧雞科、苦惡鳥屬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分布範圍
外形特徵
紅腳苦惡鳥指名亞種是中型涉禽。上體橄欖褐色,頭側、頸側和胸藍灰色,頦、喉白色,腹和尾下覆羽橄欖褐色。嘴綠色,腳紅色。成鳥兩性相似,雌鳥稍小。體色暗淡無斑紋,頭頂、後頸、上體、兩脅和尾下覆羽均橄欖褐色。頦、喉污白色,頭側、頸側和胸均藍灰色,向後到腹漸變為橄欖褐色。幼鳥:虹膜褐色,下體淡灰色。雛鳥絨羽黑色。虹膜紅色,眼瞼橘紅色。嘴橄欖綠色,腿、腳紅色,爪灰褐色。
大小量度:體長250-280cm;嘴峰♂31-33 mm,♀ 26-30 mm;翅♂ 132-138 mm,♀120-135mm;尾♂63-67 mm,♀62-64 mm;跗蹠♂53 -55 mm,♀48-50mm。 (註:雄性——♂;雌性——♀)
生活習性
棲息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的長有蘆葦或雜草的沼澤地和有灌木的高草叢、竹叢、濕灌木、水稻田、甘蔗田中,以及河流、湖泊、灌渠和池塘邊,也生活在人類住地附近,如林邊、池塘或公園,在湖泊周圍村落附近水域的水草中,也見於近水的水稻田、麥田、紫穗槐和野薔薇叢中。一般成對活動。性機警、隱蔽,白天在植物茂密處或水邊草叢中活動。善於步行、奔跑及涉水,行走時頭頸前後伸縮,尾上下擺動。平時很少見其飛翔,受驚後多奔跑隱入草叢中或短距離飛行。叫聲:拖長顫哨音,降調。性羞怯,多在黃昏活動。尾不停地抽動。部分夏候鳥,部分留鳥。雜食性,動物性食物有昆蟲(甲蟲、蚱蜢等)及其幼蟲、鞘翅目成蟲、螟蛾及其幼蟲、螞蟻、蝸牛、螺、鼠,蠕蟲、軟體動物、蜘蛛、小魚等;也吃草籽和水生植物的嫩莖和根。其中植物性食物有苕子種子、野荸薺籽、稗、瓜子、谷、大麥、小麥、植物種子和蘆葦莖;另有砂礫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