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紅星水庫鰱魚外型體呈長紡錘形,略側扁,頭部接近體長的三分之一左右,鱗片細小,腹部近白色,無異味,口感甘而有質感,腥味淡而鮮味濃,肉質細嫩,商品魚每尾平均重達二千克左右。
內在品質
紅星水庫鰱魚肉中蛋白質含量豐富,粗蛋白含量大於16%;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每100克鰱魚肉中含鈣大於120毫克,含鐵大於1毫克,含磷大於200毫克,含鋅大於3毫克,含鎂大於25毫克;含粗脂肪大於1毫克,亞油酸大於總脂肪酸含量的3%,亞麻酸大於總脂肪酸含量7%,油酸大於總脂肪酸含量17%,硬脂酸大於總脂肪酸含量3%,棕櫚酸大於總脂肪酸含量21%。鰱魚的肝臟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紅星水庫位於阿城東部,是目前哈爾濱周邊最近的山水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濃厚、生態保護完好的大型旅遊度假風景區。總規劃面積近八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占六平方公里,其餘為水面面積及灘地面積,區域內林地豐茂、植被完整、空氣清新、景色怡人,庫內水資源儲量極為豐富,庫區位於丘陵區,以基央裂隙水為主,加之岩石節理髮育,植被良好,地下水非常豐富,礦化度低,水庫周圍岩性為安山岩,溝谷向庫區流水。庫區水的來源基本為天然降雨自然形成的徑流入庫,無任何污染,優質的水體環境非常適合鰱魚品質的形成。
水文氣象
紅星水庫庫區土壤為淤泥土壤中粗砂,和砂卵石主要成份分布在一級階地上,結構鬆散,透水性強,土壤酸鹼度pH值一般在7.0—7.5之間土壤肥力優良,冒西河流域地處中緯度,東亞大陸東部邊緣,屬中溫帶半濕潤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2℃。多年平均降雨量為621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份。多年平均蒸發是為788.5毫米。來水流域植被豐富,天然林占總林地面積60%,次生林占林地面積20%,人工林占林地總面積30%,水庫周邊無任何污染源。
哈爾濱市阿城區紅星水庫被市政府確定為生態水源涵養地,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特別適合鰱魚品質的形成,水庫水產品均為自然繁育生長的淡水漁業產品。
歷史淵源
阿城歷史悠久,自古以來這裡的人民就以打獵捕魚為生,在當地老百姓流傳著棒打狍子瓢舀魚這樣一句順口溜。
紅星水庫位於冒溪河中游,1958年,全國各地興修水利,當時阿城縣決定修建紅星水庫,由水利部門設計,於 1975年10月竣工。水庫的建成使下游萬畝良田不僅免受了洪水威脅,而且保證了灌溉,阿城人多年來靠飲用水庫的水生活。水庫位於阿城東部,水資源儲量豐富,庫區水的來源基本為天然降雨自然形成的徑流入庫,無任何污染,優質的水體環境非常適合鰱魚品質的形成。
生產情況
2010年,紅星水庫庫容區366公頃,水庫蓄水量平均達到2750立方米,年產量紅星水庫鰱魚50噸。
產品榮譽
2006年,紅星水庫被認定為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質量達到無公害標準要求。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紅星水庫鰱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紅星水庫鰱魚生產於紅星水庫,該水庫地理坐標為東經127°05′00″—127°20′00″,北緯45°21′00″—45°47′00″,地處阿城區東15千米紅星鄉振興村王家店屯,海撥高度192.95米。
質量技術要求
(1)種苗生產:利用水庫水源和孵化池自行生產鰱魚種,使鰱魚種保持原生態環境,以保證水庫商品鰱魚優良化。
(2)種苗投放:水庫鰱魚種通過90天的生長期使之達到平均100克之後,選擇體質健壯、無損失、無疾病,規格整齊魚種投放水庫,使之自然生長。
(3)商品鰱魚生長期技術控制:為了保證紅星水庫鰱魚的優良品質,除了在商品鰱魚越冬季節,水庫水位低,庫容小可能造成缺養,採取生物增養技術措施外,禁止任何農產品投入。為了保證鰱魚的自然生長狀態,我們採取不同的技術管理措施對水質進行監測和分析,以保證商品鰱魚正常生長。
(4)商品鰱魚採取掛網和網箱相結合的捕撈方法,按市場需求有計畫捕撈,就近銷售。
(5)在商品鰱魚整個生長過程中,建立水質監測記錄,生長期記錄,產量記錄,銷售記錄等。
專用標誌使用
標誌使用規定:紅星水庫鰱魚生產基地的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的紅星水庫鰱魚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同時,生產經營的紅星水庫鰱魚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並且經營者具有紅星水庫鰱魚市場開發經營能力。使用紅星水庫鰱魚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加貼標誌要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建立包裝標誌印刷審核備案制度和標誌使用管理制度,加強標誌使用監督檢查,嚴厲查處仿造、冒用、超範圍使用標誌等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健全標誌監管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