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非常重視核心區在空間系統中的作用。 [編輯]核心區域與邊緣區域的劃分 邊緣區域是國內經濟較為落後的區域。

約翰·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n)對開發中國家的空間發展規划進行了長期的研究,並提出了一整套有關空間發展規劃的理論體系,尤其是他的核心-邊緣理論,又稱為核心-外圍理論,已成為開發中國家研究空間經濟的主要分析工具。弗里德曼利用熊彼特的創新思想建立了空間極化理論,他認為,發展可以看作一種由基本創新群最終匯成大規模創新系統的不連續積累過程,而迅速發展的大城市系統,通常具備有利於創新活動的條件。創新往往是從大城市向外圍地區進行擴散的。基於此他創建了核心-外圍理論。核心區是具有較高創新變革能力的地域社會組織子系統,外圍區則是根據與核心區所處的依附關係,而由核心區決定的地域社會子系統。核心區與外圍區已共同組成完整的空間系統,其中核心區在空間系統中居支配地位。
弗里德曼非常重視核心區在空間系統中的作用。他認為,核心區位於空間系統的任一網路結構上,空間系統可以有全球級、洲級、國家級、大區級和省級水平,一個支配外圍地區重大決策的核心的存在具有決定性意義,因為它決定了該地區空間系統的存在。任何特定的空間系統都可能具有不僅僅只有一個核心區,特定核心區的地域範圍將隨相關空間系統的自然規模或範圍的變化而變化。
空間系統發展過程中,核心區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核心區通過供給系統、市場系統、行政系統等途徑來組織自己的外圍依附區。②核心區系統地向其所支配的外圍區傳播創新成果。③核心區增長的自我強化特徵有助於相關空間系統的發展壯大。④隨著空間系統內部和相互之間信息交流的增加,創新將超越特定空間系統的承受範圍,核心區不斷擴展,外圍區力量逐漸增強,導致新的核心區在外圍區出現,引起核心區等級水平的降低。弗里德曼曾預言,核心區擴展的極限可最終達到全人類居住範圍內只有一個核心區為止。
核心邊緣理論是解釋經濟空間結構演變模式的一種理論。該理論試圖解釋一個區域如何由互不關聯、孤立發展,變成彼此聯繫、發展不平衡,又由極不平衡發展變為相互關聯的平衡發展的區域系統
[編輯]核心區域與邊緣區域的劃分
(一)核心區域
弗里德曼所指的核心區域一般是指城市或城市集聚區,它工業發達,技術水平較高,資本集中,人口密集,經濟成長速度快。
(二)邊緣區域
邊緣區域是國內經濟較為落後的區域。它又可分為兩類:過度區域和資源前沿區域,過度區域又可以分為兩類:
1.上過度區域。這是聯結兩個或多個核心區域的開發走廊,一般是處在核心區域外圍,與核心區域之間已建立一定程度的經濟聯繫,經濟發展呈上升趨勢,就業機會增加,具有資源集約利用和經濟持續增長等特徵。該區域有新城市、附屬的或次級中心形成的可能。
2.下過渡區域,其社會經濟特徵處於停滯或衰落的向下發展狀態。其衰落向下的原因,可能由於初級資源的消耗,產業部門的老化,以及缺乏某些成長機制的傳遞,放棄原有的工業部門,與核心區域的聯繫不緊密。
[編輯]核心-邊緣理論在規劃中的套用
核心-邊緣理論對於經濟發展與空間結構的變化都具有較高的解釋價值,對區域規劃師具有較大的吸引力,所以該理論建立以後,許許多多的城市規劃師、區域規劃師和區域經濟學者都力圖把該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現在來看,在處理如下幾個關係方面都有一定的實際價值:
(一)城市與鄉村的關係;(二)國內發達地區與落後地區的關係;(三)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