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簡介
紅牛南山公開賽始於2002年,是目前國內連續舉辦時間最長的、影響力最大的單板滑雪國際賽事,同時也是亞洲最高級別的單板障礙技巧賽事。(該類賽事以賽道長、障礙和跳台多、運動員技術動作豐富而成為最具觀賞性的單板滑雪賽事比賽。將於2014年成為冬奧會正是比賽項目。)
紅牛南山公開賽10年共有近百位世界頂尖滑手參加比賽,見證和推動了單板滑雪運動在中國的發展歷程,被譽為中國單板滑雪運動的一面旗幟。2012年紅牛南山公開賽將迎來10周年慶典,這將是中國單板滑雪運動的里程碑。
賽事起源
緣起:南山單板玩家聚會2001年,北京最早的雪場——南山滑雪場開始營業。但它當時僅有一條初級雪道,玩滑雪的人不過星星灑灑幾十人,玩的都是雙板。來中國學習的Steve,出生在滑雪世家,擁有十多年單板雪齡,剛剛20歲就已是奧地利有名的單板滑手了。一次意外受傷使他無法專職滑雪,來到中國一邊養傷一邊學習中文。很快傷愈的Steve為了滑雪從黑龍江亞布力雪場來到北京南山,成為了當時中國第一個“單板滑雪教練”。
雖然在南山雪場落了腳,成了“單板教練”,卻有名無實,因為Steve看到南山雪場基本沒人玩單板,他的所謂“徒弟”就是雪場的十幾個雙板教練。而徒弟們似乎對單板滑雪並不感冒,那時的Steve感覺到很沮喪。
經過一年經營,來南山雪場玩滑雪的人多了起來。南山雪場位於北京密雲郊區,是當時離市區最近,也是綜合條件最好的雪場,所以吸引了很多住在北京市區的老外們來玩滑雪,在老外們的帶動下,南山雪場漸漸有了中國人玩單板。
2002-2003年的雪季,經常來南山玩單板的人已經有數十人之眾了。過了春節,眼看天氣越來越暖和,離雪場關閉的日子不遠了。一天滑完雪,Steve與樊磊和李雨閒聊:“雪場要關了,我們搞個聚會吧,也算哥幾個對明年雪季一起玩有個約定”,兩人當即贊同並且提議“規模搞得大些,把東北的哥們也叫過來”。Steve說,“那就搞個比賽吧!”。於是,三人開始分頭邀約。
“中國單板玩家首次南山聚會”的訊息很快傳遞出去。2003年2月初,20多個單板滑雪愛好者聚首南山雪場。沒有裁判,沒有積分,沒有賽道,沒有獎金,有的只是一群單板玩家的快樂和一箱獎勵給勝利者的啤酒。一個玩家自發的單板聚會和比賽就這樣誕生了。後來,每到雪季末,Steve就組織大家搞一次單板玩家聚會和比賽,這成了南山的傳統,也成了Steve樂此不疲的“年度大事”。這個“大事”就是延續至今的“紅牛南山公開賽”。
賽事歷程
十年賽事“紅牛南山公開賽”十年大事記第一屆 2003年 雪季末3個狂熱分子發起的單板滑手聚會,獎品為一箱瓶酒;
第二屆 2004年 第一次引入正規賽制,設定裁判;第一次為冠亞季軍頒發獎品;
第三屆 2005年 第一次修築了參照國際標準的完整比賽賽道;第一個單板公園——南山麥羅單板公園正式創立;
第四屆 2006年 第一次邀請國際頂級選手進行賽前表演;
第五屆 2007年 成為TTR世界單板滑雪巡迴賽中國賽,列入TTR全球積分體系;紅牛開始贊助比賽,南山公開賽進入國際水準單板大賽時代;
第六屆 2008年 按照TTR三星級標準重新設計與建造了更加專業的比賽賽道;
第七屆 2009年 中國單板新星選手首次拿到TTR名次,帶動年輕滑手參賽熱情;
第八屆 2010年 賽事升級為TTR四星級;中國滑手王磊第一次拿到TTR積分,進入決賽;
第九屆 2011年 中國滑手“小虎”滑出中國選手歷史最好成績;
第十屆 2012年 賽事升級為TTR五星級;
賽事文化
在Steve看來,多樣性是單板滑雪運動的生命力,每屆紅牛南山公開賽,他都會設計不同的賽道,邀請不同風格的滑手,製作新奇獨特的視頻,並且把這些都收入他的單板電影。每一次在紅牛南山公開賽上看到滑手做出一個新的動作,他都會興奮得手舞足蹈。在單板的世界裡,動作就是傳奇。
玩單板就是要表達個性,崇尚隨意的生活態度,享受簡單的快樂。玩單板的人最注重風格的不同,不光是個性創意的單板,還有各式花樣的玩法,包括穿著、髮型、裝飾風格,聽的音樂,喜歡的顏色等,都要與眾不同。正像Steve說的,“單板就是——你微笑,跟好朋友們一起玩,只要簡單的、純粹的玩。單板就是我們的生活”。
第十屆紅牛南山公開賽
第十屆紅牛南山公開賽是經TTR世界單板巡迴賽批准和認證的五星級賽事,也是亞洲地區最高級別的單板滑雪障礙技巧賽。屆時將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少與10個國家)的26位頂尖高手爭奪5.25萬美元的總獎金,並邀請前9屆的冠軍選手參與紅牛南山公開賽10周年慶典活動。
賽事概況:
比賽名稱:紅牛南山公開賽(第十屆)
日期:2012年1月7日(資格賽,面向國內選手)
2012年1月14-15日(預、決賽)
地點:北京南山雪場麥羅單板公園
級別:TTR五星級
獎金總額:5.25萬美元
參賽選手:共28人,包括22名國外選手(其中世界排名前10的選手3人以上)、6名中國選手(資格賽前5位以及上屆成績最好的中國選手)
賽事基本信息對照表
賽事級別 | 獎金 | 資格賽選手 | 正賽選手 | 競賽裁判 | |
資格賽 | 正賽 | ||||
TTR二星 | TTR五星 | 5.25萬美金 | 50人以上 | 26人 | TTR國際裁判4人 |
8.國際選手名單
Atsushi Ishikawa (JPN / 日本) Flow/Quiksilver/Spy
Anton Bilare (SWE / 瑞典) Nitro/Rip Curl
Austin Smith (USA / 美國) Nike/Nitro
Nick Brown (NZ / 紐西蘭) RPM/Burton/Dragon
Nils Arvidsson (SWE / 瑞典) Nitro/Rip Curl
Kazushige Fujita (JPN / 日本) Head/Union/Electric
Knut Eliassen (NOR / 挪威) Nitro/Smith
Nick Hyne (NZ / 紐西蘭) Ride/Smith/Lower
Aljosa Krivec (SLO / 斯洛維尼亞) Apo/Horsfeathers/Deeluxe
Sergey Lapushkin (RUS / 俄羅斯) DC/Vivax
Lee Yongho (KOR / 韓國) Nike/Salomon/Electric
Brian Fox (USA / 美國) Nitro/Quiksilver
Teddy Koo (KOR / 韓國) Nike/Salomon/Electric
Sam Hulbert (USA / 美國) Ride/Smith/Neff
Juuso Laivisto (FIN / 芬蘭) Red Bull/volcom/Ride
Joachim Krogstie (NOR / 挪威) Burton/Analog/Anon
Maxence Parrot (CAN / 加拿大) Oneill/Ride/Oakley
Matthias Weissenbacher (AUT / 奧地利) Quiksilver/Gnu
Petja Piiroinen (FIN / 芬蘭) Flow/billabong
Antoine Truchon (CAN / 加拿大) Nitro/Oneill/Smith
Kevin Backstrom (SWE / 瑞典) Nike/Rome
Roope Tonteri (FIN / 芬蘭) Burton/A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